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春 欧洲印象 5 威尼斯
2008年4月27日星期日第三天 威尼斯
维罗纳开车约一个半小时,威尼斯到了。
威尼斯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世界上唯一的一座水上城市,一座奢华富有绚丽迷人的海滨城市。一座在电影电视小说戏剧一再被选为地域背景的城市。莎士比亚以这座城市创造的戏剧《威尼斯商人》,让这座城市留下了不朽形象。未曾来过威尼斯,她的身影已无数次出现在我的想像中。
想像成真的时刻就在眼前,我们正在威尼斯水上游船上欣赏威尼斯大运河的绚丽风彩。
一片茫茫的水,水边一座接一座的宫殿豪宅和教堂像电影的慢镜头一般,在眼前缓缓移动。导游有声有色地为我们讲述威尼斯的前世今生。
威尼斯位于亚德里亚海一处封闭海湾形成的泻湖之上。大大小小一百多座岛屿,数百多条运河和桥梁,将岛与岛连接成了城市。大约5世纪时,威尼斯居民被蛮族入侵,被迫迁至泻湖区,故主岛以威尼斯为名。历史上她曾是一座孤岛,直至19世纪后才陆续建大桥架铁路与陆地相接。威尼斯岛仍然以运河水道为主要交通枢纽,以船为交通运输工具,故为全欧洲全大的无汽车城。
“前方是圣索非亚宫,因其用镀金装饰外墙,又被称作‘黄金宫’,她是运河边最美丽的宫殿之一。”导游指向前方那座金灿灿的建筑,继续她的故事。
从中世纪一直延续至文艺复兴后期,那五六百年堪称威尼斯的黄金时代。威尼斯的经济发展一步步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那段时期说她为世界轴心也不算夸张。作为世界重要港口,丝绸,粮食和香料源源不断汇集与此。威尼斯成为世界金融贸易和海运的中心,达官贵人富豪商贾纷至沓来。不计其数的金银财宝堆出了让世人瞩目的威尼斯建筑瑰宝,如圣马克大教堂,如在你眼前大圆顶的安康圣母教堂,如以贵族家族命名的庇萨尼宫、格拉西宫、和福斯卡里宫等,建筑雕塑绘画,吸引了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的著名艺术家。
“也许你们会奇怪,几百年前还没有钢筋水泥,威尼斯人如何在水上建造如此庞大的宫殿建筑?来,一起往下看。看一看我们的水下森林。”
导游介绍,威尼斯建筑的地基靠得是粗大坚硬彼此相依的木桩。木头刷了漆,加上在水下处于无氧气状态,故经久不腐。木桩上覆盖厚厚的木板。然后垒石头搭水上部分。由于用作地基的木材需求量太大,威尼斯人几乎砍了意大利北部的整个森林。
游船在威尼斯大运河边的艺术长廊里巡游,每座建筑都是一幅绚丽精彩的画,画影在波光粼粼的水面闪动。那宫殿那倩影营造出无以伦比的美。
下船后,地陪直接带我们去玻璃作坊去参观。威尼斯玻璃制造历史悠久。数百年前,威尼斯人发明了在制作玻璃时添加微量稀有金属的秘密,故其玻璃水晶制品色彩华丽永不褪色。此制作工艺乃威尼斯独门秘籍,一旦成为玻璃制作工匠,终身不得离开威尼斯。威尼斯的玻璃水晶制品乃欧洲皇宫贵族之奢侈品,有一定收藏价值。它们只限于威尼斯本地销售,价格略贵但质量保证。经地陪一番忽悠,便有游客心动。我对地陪刻意推销玻璃产品的行为没好感,故我没买。买的人很快就知道上当了。旅游中,若不是行家里手,千万别轻易购买所谓的收藏品。
直奔圣马可广场(Piazza San Marco ),一个被拿破仑称为“欧洲最美的客厅”的广场。这里是威尼斯政治宗教和传统文化节日的活动中心。
圣马克广场呈长方形。一系列建筑物围运河而立。面对河水的总督宫 (Palazzo Ducale)初修建于公元810年,被大火烧毁后,再建于14世纪,又名道奇宫。巨大宫殿曾为威尼斯共和国行政长官总督的居所,亦是当年的政府机关和法院。如今道奇宫与昔日的监狱和叹息桥共同构成威尼斯博物馆。
总督宫对面是行政官邸大楼。三座不同时期建成的豪华建筑相连。大楼底层的拱廊下,一个个商店咖啡店好不热闹。
看见那家名为花神咖啡馆吗?她是意大利最古老的咖啡馆之一,她曾是贵族、商人,梦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热衷聚集之地。据说这里的咖啡味道醇香气浓郁。一杯在手,便令人流连忘返。
与圣马克大教堂相邻的圣马可图书馆(Biblioteca Marciana)是意大利最早的一座公共图书馆。威尼斯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重要建筑,被当时著名的建筑师们誉为“自古至今最丰富、最华丽的建筑”。
又见意大利古色古香的钟表。她不像与现代钟表以12个小时划分,而是标注为24格,以十二星座为分区,日月星辰为表针,是不是很有趣?
当然广场上最亮丽的是圣马可大教堂。大教堂兴建于9世纪,用来存放《马可福音》作者圣马可的遗骸,大教堂被大火烧毁后重建于11世纪,并随着威尼斯的经济繁荣而不断修改完善。西方艺术发展各个时期,如古希腊罗马、拜占庭、哥特式、和文艺复兴的艺术风格都在这里留下痕迹。圣马克大教堂是最负盛名的基督教教堂之一,历史上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由此集结出发,可见当年圣马可大教堂在教徒心中的重要地位。
教堂的平面采用十字架结构。教堂上半部的拱顶呈拜占庭风格。大教堂内部穹顶由八千多平米的金色马赛克壁画装饰。教堂四壁从上到下金光闪闪。圣马可石棺放置于教堂内的金色祭坛。金黄色光彩笼罩着整个教堂,故有“金色教堂”之称。
教堂别出心裁地记录着有关圣马克的故事。“从君士坦堡运回圣马可遗体”、“遗体到达威尼斯”、“最后的审判”、“圣马可的礼赞”、“圣马可运入圣马可教堂”五个重要事件,在大教堂的五座拱门上的装饰画中得以生动形象的表现。
几经沉浮的圣马可大教堂的钟楼,曾于20世纪初倒塌,后来钟楼按原样重建。无论教堂还是钟楼,以及圣马克广场上的宫殿,都是威尼斯历史最有力的见证,他们无言地向游人诉说着威尼斯人曾经拥有的举世无敌的富裕骄傲和辉煌 。
圣马可大教堂免费开放,很想欣赏一下教堂内部的美丽,但排队人太多,只是在门口朝里看了一眼。
圣马克广场人头攒动,众多鸽子们也来凑热闹,争相抢食游客撒落地上的面包和玉米碎粒。
从大教堂往向前走一点,便看见连接总督宫法院与监狱两座建筑物的著名的叹息桥(Ponte dei Sospiri)。据说当年罪大恶极的罪犯们在法庭宣判后,经由叹息桥押送往监狱。罪人在桥窗上最后一撇城市风景,不禁悲从中来而深深叹息。桥因而得此名。
眼前,桥上游人如织。据说情人在桥上一吻,就能相爱到永远。故拍照人特多,不凑热闹了,我们去坐贡多拉(Gondola)。
导游说,贡多拉是威尼斯的象征。船儿弯弯,两头高中间低,如威尼斯总督的大官帽。我感觉它也像中国古时的大元宝。木船纯手工制作,船身油漆和船内座椅制作得精美考究。古时贡多拉代表船主身份,越是有钱其船之装饰越奢华。威尼斯鼎盛时期,色彩艳丽数量过万的贡拉多在水中街市争相斗艳各领风采。威尼斯政府为杜绝奢华浪费之风不得不设立法规,贡拉多一律只能漆成黑色。贡拉多的船夫代表一种社会身份,自古以来船夫只能由男性担任。女人无缘为之。
如今贡拉多作为保留威尼斯城市历史和弘扬文化传统价值而存在,成为游人们情有独衷的一项游览项目。有种说法没有做过贡拉多就没有来过威尼斯,可见,贡拉多多么受游人欢迎。
贡拉多码头离圣马克广场不远。沿石板小路一直走下坡来到河边,便见停泊在河中的几条贡拉多。跟船夫一番讨价还价,最后80欧元成交,六个人游览40分钟,价格还算公道。
撑船的船夫高高大大。他站立着,长长的浆杆轻轻一点水面,船儿在水中小巷中慢悠悠的移动起来。
贡拉多穿行在蜿蜒幽静的水巷。水道两旁一栋栋橘红色粉绿色淡蓝色的居民小楼,与一座座设计别致的教堂彼此相依。
船夫话不太多,常常画龙点睛来几句。不过歌唱得挺好。一曲意大利民歌,唱得委婉悠长。
“前方是里阿尔托桥 (Ponte di Rialto (Rialto Bridge)。”白色大理石的桥,桥两边一个个商店相连。
“这是莫扎特故居”,“席勒曾经在这栋房子里住过。”船夫不时提醒我们。
高高的门头,刷彩漆的山墙,抬头望见楼上一扇打开的窗口。不由人想起古人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名人们已作古,曾经居住过的屋子大多被改成了纪念馆。
水巷有宽有窄。最狭窄处我们的手几乎能触摸船边的楼墙。经年累月被水浸泡腐蚀的墙面,墙角油漆斑驳,露出水迹斑斑的裂纹。它仿佛悄悄地向人们告诉游人,房子老了,威尼斯也慢慢变老了。奢华辉煌的历史已如流水般渐渐远去,不服老的威尼斯靠旅游业挣扎着支撑她最后的灿烂。
安静幽清的街巷,别一番缅怀时光如水繁华飘零的感叹。
下船后,我们一行六人沿河边街巷寻找餐馆。威尼斯有世界上最正统的墨鱼意面,来此一游岂能错过?
小巷深深曲里八拐。路边售卖纪念品的各种摊位一个接一个。别迷路了,不敢再往深里走,发现一家挂着墨鱼面招牌画的餐馆,便走了进去。
墨鱼面上来了,黑漆漆一大盘。黑墨般的鱼汁包裹着的意大利面,其貌不扬啊!
先生犹犹豫豫伸叉子,小心翼翼把黑呼呼的东西送进口中。细细嚼来,“嗯,不错不错,味道非常好。”
水城威尼斯,近水楼台先得月,其墨鱼之新鲜无处可比。浓浓的墨鱼汁,一口下去满嘴余香。难怪无数食客老饕魂牵梦萦屡吃不厌。
一盘面下肚,个个嘴唇被染得墨黑。彼此欣赏对方的黑色大嘴,忍不住想笑。人间美味佳肴哦,来威尼斯绝不能错过。
走出餐馆仍意犹未尽。一行人一致认为,水巷贡多拉和墨鱼面乃威尼斯此行精彩之笔。
从米兰到威尼斯,有一种时光倒流的错觉。昔日的昌盛美丽仍在,但已给人美人迟暮之沧桑感。或许是海水不断升高侵蚀力越来越严重,更可能是威尼斯经济不景气,威尼斯没有米兰那么多钱修善和维护曾经美妙绝伦的古老建筑。威尼斯远观甚美,但经不起细瞧。有些著名建筑物外墙已旧败,与米兰的城市市容奢华欣荣无法相比。据说现在真正长住岛上的居民已越来越少。城市的住房大部分被用做博物馆和旅店,供游人观赏。随着海水渐渐升高,这座被大自然造就的城市终将会回归大海的怀抱中。在她没有被淹没之前,能身临其境地站在这片土地上,欣赏数百年来人类艺术文明登峰造极的杰作,也算此生有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