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c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管中窥豹质疑藤校歧视亚裔论

(2017-05-29 16:31:21) 下一个

一年一度的大学毕业典礼又来到了,莘莘学子头戴学位帽收获四年寒窗的丰硕果实,含辛茹苦的父母台下端坐持手相看泪眼冷暖自知。于是藤校情节这个华人社区的永恒话题就又回来了。前几天雅美之途博主发了一篇图文并茂的文章,并有一个抓人的题目《美国华裔应该争取在大学申请表中划归成白人》,讨论藤校在入学上对亚裔的歧视问题。在文中他提出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哈佛耶鲁这样的常青藤名校录取新生讲究“综合考评”,对犹太人的录取格外青睐;而象麻省理工加州理工这样的工科名校,侧重以成绩择优录取,结果犹太学生入学比例就没那么高。作者进一步推论,哈佛耶鲁的入学综合评议(holistic review)被用于刻意压制亚裔学生的申请,证据就是SAT成绩优越的亚裔的录取比例反而很低。而比较强调以成绩论的超一流名校如加州理工学院,亚裔新生居然超过了40%。

看到这个对比和结论,我的第一感受是困惑。因为不论是哈佛耶鲁,还是麻省加州理工,都是美国社会高贵精英的荟萃和集合,如果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确实普遍存在对亚裔特别是华人的歧视的话,那么为什么有的名校对黄皮肤冷若冰霜,而有的就对亚裔张开热情的双臂? 如果我们抛开一切阴谋论,而单纯去比较哈佛耶鲁和加州理工,会发现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文理侧重不同。传统的东部常青藤名校特别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以培养杰出的政治家,法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为骄傲。而以加州理工学院为代表的西岸新贵素来以工程师的摇篮而著称。再参照最近一条爬藤大新闻:华裔女生凭借一篇作文被八所常青藤名校同时录取!这个女生在文章中写了在融入美国社会的过程中,自己的移民家庭在学习英语上的喜怒哀乐,全文平缓谦和而感情深厚,她这样描写自己在语言上的长进,“Through performing poetry in front of 3000 at my school’s Season Finale event, interviewing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nd writing stories for the stage”,但是这一切的真正意义,也是我以为真正打动录取官的却是后半句:I stand against ignorance and became a voice for the homeless, the refugees, the ignored。看来常青藤所追求的领导品质,leadership,是一种兼济天下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我们再看常青藤名校入学所谓的综合考量,“holistic review”,如果翻译成中国人最好理解的“文理兼备全面发展”,那么华人青年们做得如何呢?这本来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我们没有综合数据,但是不妨管中窥豹,见微知著,从一个小侧面来探求事实的真相。英特尔科学大奖,是享誉美国的一项青少年业余科学大赛,可谓美国中学生理科的桂冠。如果拿2012年的比赛结果来看,在四十名最终入围者,有高达40%的东亚裔参赛者(以姓氏判断);而如果我们再看同一年的一个文科社科全国大奖,C-SPAN STUDENT CAM(美国公共事务频道中学生纪录片大奖赛),结果就大相径庭。那一年这个大赛的主题叫做“宪法与我”,参赛者需要根据自身的经历生活和知识,通过实地采访和资料收集,拍摄一部十分钟左右的记录片,阐述自己对美国宪法某一条文的研究和看法。在所有入围的七十五个参赛小组中,我掰着指头一算,有东亚裔参与的仅仅为十分之一左右。考虑到英特尔大奖是单人参赛,东亚裔40%的优秀率是含金量十足的成绩;而政论记录片大赛是不超过三人的组团参加,考虑到不同成员之间搭便车打酱油现象,东亚裔的参与率只怕还要低于这表面上的百分之十。这也就是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亚裔和华人做到了,从大学考试的SAT成绩和科学竞赛的表现就可以看出;而对国事家事天下事的事事关心,亚裔青年才俊的热心程度仅仅达到对科学大赛的四分之一还不到。莫非哈佛耶鲁对华裔学生SAT成绩的近乎严苛要求,并非出于种族歧视,而仅仅是为了对我们理强文弱,重学习而轻社会的瘸腿现象的一种补偿?

当然,我所说的华人子弟“理强文弱”,绝非指他们天生不喜欢或不擅长时事政治法律,这里面有复杂的家庭语言文化因素。比如第一代华人移民家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未必关心政治,晚上全家围坐吃饭也大多以母语交流,很难让孩子从小养成用英语辩论时事的习惯和爱好;目前大陆背景的新移民以高科技从业者居多,他们能提供给子女课外教育的门路渠道,也大多数是和自身专业相关的科技IT门类,视野较窄。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的华人家长如果能够跳出自身专业或爱好的局限性,根据孩子的特长兴趣鼓励他们多参与一些在传统华人社区看来属于偏门的方向,也许会在未来的大学入学竞争中占到意想不到的优势?再拿2012年美国公共事务频道中学生纪录片大奖赛为例子,虽然亚裔整体的参与率不高,但是评委们伯乐相马慧眼识真,在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大奖的,恰恰就是一位日裔高中生Matthew Shimura的作品。这部纪录片的链接如下,大家可以看一下,虽然只有短短不到十分钟,但是情真意切,资料翔实,技法老到,大奖当之无愧。

这个日本孩子的大伯曾经在二战期间被美国政府关进日本人集中营,他以家族的亲身经历为切入点,对当年的集中营遗址做了实地考察,对当事人的亲属进行了采访,并查阅了相关的历史资料,从法律和人道的角度对当年美国政府不经审判即囚禁上万的日裔美国公民的行为作出了反思。

我认为华人父母在督促儿女学习时应该谨言慎行,最好不要轻率下藤校歧视亚裔的结论。一旦给子女产生心理阴影,而盲目硬拼SAT或其他竞赛考试,反而可能没有精力去追求自己真正兴趣和热情,得不偿失。Matthew Shimura荣获纪录片大奖并成功考入斯坦福,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