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夏日七日游 (12)北美的巴黎
快乐玉子
海洋三省的游程结束了。早上七点离开费特烈顿市。今天将行车9小时约九百公里回魁北克省的蒙特利尔。
出了海洋三省,一小时的时差又倒了回来。路上的车牌换成了法语。一路下雨,雨点时小时大滴滴答答打在窗玻璃上。“你们幸运啊,在东三省的这几天日日阳光普照。但愿你们把好运带到蒙特利尔。”杜导说。
蒙特利尔是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英法战争时期许多法国人从海洋三省逃到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逐渐成为法国人聚集地,法国文化逐渐生根开花结出累累硕果。无处不渗透法国风情的城市,故有“北美的巴黎”之称。
于公于私我来过蒙特利尔多次。这里可看可玩的地方太多,每次带着一些遗憾离去。又带着一份新的期待归来。一个景色优美文化丰厚的城市确实让人流连忘返。而我喜欢这个城市,还因为记忆深处的那些让人怀念的往事。
那年夏天出差来此,听说蒙特利尔市容非常漂亮,身处北美却能让人感觉法兰西风情,一下班就忍不住外出逛逛。漫步在大街上,抬眼便见一座座欧式传统风格的老建筑,特别是高高的尖塔式的哥特式教堂。街边,酒吧一个接一个,阵阵欢快的歌声从挂满鲜花的酒吧里传出来。此情此景似曾相识,那么像巴黎的街,巴黎的人。被浪漫美好的景色和气氛迷醉了,东看西瞧,四处游逛。不知不觉夜深了,找不到回去的路了。我就是这么个没有方向感的人。天黑了,站在大街上不知道东南西北。更可笑的是连自己住的旅馆名字也忘了。天上的星星,满地的流光。五颜六色的霓虹灯不知疲倦地忽闪着光芒。面对如此美妙的时光,我不知所措。“难不成在大街赏景过夜?!”
“你好!”迎面而来一个老妇人,说是的法语。她大概看出我茫然无措的神情,主动问我。
我告诉她,我迷路了。她听不懂英语。
不是说这里的人同时说法文与英文吗?事实是我碰上一个只会说法语的。
我俩打手势,她好不容易才搞明白我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老妇人带我到不远处的小店。叽里咕噜与店里的小伙子说了一通。小伙子马上用英语问,“我能帮你什么吗?”
“我不知道怎么才能走回旅馆?”
“你的旅馆叫什么名字?”
“对不起,我忘了?”我努力把旅馆附近的环境形容了一番。
他笑笑了说,“我知道了。”随手画了一张图,告诉我怎么走。
拿着图心怀感谢地出了店门。还没走到街口,听到有人叫我。“我开车送你回去。我妈不放心,怕你再迷失了。”
原来那老妇人是他妈。他妈帮他看店,让他来送我这个漠不相干的陌生人。十多年过去了,我一直记着蒙特利尔市的那个夜晚,那个热心肠的妈妈和儿子。想回那个小店谢谢他们,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后来听说魁北克人闹独立了。又听说闹独立搞得人心惶惶,蒙特利尔市的经济也逐渐衰退。再后来跟旅游团路过,除了蜻蜓点水般地看看旅游景点,再也没有机会在街上无所事事地漫游发呆了。唯有那份温暖伴着这个城市的美好回忆久久地留在心中。
细雨朦胧了窗外的景色。淅淅沥沥的雨声中听杜导絮絮叨叨地讲述有关奥林匹克公园蒙特利尔斜塔(The Montréal Tower Observatory)的故事。
1967年蒙特利尔成功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城市名声大震。于是蒙特利尔市赢得举办1976年第21届奥运会的荣光。蒙特利尔人对成功举办奥运会期盼太高,仅奥运会会馆的设计就耗尽费力。不得不佩服法国人奇特的艺术想像,一条条钢索连接体育馆巨大的顶盖,电脑控制每一根钢绳的收起和放下,从而形成可开关的天顶。“罗曼蒂克的设计,却无钱也无法按时完成。预算的二千五百万全部用完。这个别具一格的斜塔是在奥运会后,又用了十一年才得以建成。耗资十个亿啊。不幸的是那年奥运会观众太少。中国没有来人,东欧共产国际国家也没都没有参加。这么大一笔开支,只能让蒙特利尔市民为这座浪漫的斜塔背负多年的债款。
虽然为罗曼蒂克的美梦付出了代价,但有梦还能将美梦变成现实也不失为城市的一个自豪和骄傲。
远远看到斜塔。高高的塔如今是蒙特利尔的一道风景一个象徵。不得不承认她的确非常漂亮。
旅游车停在奥林匹克公园门前。公园保留了为奥运会而盖的奥林匹克体育馆(Olympic Stadium)以及其它体育设施,如今她已是蒙特利尔著名的旅游景点。
好运气跟着我们,雨住了,天晴了。奥林匹克公园(Olympic Park)里游人如织。旅游车一部部接踵而至。打算登塔的游人们排起长龙。我们也在龙的行列中。
蒙特利尔塔的底层设有售票处和游客大厅信息台。展览厅陈列着有关奥林匹克公园和斜塔的历史介绍。斜塔高約165米,倾斜度高达45度,世界上最高的斜塔,也是世界上倾斜度最大的无支架瞭望塔。
登塔乘坐的是塔外电梯,电梯扶摇直上云天。透过电梯的玻璃窗能清晰地看到电梯的铁轨。电梯顺着倾斜的轨道向上攀爬。那一刻,竟然闪过一丝恐惧。天哪,万一罗曼蒂克的设计出一丝丝故障……,还没来得及往下想,已登上塔顶观光平台。
十多年前,曾经来过奥林匹克公园,但没有上塔。如今从高处俯瞰奥运会体育馆与平地上看到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整个体育馆像行进在海上的一艘大船,斜塔犹如船上的白帆。单独看塔身,弯弯的斜塔,一条条钢索,感觉像空中耸立的一把竖琴。一阵风吹过,心里飘忽着悠悠的琴声。
低头看,蒙特利尔植物园(Montréal Botanical Garden)及自然生态馆(Biodome)就在脚下,那年和女儿曾在植物园流连忘返,世界上顶级的植物园,能欣赏世界各地的花草树木。
天高处,云腾雾绕。放眼望去,整个城市尽收眼底,还有静静流淌着的圣劳伦斯河。
站在观光台赏心悦目竟忘了照相。倒是不爱照相的先生提醒我,“我们在此合个影吧。”
又回到电梯,心还留在景色里,转眼间就滑到了塔底。
旅游车穿街走巷进入蒙特利尔老城,在蒙特利尔诺特丹圣母大教堂(Notre-Dome Basilica of Montréal)附近停下来。
已过教堂的参观时间,不能进去了,我们这群游人在门外边看风景边听杜导讲故事。
诺特丹圣母大教堂(BasiliqueNotore-Dame)建于1829年。这座新哥德式的天主教堂可容纳五千人,教堂的双塔高达70公尺,是北美最受瞩目的教堂建筑之一。
教堂的建筑风格和内部金壁辉煌的装饰与巴黎圣母院似曾相识。不过她地地道道属于蒙特利尔人。教堂内部拥有精美的壁画和耀眼的彩绘玻璃图画。与所有教堂不同的是,这些图画不仅形象地描述了圣经故事和还记载三百多年来蒙特利尔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教堂内的管风琴由五千多根管线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管风琴,每年举办的音乐会上,大风琴会展露她的风采。教堂旁的小礼堂是著名的婚礼堂,内部极尽富丽堂皇。
总觉得杜导的故事不够精彩,缺了什么,想起来了。教堂里最让我难忘的是镶嵌在蓝色天花板上数以千计用纯金打造的星星。金色的星星洒落在蓝色的苍穹上,如大自然的星空一般美丽神秘。抒情诗般的天花板给这座庄严肃穆的圣母院营造出浪漫华丽的神灵氛围。这才是蒙特利尔人心中上帝和天使应该居住的地方。
杜导居然给我们一个半小时自由逛街的时间。漫步街头,又与那些承载着满满历史故事的石头建筑见面了。很喜欢石筑的老屋。来自大自然的石块保留着大地的气息。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感觉就像生活在大地怀抱中。
坐着马车,慢悠悠地观望一座座石筑老屋,时光仿佛倒流了数百年。
突然一辆时尚的汽车从身边飞驶而过,刚刚下班的人们匆匆从一幢幢现代化的大楼拥入街头。那炫目的速度和节奏又把人拉回现代人生。古典浪漫与现代时尚无处不在恣意张扬,和谐地相依相伴彼此交融在这座城市。
无意中发现一幢彩色玻璃的现代建筑大楼。楼前广场喷泉池里燃着火的圆圈,据介绍说,那是代表奥运会熊熊燃烧的圣火。喷泉边,勇士形象的雕塑们日夜守护着这火,象征奥林匹克精神生生不息万古流长。
突然觉得,这个城市无处不在地透着蒙特利尔人特有的罗曼蒂克。不仅仅是艺术情怀,更是流淌在血液里的天然秉性。 能永远保存着与生俱来的浪漫激情,那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一份人生财福啊。(第六天,6月27日2016 阴,时有阵雨)
电梯的铁道,电梯徐徐攀上蒙特利尔斜塔。
奥运馆漂亮的顶盖。像不像一艘艘小船?
斜塔上俯视脚下的建筑物群。
在地平面上看到的奥运馆风貌。
看见连接斜塔和奥运馆的钢绳了吗?
诺特丹圣母大教堂外景。
现代与古典相依相伴的建筑群,古典与时尚彼此交融。
喷泉下小池塘里燃烧耀眼的光圈和雕塑。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