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toMD

感恩,关怀,友谊
博文
在欧洲,衰老是自然;在美国,衰老是疾病司徒
在欧洲旅行时,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街上各个年龄层的人都很自在——老的就是老的样子,年轻的就是年轻的样子。女人不一定化妆,男人也不太在意身材。你能清楚地看到人生不同阶段的样貌,没有刻意掩饰。
在美国就不同了。很多人努力让自己永远像二十五岁。健身房里总是人满为患,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为什么要旅行?》司徒有人说,旅行不过是花钱买折腾——坐飞机、过海关、拖行李、排长队,既累又贵。可也许,我们真正买的,是那些短暂又意外的瞬间:一缕阳光落在旧城墙上,陌生人微笑着帮你指路,一首熟悉的歌在异乡响起。那一刻,你会记得自己在哪里,和谁在一起,在想些什么,心情如何,希望是什么。旅行不是逃离生活,而是为了重新看见生活本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阅读 ()评论 (0)
如何区别老年性健忘、轻度认知障碍和轻度痴呆司徒医生 老年性健忘:偶尔忘记,但能想起来;生活、财务自理无影响。 轻度认知障碍:健忘更频繁,可能漏交账单,但大部分事务仍能独立完成。 轻度痴呆:无法处理财务或复杂事务,但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还能自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寻找安慰的几种途径司徒传说里,人活在世上,总会有那么一个时候,会怀疑生命有没有意义,会怀疑自己做的事到底值不值得。人要继续走下去,总得找点安慰。有人说,宗教就是最大的安慰。它告诉人,生命不是偶然的,死了也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延续。上帝给人自由意志,所以人的选择会留下永恒的重量。有人说,科学才是靠得住的。世界并不是一片混乱,它有规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世界上的五种安慰主义司徒我查过牛津字典,“安慰主义”这个词根本不存在。
那么,我就干脆自己创造一个新词:Comfortism(安慰主义)。什么是安慰主义呢?
我给它一个简单的定义:当我们不知道这个世界有没有意义的时候,我们找出一种方法,能够给自己安慰,让我们能够活下去。在人类的历史里,这样的安慰至少有五种。宗教的安慰最直接,它来自一个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不同的人生,对钱有不同的态度司徒我平常聊天的朋友不少,病人也看了许多年,有些甚至跟了我十几二十年。聊天的时候,除了病情,也会聊到他们的生活、家庭和对钱的看法。久而久之,我发现,不同的人走着不同的路,对钱的态度也完全不一样。这不是什么科学研究,也不是社会学的调查,只是一些个人的观察。我说的不是那些特别穷的人,也不是那些特别有钱的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东西方文明的黄金定律与文化差异司徒
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很多时候不是表现在衣食住行上,而是藏在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里。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克制,不去打扰别人,不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强加在别人身上。耶稣则说“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强调的是主动,把自己希望得到的善意带给别人。
这两句话的差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5-08-30 10:51:25)
从简,是一种智慧司徒在忙碌的生活里,我们常常以为速度就是效率,做得多就等于活得充实。但事实却常常相反:越忙,脑子越乱;事情越多,记忆反而越模糊。我有一位朋友,工作紧张,值班不断。当我问起他半年前的一次旅行,他竟几乎记不得,只剩下一些模糊的片段。他担心自己出了问题,但检查一切正常。我告诉他:“不是你的脑子坏了,而是你太忙了。”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如果人生能重来,你会吗?司徒SeetoMD调查显示,大多数老年人回答是:不会。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喜欢自己的人生,而是他们不愿意再重复那些曾经的挣扎、贫困、压力与心碎。心理学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例如,哈佛成人发展研究(历时80多年)发现,随着年龄增长,人们更少后悔,更能接受过去,并专注于当下的幸福。另一项发表在JournalofHappinessStudies的研究也指出,60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1]
[2]
[3]
[4]
[5]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