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49)
2020 (63)
2021 (57)
2022 (63)
2023 (50)
2025 (7)
几天前网友牟山雁回忆80年代北大硕士毕业生的选择,一是去中央、国务院机关工作,将来当官;二是留校或到其它大学教书、当教授;三是去出版社、杂志社做编辑。我已经写了一篇评论帖子:“今非昔比,北大研究生30年的变迁”。其实我更感兴趣的是牟山雁写的这句话:“我们中间似乎只有一两个人选择了第一种工作,去了国务院机关(当官),其余的都选择了第二、第三类工作。”
1987年北大中文系共有19人硕士毕业,就算两人去了国务院机关也只占10%,90%的硕士毕业生没有选择去当官。当年去国务院机关或国务院下属的部委并不难,比今天上百万人考公务员,只有百分之二的录取率要容易多得多,所以我今天的感慨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北大硕士毕业生不想当官。放在今天,如果能留在北京去国家机关,估计是大多数北大硕士毕业生的首选。那么我们要提出疑问了:为什么80年代北大硕士毕业生不想当官?
1 文革结束不久,大家都很厌恶政治。十年文革“五人帮”把中国的国民经济搞到崩溃的边缘。整天搞政治运动,社会的各个阶层对政治,对官员都没有什么好感。
2 80年代的大学生还有忧国忧民的情怀,那个时代的中国还是一个充满了憧憬和理想主义的地方。很多年轻人还相信科技实业救国,想为国家做一些实事。八十年代,共和国迎来第一次知识分子下海经商浪潮。
3 80年代公务员和非公务员的划分没有那么明显,至少没有现在这样的,让人嫉妒(羡慕)的公务员退休制度。虽然现在公务员每个月能拿到手的钱也不是很高了,但是还是会有很多人都要考进公务员。光冲着退休工资这一点就是多少人都梦寐以求的,更别说公务员的福利还不止这些。
中国历史上一直都盛行“官本位”,文革刚结束的80年代由于特定的政治和社会原因,使“官本位”的观念没有那么吃香。今天“官本位”又在大行其道,如果能留在北京去国家机关,估计是大多数北大硕士毕业生的首选。
謀生是人生最大的事。在中國混不容易。
--------------------------
牟山雁2021-02-22 10:47:01
”80年代北大硕士毕业生不想当官“应该属实,但不知在全国是不是普遍现象。我觉得82年本科毕业的同学都争著留省委机关,包括在学术上已崭露头角的主儿。
另外, 不能拿进国务院某部门和进某大学教书来比较, 对很多“非北京”的学校来说,往往是进北京“无论什么机构”和到地方哪个学校教书的差别, 点解?有什么可以选的呢
学工科的, 要想当官, 还真的需要到工厂研究所设计院等从事具体专业的地方,要当官则需要从基层一点一点做起。
我们都是那个时代的见证人。
也有些被要求去了行政岗位,所谓做官。
那个时代有专业实力的人认为,去做官是对他的一种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