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c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纪念“龙虾”法案改革20周年

(2017-01-04 08:55:10) 下一个

美国中高收入的华人圈子对拿政府救济和社会福利的人群有一个戏谑的称呼:龙虾族。 这个外号的源头大概来自于网上流传的一张grocery store收据:一个吃福利的家庭用保证基本生活需要的政府食物券购买了大量龙虾这样的“奢侈”海鲜,以此证明政府用于救助真正穷人燃眉之急的福利遭到不劳而获之人的滥用。

龙虾到底算不算奢侈品姑且不论,我们如果看一看目前美国社会低保福利制度的官方名称,就会发现那其实是一个相当名正言顺的法案, 大道理说得冠冕堂皇:个人责任和工作机会法案(Personal Responsibility and Work Opportunity Act)。这个法案是1996年克林顿总统和当时的共和党国会合作通过的,到今年已经整整20周年了。观察家普遍认为那是美国历史上自从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对社会低保制度动的最大手术。遗憾的是,在这个疯狂热闹的大选季节,选民和媒体的精力都被吸引到川普又说了什么过头话,川普又在哪里举行了多少万人的拉励上,而对福利改革这样社会意义重大但是乏味而不吸引眼球的话题 缺乏关注的兴趣和反思的时间。这再一次证明了对政治的发烧狂热对良好公民社会的建设往往是一种反作用。好在美国的精英知识界并没有完全被川普的政治电视真人秀绑架,几个大的智库,比如Cato Institut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ute, 都组织专家学者对这个20年来最重要的社会改革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反思。我在网上看到一些片断,从自由派到保守派的都有,大概谈谈观后感和自己的观点。

这个《个人责任和工作机会法》,顾名思义,就是政府发放救济的同时鼓励,强调,甚至强制受益人的工作要求,从而培养穷人自食其力的习惯,而不是依赖纳税人的养活。其中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给吃福利加上时间限制,比如不能连续拿两年的政府福利,总时间不可超过两年。再一个就是改革福利发放手段,以前直接发现金改成专款专用的食物券之类,虽然也不能杜绝挥霍滥用现象,但是总比穷人拿着救济款换毒品要强。第三,减少僵硬的中央集权,把社保项目的设计实施下放州政府,以地方自治确保款尽其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鼓励婚后生子,确保孩子爹妈俱全,否则一个单身妈妈拉扯五个属于不同爹的娃娃,是无论如何也很难自立的。

如此意图良好的法案实施得如何?一位保守派的退休州长回忆了自己在当社保官员时和一位黑人贫困单身妈妈的谈话如下:

社工:你想工作吗?

黑女:太想了!

社工(很高兴):那你为什么不工作?

黑女: 我如果工作了有了收入,孩子就丢掉免费保险了!

社工(不解和同情): 那我们想办法提供保险,你可以工作了吗?

黑女:还是不行,我要是上班,谁看孩子?

社工(理解): 有道理,我们提供免费看孩子,可以开始找工作了吗?

黑女:谢谢,可是我15岁就生娃辍学了,啥也不会,你让我干啥?

社工(仍然很耐心):我们可以给你提供免费培训。明天就报道?

黑女:地方太远,我这黑人贫民窟没有公交,我也没车,要不你们提供交通?

社工(要晕倒):!@#$^&%%&&*(*&^%$............好吧,可以上班了吗?

黑女:……………………..

看完了这个实例,你千万不要以为这个黑人单身妈妈是故意无理取闹,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对贫困家庭来说都是非常实际的难处。这个对话也揭示了救济制度的几个有意思的现象,第一,福利是用于救急的,在受益人找到工作以后就应该自食其力,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断掉一个低收入单身妈妈孩子的保险显然是对自食其力行为的一种变相惩罚,这样谁还愿意找工作? 第二,为了贯彻《个人责任和工作机会法案》的美好精神,政府的确是尽了最大努力给穷人们创造工作机会。但是这个政策的副作用就是政府必须付出极大的社会代价去给这个单身妈妈创造工作的条件,尽管她创造的社会价值可能抵不上这些成本的零头。

到底值不值得?在20年前《个人责任和工作机会法案》的签署仪式上,克林顿总统邀请了一位真实而平凡的黑人单身妈妈发表感言,对这个问题作出了最好的回答。她是克林顿的老乡,阿肯色州小石城人(下面照片中在克林顿左边的那个站立者)。克林顿在当阿肯色州长的时候,就开始在家乡大胆试验自己在福利改革上的好想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位穷妈妈就是受益者之一,从一个长期依赖救济为生的单身妈妈变成一个独立自强的女人。当年克林顿州长问她,“脱离低保让你最感到自豪的事情是什么”,她的答案让克林顿记了一辈子,“当别人的孩子问我儿子你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我的孩子终于能给出一能让他抬起头的答案”。工作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给社会创造了多少物质上的财富,更在于给人以生存的尊严和价值。另一个对这个问题了解至深的是60年前的罗斯福总统。一个当年流行的罗斯福就业计划的笑话是:罗斯福找十个人刨个坑再找另外十人给填上,一下子创造二十个就业机会。这个笑话本来是保守派用来攻击罗斯福政府主导基建项目的盲目和浪费。但是罗斯福却另有深意,因为他深深懂得,在大萧条的艰难岁月,人民生活困难无所事事,这时候给他们发钞票,不但杯水车薪,而且摧毁他们的意志,反而不如鼓励他们去从事纯粹政府拉动的项目,即便是无用功,也能激发人们的自尊自强,形成摆脱经济危机的社会动力。

1996年福利改革的重点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拿救济有严格的工作要求和时限,这个法案遭到了来自左派的极大反弹,其代表人物甚至描绘了改革一旦通过,大批贫困儿童也许会露宿冻死街头的可怕场景。但是20年过去了,这些人间悲剧无一成真。恰恰相反,国家贫困率,特别是单身母亲的贫困率一路走跌,而她们的工作比例大大提高。

保守派对目前福利制度的最大批评是机构重复臃肿,中央插手过多,开支居高不下。比如单单是联邦一级的扶贫项目就多达一百多个,功能重复,无人负责,据说目前联邦和地方对扶贫的总开支已经达到了每年一万亿美元。但是保守派的盲点在于他们一方面大力鼓吹穷人要自食其力,另一方面却对政府出力改善穷人就业机会的努力竭力封杀。前面那个社工和贫困妈妈的对话提到了穷人区的公共交通跟不上,而保守派是 一贯对纳税人出钱改进城市公交持反对意见,因为他们有一个说不出口的理由:工作机会大多数在好区,如果公共交通发达,穷好人固然上班方便,而穷罪犯也可能轻易流窜作案。

福利制度的本意开始是扶贫救弱的善举,但是多年来发展成型的福利经济学也是社会财富再分配,刺激经济增长维护社会未定的手段之一。就拿本文开始举的那个用低保食物券买一大堆龙虾的例子吧。我们这里深海龙虾打折的时候ShopRite卖5.99 刀/磅,还真算不上什么奢侈品。华人可能把在国内把龙虾看成山珍海味的印象套用到美国了。记得看过一个真实的笑话,几百年前波士顿的龙虾丰富,富人家的佣人顿顿有龙虾,但是不给吃别的。害得未来的佣人在上工前不得不和主人签合同,规定每个礼拜海鲜不能超过两顿。退一步说,如果逢年过节的,穷人给孩子们囤点龙虾牛排改善一下伙食,好像也不算怎么过分,杨白劳过年还和喜儿包饺子改善伙食呢,美国华人们修尖了脑袋才挤进这个美利坚合众国,总不能连万恶的旧中国也不如吧。从另一方面看,千千万万穷人拿着食物券买龙虾,刺激了美国零售业的销售,同时也带动了和零售业配套相关的一大批产业的发展,这相当于政府用救济穷人的方式刺激内需。如果不发福利,改成给富人减税,可能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巴蜚特一个人能吃几只龙虾?

扶贫究竟要扶到什么程度?这在某种意义上说简直是一个哲学问题。从统计学上来说,贫困将是人类一个永恒的问题。不论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人类的贫富差别总是服从一个钟形的正态分布,既然有富人这个小尾巴和中产这个大肚子,就必然有在贫困线之下的另一个小尾巴。扶贫,究竟是让贫困的生活变得舒服一点,还是努力让穷人脱离穷根变成中产甚至富人?哪一个更合理,哪一个更正义,哪一个更现实,这个架还要长期地吵下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C学者的文章写得就是好,全面,深刻,让历史和事实说话。
说到吃龙虾,那些批评的人短视的,也是不了解,吃个龙虾小意思啊。看看现在的华尔街,这种掠夺隐形但疯狂的。富人可以通过lobby名正言顺地掠夺。
人的弹性很大,可以很懒,也可以被环境逼迫变得勤劳。谢谢你的分享,让我知道美国还是想通过立法改变,还是有很多人意识到问题的存在的。只是美国人做事的效率不敢恭维的,互相扯皮也很多。我们拭目以待吧。
莲盆籽 回复 悄悄话 扶贫吵架的原因,是因为扶贫的目的不同。
如果为了把穷人变富人,这种扶贫终将失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