3/13(周日)
小时候的我是个胖丫头,“你小时候的腿有碗口粗”, 等我上了大学,妈妈还会这么说。那时的我听后,总是不那么高兴,仿佛那代表着一段不光彩的历史,我不想承认它的存在。可我知道:它实实在在地存在过。我甚至很多次地自问:以前的我怎会无视自己的胖呢?
我的胖是随着上初中才开始慢慢消减,怎么减的我不记得了。那些关于控制体重的记忆是始于高中时,一直延伸到大学,工作,以至于现在。 爱美的女人就是这样,一旦认定什么是美,便一无返故地坚持,就算明知会为此失去一些享乐的机会。有得就会有失,在得失间取舍,于每个人都一样。美丽会带给人自信,也会让人获得更多的机会,这是真理,不单适用于女人,也适用于男人。为此我现在还时不时地敲打儿子,“用泡泡洗脸,把脸洗得干干净净;吃了就要运动,不然胖了不好看。”
说了这些,是因为想到了零食。昨天我突然发现我买的一种爆米花薄片,竟然吃出了炸排叉的味。感怀思念之情,由然而生。。。。
四十年前的零食是:动物饼干,巧克力饼干,酸三色,黄油球,鸡蛋糕,一种没有包装的巧克力(大小如大衣钮扣,形状如大半个鸡蛋,色深如今天COCA含量过72%黑巧克力)。夏天的冰品是:红果冰棍,绿豆冰棍,牛奶冰棍,北冰洋汽水。等我上高中住校后,开始吃一种巧克力华夫饼干,我买的是整大包碎的,选它一是因为价格便宜,二是因为它不完整,那些粘满巧克力料的部份少,吃那些只是轻沾上了巧克力味的华夫处的感觉,就像吃膨化食品,既解了馋,又比较安心。想控制体重,嘴又馋,就会动些小心思。
小时候,谁家经济条件好点,谁家差点,大家都明白。但总体来说,各家经济水平相差并不很大,偶尔听父母说有一两个万元户的人家。那时我还是个孩子,听了就懂得羡慕了。今天再想起来,我的关注点并不是他们是如何成为万元户的,而是:那消息是从何而来?是本人说的?还是储蓄所的工作人员说的?现在的我,关注的是人性和人心,觉得思考和研究人性真是有意思。文学之所以有意思,我想是因为它不但描写自然,也描写人类社会。描写人类社会,就会书写人性。
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我想,是不是作家一旦有想法在脑中形成,就必须把它们写下来。否则,那些想法就像是血栓,阻住了血流,让你头晕沉沉,有种即将倒地的感觉。由此推理:真正好的作家,成为作家并不是他们的目的,而是他们的需要。
小的时候并没吃多少零食,一是要控制体重,二是家里经济也不宽裕,三是商店也无多少零食可选。除了上面讲的几样,还有一种母亲做的零食---排叉。那是最好吃,但要费时炸,又耗油。那时的油是宝贵的,炸油条的劳作于母亲不是事。她说过几次:这炸一次油条用的油可以抵一周做菜的用油。于是油炸类食品多少有点开荤解馋的意思。排叉呢,作为零食,只是年节时才做。
关于这方面的记忆很多,先开个头记着,以后有空再写。。。
文学的重要性在降低呢,现在,认真的文字读的人少而又少。周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