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25 11:42:56(原作发于文学城学商学法群组讨论区)
Caddie的故事(二)
“机会是给准备好的人留着的”,这句话很有道理呀。
有的人就是给他机会,到头也是徒劳。或者没准备好,失去之后才知道痛心疾首。
大约十多年前有一次受邀参加一投行举办的小型高尔夫Outing,地点在纽约郊外的某个举办过全美公开赛的著名球场。这个球场有个规则,就是球员必须要走路,球包当然由主办方请来的球僮们来背。
那天球的噱头,除了和很多行内知名大腕同场打球,还有就是主办方把当年美国公开赛的开球台和球洞位置完全重现,并在球道中把冠军老虎开球所至的位置插了旗做标志。当人和“神”同台共舞的时候,才会真正体会到人的能力是多么的有限。即使提供机会提供舞台,人也毕竟成不了“神”。
一场球走下来五个来小时,有足够的和同组的墙街大腕们聊天时间。其中一位是90年代某最牛对冲基金的红的发紫的名人,不过后来这个对冲基金也出了惊天动地的丑事。当然打球时候没有人会去聊这些棘手的话题,都是些和打球有关或无关的“哥们”之间的话。一场球下来即使成不了朋友,至少也混个脸熟。以后不知什么生意场合再遇见,至少有个拉话的机缘。
扯远了,还是回到Caddie的话题。
那天给我背包的球僮是位年纪至少五十开外的声音洪亮的黑人大叔。闲聊时发现此人年轻时竟然是某著名费城NBA球队的职业球星。打的位置就是今天我们华人偶像林书豪的角色。我对篮球也略知一二,跟他多聊了两句,听起来是真货,不是吹牛。
当时好想问,怎么会沦落到今天当球僮的地步?当然出于礼貌,这种话无法出口。
职业篮球虽然是青春饭,但毕竟是高收入,几年下来用积下的本钱做个生意,应该不是这样的光景。或者用当初的知名度和人脉转身一变成为政商界的大腕,也应该是理所当然。
显然,不是所有昔日的球星们,都有这样好的结果。
机会把握住了,各种上升的空间都有可能。没把握住,各种扼腕也不是虚幻。
这个球僮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主要是因为他年轻时曾经辉煌的身世。也提醒我在任何自我感觉辉煌的时候,不要忘了下边的路还有很长,还要一步一步认真地往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