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和看景

个人观察评论以及转贴一些比较又价值的文章。
正文

我为什么从不嘲笑贬低凤姐

(2017-01-13 12:06:29) 下一个

这是我一直自问的一个问题。现在我觉得,答案就是:我没有任何资格。

刚刚看到关于贾樟柯的一篇文章,促使我把一些想法记录下来,我觉得贾樟柯的访谈里说了一句很棒的话, 大意是:在命运的面前,其实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

前几天在朋友FB点赞的一段视屏看到,英国威廉王子安慰一个五岁女孩说,我,也失去了我的妈妈。我想,这也是一个例子,因为在命运的力量面前,有时候再高的地位,再多的钱,再光鲜的外表也不过如此。

罗玉凤的故事,不仅是说得烂俗了的什么“励志”。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普遍的人生困境和解决。我们可以设想,一个严重贫困的家庭,一个不是自己生父的继父,一个相貌,身高,学历,一切一切,都没有任何资本的女孩,在当今看脸和拼爹的中国社会,如何才可能变成“他们”。即使你嘲笑“加入他们”的欲望的可笑幼稚,也不能不去想,是什么把一个社会分裂成了“我们”和 “他们”。

如果一个人在这种命运面前彻底认输,那么所有后来的麻烦,名声和辱骂,都不会再有,但现实是,确实不是每个人都甘愿认输,接受命运的摆布,特别是那些比较爱读书和想问题的人。这里的读书,是泛指一切认真的阅读,而不是所谓在大学获得正规学历。当很多在大学里获得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质疑罗玉凤能否写出那些文章的时候,我觉得,甚至一再地觉得,西方的正规的研究生以上教育有时候真的会让人变得乏味和无情,然后问出这种问题。

其实,对生活的刻骨的感悟,用文字记录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和高学历本身并没有直接关系,而“高学历”恰恰还会严重破坏人与生俱来的某些本能。当一个人左脸写着福柯,右脸写着德里达,或者每天讨论的都是数据,样本,统计的时候,过度学术化,专业化,逻辑化的时候,恰恰离带血的真实人生以及鲜活的,触及读者灵魂的文字越远。

有网友赞叹: “文字中规中矩,不温不火,逻辑顺畅,表达清晰,干净利落,比大多数城里的网友(我在内)都强”,我觉得是实在,客观的评价,也是一种自省。

的确,她写的中文,是纯正简练的,没有酸文假醋,没有任何烂俗的网络语言,也没有海外“高学历华人”喜欢随处使用的“俺”,“那旮瘩”,“大娃”,“二娃”这类方言词汇(不得不说,不是来自这个方言区的人,对这些词汇会有点头疼,如果每天不得不看的话)

罗玉凤是个有生活也有灵魂的人。当然她也有策略。当她发现自己没有任何资本可以在中国最发达的城市获得认可的时候,她会刻意搞怪,而且完全知道自己是在搞怪。那些凭她的夸张和搞怪语言来判断她的人,不过是上了个小当而已。但是,这些生存策略,恐怕没有人敢说自己没有用过,只是你没有成为公众人物,你的手段不为人所知而已。

在策略以外,她的人生没有一步不是脚踏实地的。她后来表现出的境界,远不是那些嘲笑她的人能及。

在中国这个社会里,一个一无所有,充满挫败感,但又想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的人,必然会被一部分人欣赏,因为每个人都会从这里看到自己;但也会被一部分人嘲笑,因为这部分人看不到,自己的奋斗(如果也自我奋斗的话)在本质上,和罗玉凤没有多大区别。或者,这部分人把自己的先天的优势和特权——比如家庭条件比罗玉凤好一千倍,学习又好人又漂亮——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对顺利,看成了理所当然的优越以及嘲笑别人的资本。仅此而已。

有人由凤姐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社会除了成功,别无信仰”。是的,但是请问,这个责任该凤姐来负吗? 你追求成功可以,她追求成功就错了吗? 在写完几天后,看到这个标题,引用来作个最后的结尾:”凤姐并不是这个时代的小丑,而是这个丑陋时代真实的小人物”。

(补注:现在小人物被封杀了,圣人们耳根该清静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