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橡溪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正文

以色列——被逐出欧洲家园犹太人的无奈归宿(九)

(2025-09-12 08:18:13) 下一个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自1919年至1939年,犹太人向英国委托管治的巴勒斯坦地区,发起五次移民回归浪潮——“阿利亚”(Aliyah)。

  第一次移民潮 (1882-1903年), 来源主要是东欧(俄罗斯、罗马尼亚),后来是也门,约25,000至30,000名犹太人抵达,后约一半因困难离开。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移民有时受到限制;一些人通过旅游签证入境,然后逾期非法居留。

  第二次移民潮 (1904-1914年),来源主要是俄罗斯反犹太大屠杀和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之后的俄罗斯和俄属波兰,约35,000名犹太人抵达,后许多人再次离开。到1914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口约为85,000。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大多数移民是合法的,尽管当局试图限制定居,有一些犹太人非法移民。

  第三次移民潮(1919-1923年),来源主要是俄国反犹太大屠杀和俄国内战后的东欧(特别是俄罗斯和波兰),约40,000名犹太人抵达,1923年,犹太人口上升到约90,000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贝尔福宣言(1917年)之后,巴勒斯坦处于英国托管之下,移民数量有配额限制,须凭英国政府签发的移民证书入境。

  第四次移民潮(1924-1929年),来源主要是波兰、匈牙利和其他东欧国家。许多是逃离日益增长的反犹太主义和经济限制的中产阶级家庭,约82,000人犹太人抵达;随后约23,000人离开。1929年,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口约为160,000,主要为持有英国签发证书的合法移民。

  第五次移民潮(1929-1939年),来源主要是希特勒崛起后的中欧(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在美国严厉限制入境移民配额后,只好大量涌入巴勒斯坦,约250,000至300,000犹太人抵达;1939年,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口达到大约450,000,约占当地以阿拉伯穆斯林为主体,包括基督徒在内人口的30%。

  五次犹太人移民潮,起初大多是合法移民。1933年之后英国开始实施更严格的移民配额制度,自1934年起,国际犹太复国主义组织联合巴勒斯坦托管地的犹太社区伊休夫的犹太准军事组织,开始有组织地通过非法手段将犹太移民带入英国管制的巴勒斯坦地区。这种“秘密”非法移民运动被称为“阿利亚贝特”(Aliyah Bet,意为“二次移民”)。它始于希特勒在德国掌权后,一直持续到1948年以色列国成立。

  英国《1939年白皮书》规定,五年内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不得超过七万五千人,对面临粹纳德国屠杀命运却无路可逃的欧洲九百万犹太人,这点合法移民配额,杯水车薪,配额之外的犹太难民,岂非坐以待毙?

  从门合法入境不行,就跳窗非法偷渡,绝路逢生。国际和巴勒斯坦托管地的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积极筹划大规模偷渡英国管制的巴勒斯坦地区活动——阿利亚贝特,如果遭遇英国政府军警阻拦,不惜武装对抗,哪怕对之使用恐怖主义的暴力手段!

  哈加纳(Haganah,防御者),为英国托管巴勒斯坦期间主要犹太复国主义准军事组织。该准军事组织由犹太机构控制,尽管英国政府没有正式承认,但英国安全部队与其合作。它成立于1920年,旨在保卫犹太定居点伊休夫在该地区的存在。哈加纳由以前存在的民兵组织组成,前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隶属于英国军队的锡安骡子军团和犹太军团,有一定的军事训练和实战经验。1920年巴勒斯坦人发动内比穆萨暴乱和1921年雅法暴乱之后,巴勒斯坦的犹太领导层认为,委托管治巴勒斯坦的英国无意对抗经常袭击巴勒斯坦犹太人的当地阿拉伯团体。犹太领导层认为他们不能依靠英国政府保护自己免受这些团伙的侵害,因此创建了哈加纳来保护犹太人的农场和基布兹(Kibbutz)。除了守卫犹太社区外,哈加纳的作用还包括警告居民并击退巴勒斯坦人的袭击。1929年巴勒斯坦骚乱后,哈加纳从犹太农场的自卫组织发展成为一个全地区协调指挥的组织,几乎涵盖了犹太定居点的所有青年和成年人,以及来自城市的数千名成员。它还获得了波兰等外国武器,并开始建立制造手榴弹和简单军事装备的工坊,从一支未经训练的民兵组织转变为一支精干的地下军队。

  1939年英国政府公布巴勒斯坦政策的白皮书,拒绝了将巴勒斯坦分为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的概念,并宣布该国将变成一个以阿拉伯人为主的独立双民族国家。它严格限制犹太移民,从1940年到1944年仅允许75,000名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包括每年 10,000人的配额和同期25,000人的补充配额以涵盖难民紧急情况。此后,进一步的犹太移民将取决于阿拉伯多数族群的同意。向犹太人出售阿拉伯土地将受到限制。

  英国颁布《1939年白皮书》,严格限制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激怒了犹太复国主义领导层。时任犹太机构主席的大卫·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制定了犹太复国主义与英国关系的政策:“我们将像没有白皮书一样与希特勒作战,我们将像没有战争一样对抗白皮书。”大卫·本-古里安,出生于俄罗斯帝国普翁斯克(今位于波兰),自1935年起担任巴勒斯坦犹太事务局(Jewish Agency for Palestine)负责人,其后担任犹太事务局执行主席,是巴勒斯坦地区犹太社群事实上的领导人,并很大程度上带领了在巴勒斯坦托管地建立犹太国家的锡安主义(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此前,英国委托管治巴勒斯坦地区犹太机构一直反对非法移民,担心这会影响移民许可证的发放数量。作为对英国《1939年白皮书》限制的回应,犹太事务局及其准军事组织哈加纳,加大了组织非法移民涌入巴勒斯坦的规模。

  在纳粹德国政府于1941年决定灭绝欧洲所有犹太人之前,其政策是驱除犹太人,允许通过移民减少欧洲的犹太人数量。全世界的犹太组织,无论主流、非主流,都开展行动,试图将犹太人从欧洲移民到英国委托管治的巴勒斯坦,即便违反英国政府《1939年白皮书》实施的移民配额规定。这需要与纳粹当局合作,因为纳粹当局认为这是给英国制造麻烦并除掉犹太人的机会。粹纳德国犹太移民中央办公室(Zentralstelle Fuer Juedische Auswanderung)在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的监督下开展工作,组织犹太人从纳粹控制的欧洲地区移民。

  最初,犹太人主要通过陆路进入巴勒斯坦,主要是偷渡北部边境,并得到边境犹太定居点的帮助。三十年代初,随着穿越北部边境变得更加困难,人们找到了其他路线。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持学生或旅游签证来到巴勒斯坦,从此再也没有回到他们的祖国。犹太妇女经常与巴勒斯坦居民假结婚,以便获得家庭团聚的入境许可。

  1934年,大约350名波兰旨在培训年轻人在以色列土地上进行农业定居的“HeHalutz”(“先驱”)犹太青年运动组织成员,不愿等待移民证,于是乘坐租来的船Vallos号前往巴勒斯坦,这是第一次通过海上途径将犹太人带到巴勒斯坦的尝试。这艘船于8月25日抵达巴勒斯坦海岸,乘客在获得特别许可协助他们的哈加纳的帮助下下船。1939年7月29日,悬挂巴拿马国旗、载有375名来自欧洲的犹太难民的 Colorado 号被英国皇家海军拦截;这些非法移民被逮捕并带往海法。1939年8月19日,希腊拥有的船Aghios Nicolaus 号将840名移民转移到沿海较小的船只上,并将他们送上岸。1939年8月23日,载有约700名难民的帕里塔号(Parita)轮船被乘客故意搁浅在特拉维夫,船长和船员乘坐一艘小船逃走。

             故意搁浅在特拉维夫特拉维夫海滩的帕里塔号轮船

    帕里塔号轮船在特拉维夫海滩上卸载犹太非法移民

  1939年8月初,虎山号(Tiger Hill)客轮停靠在罗马尼亚康斯坦察,为了增加载客量,船舱内安装了数百张双层床,搭载了约900名来自欧洲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德国和但泽地区、爱沙尼亚、波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犹太难民。虎山号客轮于8月3日离开康斯坦察,经博斯普鲁斯海峡驶往地中海。另一艘巴拿马注册的船只弗罗索拉号5月29日离开罗马尼亚苏利纳,船上载有658名捷克斯洛伐克犹太难民,于7月16日停靠在贝鲁特,但法国当局拒绝让难民进入黎巴嫩或叙利亚。7月27日,弗罗苏拉号离开贝鲁特,但自那以后一直停留在黎巴嫩海岸附近。虎山号抵达贝鲁特附近海域,与弗罗苏拉号在海上会合,弗罗苏拉号的难民被转移到虎山号,难民总数估计在1100至1500人之间。虎山号随后向南驶往巴勒斯坦海岸。英国当局不允许犹太难民进入巴勒斯坦。9月1日,皇家海军炮艇和皇家空军飞机向特拉维夫附近的虎山号开火。两名乘客Zvi Binder和Robert Schneider博士遇难。虎山号的船长不得不将轮船搁浅在特拉维夫浅水中。乘客们上岸后,英国托管地巴勒斯坦的警察部队,将其中大部分人扣留了至少十天。之后,他们被释放给了犹太机构。

             搁浅在特拉维夫弗里什曼(Frishman)海滩的虎山号客轮

    围观搁浅虎山号客轮的犹太人群 

             犹太非法移民乘坐虎山号客轮的救生艇强行登陆弗里什曼海滩

  1940年9月,粹纳德国犹太移民中央办公室租用了三艘船,分别是太平洋号、米洛斯号和大西洋号,将犹太难民从罗马尼亚图尔恰港送往巴勒斯坦。船上乘客包括来自维也纳、但泽和布拉格犹太社区的约3,600名难民。太平洋号于11月1日抵达巴勒斯坦水域,几天后米洛斯号也抵达了。英国皇家海军拦截了这些船只并将其护送至海法港。英国殖民部在船只抵达前收到警告,决定拒绝移民入境。随着英国在西部沙漠战役中取得成功,该地区的安全局势有所改善,殖民部认为激起犹太人的愤怒比引发阿拉伯人起义的风险更小,并且将以身作则,劝阻其他潜在移民不要尝试。 

  英国驻巴勒斯坦高级专员哈罗德·麦克迈克尔爵士于11月20日发布了驱逐令,命令将难民送往英属印度洋领土毛里求斯和加勒比海领土特立尼达。难民被转移到另一艘船帕特里亚号(Patria)上,前往毛里求斯。帕特里亚号是一艘11,885吨的大型远洋客轮,由法国海运公司运营,往返于马赛和黎凡特之间。在意大利向法国和英国宣战前不久,这艘船抵达英国委托管治巴勒斯坦海法港,之后为了安全起见一直停泊在港口。法国向纳粹德国投降后,海法的英国当局先是扣押了帕特里亚号,随后将其扣押用作运兵船。

  犹太复国主义组织试图阻止驱逐令执行,其发动的犹太人总罢工收效甚微,就下令其准军事组织哈加纳反对驱逐令,放置炸弹使该轮其失去行动能力,目的是迫使其留在港口进行维修,从而争取时间向英国施压,撤销驱逐令。

  1940年11月25日,帕特里亚号客轮载着被英国当局驱逐至毛里求斯的犹太难民,即将起航。帕特里亚号客轮起航前夜,哈加纳的特工在前一天将一枚威力强大的炸弹偷运上船,藏匿于船体内侧。日上午9点,炸弹爆炸。16分钟后,帕特里亚号客轮沉没。炸弹爆炸时,帕特里亚号载有1770名从太平洋和米洛斯岛转移的犹太难民,另有134名来自大西洋的乘客。大多数人被赶到现场的英国和阿拉伯船只救起。然而,267人失踪——超过200名犹太难民,加上50名船员和英国士兵——另有172人受伤。许多死者被困在帕特里亚号的货舱里,无法逃脱,船身侧翻沉没。最终有209具尸体被找到并埋葬在海法。

            帕特里亚号客轮

    爆炸后正在沉没的帕特里亚号客轮

  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及其准军事组织哈加纳采取恐怖主义方式,炸沉民用客轮,犹太人杀犹太人,连带无辜船员和盟军士兵丧生,手段恶劣,震惊世界,招致反法西斯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强烈谴责。

 

    2025年9月12日,作于芝加哥西郊

 

    (图片来自网络。参照相关论著、报道、维基百科、犹太人大屠杀百科全书等资料。博文非论文,篇幅限制,不一一注出。)

 

    长文分载。待续。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