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ry Christmas & Happy New Year
考考你,当代艺术知多少(答)
—— 我来试解
各位朋友,下面是这36张图片的来历和我对它们作的解释:
1)杜尚的小便池,大家都熟悉。但它是“当代艺术”吗?不一定都能说对。“当代艺术”这个词在西方有相对明确的时间性,一般泛指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艺术,以有区别于现代和后现代。
杜尚的这件作品发表于1917年,艺术史将它纳入1915-1920“纽约达达”,所以它是“现代艺术”Modern Art,而不是“当代艺术”Contemporary Art。
2)这作品名为“达达脑袋”,是“苏黎世达达”重要成员让·阿尔普(Jean Arp)的夫人索菲·托伊伯-阿尔普,在1918年创作的。所以也属“现代艺术”。
3)这雕塑名“维纳斯”,看上去挺现代,却是公元前3000-2000时的史前雕塑,那时的人类中“当代艺术理论家”还没有诞生。
4)雕塑“赞美诗”,属“当代艺术”。英国艺术家赫斯特作于2000年。选自德国泰森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 Art Now》。泰森是当今西方很重要的一家“当代艺术”的权威出版社。
5)美国西南部阿里桑那和新墨西哥州印第安原著民的玩偶,每个玩偶代表一种神灵 。是当代美国民间艺术,民间艺术一般不被纳入“当代艺术”。
以上1到5,都是习惯概念中三维的“雕塑”,其中只有第四件“赞美诗”属“当代艺术”。
下面是“绘画”类。
6)约翰·科林(John Currin) 是“美国当代艺术中的佼佼者”“他近年的绘画,在人物动势、构图、用色、用笔等方面,猛一看像是欧洲文艺复兴到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虽然柯林不仅挪用而且也戏仿了鲁本斯,但是,他的思路却是当代的”“他对现实的积极介入,却是他仿古绘画的要义”(引自段炼“观念与形式”236-7页)
这是去年柯林在蒙特利尔举办一次小型个展中的一幅小画。我看了这个展览,除了当代观念外,他的传统油画技巧也很到家。 从柯林的例子来看,简单地把“西方传统的写实油画形式”作为非“当代艺术”的标尺,同样会看走眼、犯错误。
7)在一次美国的民意调查中,作为“你最熟悉和喜欢的美国画家”得票率最高并遥遥领先于波洛克,沃霍尔等大家的,便是这幅画的作者诺尔曼·罗克威尔(Norman Rockwell)1894-1978。此画名为“舒弗尔屯理发馆”,作于1950年。
他曾为《星期六晚邮》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工作了47年,光用作封面的油画便有321幅之多,几代美国人都是看着他的画长大的。他虽然知名度如此之高,却始终因为是“传统写实油画”及“插图画家”,而被前卫、现代、或当代艺术所边缘化。直到去世后的上世纪末,在为他组织的一次大规模全美巡展时,才把最后一站安放到了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总算给了他一个应有的认可。
2004年我曾随段炼教授专程前去参观了罗克韦尔故居美术馆,此照片背景中的红房子便是罗克威尔画室遗址。
8)同插图一样,肖像画也是被“当代艺术”边缘化的一种艺术形式。然而,由英国国家肖像画廊1990年起举办的BP肖像画大奖赛,已持续举办了27个年头了,每年都有来自三十几个国家近两千名艺术家的作品参选。这里是一幅2008年的入围(选展)作品 。至于这是不是“当代艺术”,恐怕肖像画廊馆长和泰特新馆馆长的意见会不尽相同,而你呢,你又怎么看?
9)怀斯的画,中国美术界太熟悉了,他又是一个被“当代艺术”边缘化的画家。
有趣的是小怀斯(怀斯画家家族的第三代)和波普大家沃霍尔是很近的朋友,这两张照片展示了小怀斯画的沃霍尔像和沃霍尔画的小怀斯像,以及他们交谈的情景,你觉得他们像是在争论谁该是美国真正的“当代艺术”吗?其实在美国,“当代艺术”也并非如此“壁垒分明”。
10)这是一个现代美国版的“凡高”,他叫威廉·强森(1901-70)。一开始学过学院派,1926年去了趟欧洲,发现了凡高、蒙克和苏丁。38年回到美国后就变了,转向用一种色彩强烈的原始风格,描绘美国黑人生活和口味。由于始终不为主流社会赏识,夫妻二人均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43年,妻子病逝,他的身体和精神也迅速恶化。47年起为医院收容,直至70年去世。哈尔芒基金会在1956年得到了他的全部作品,之后将超过一千件作品捐给了美国艺术国家博物馆。他的画风和创作年代似乎都应归入“现代艺术”。
11)画名“乡村舞蹈”,作者:尤娜·伍德鲁夫,1951年出生于英格兰和威尔士交界的肯特镇农村,那里的居民依然相信古代的迷信,反复讲述着来自遥远过去的精灵传说,这一种乡村独有的文化氛围,势必给尤娜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类有着强烈传统意识的当代作品,理论家们能把它们归入哪类呢?“传统”还是“当代”?
12)这又是一位别具一格和无法归类的艺术家,他叫艾希尔Escher1898-1972,荷兰艺术家。很写实的手法,画的却是现实中“不可能”的事物,它会从二维画入三维,又从三维变为二维,一种物体画着画着又变成了另一种,驾驭着视觉的游戏。但又和“超现实”的“潜意识”或“梦幻”相反,是“全理性”的清醒的设计组合。他很有名,但美术史上找不到他的归类。按时间应是“现代艺术”。
13)美国街头艺术家威纳尔受古典视错觉艺术的启发,在伦敦滑铁卢地铁站的地面和墙面上画了一张三维彩色素描,从某个特定角度来看,造成一个很真实的立体感,好像他真的坐在双人沙发上,对一辆撞入墙来的汽车无动于衷。
街头艺术家是西方最底层的艺术家,其中也不乏有才能的人,历史上如画广告出生的夏尔丹、在巴黎蒙马特高地卖小风景的尤特里洛、纽约涂鸦出生的哈林等。他们最后能否进入艺术的殿堂,除了才能,还得看他们的命运了—— 包括能不能遇到“贵人”的提携。
14)也是一种“视错觉”艺术,是以人的身体作媒介,在人身上一次性完成。下面这张照片显示了正在制作的过程。在长时间的绘制过程中,作为媒介的那位“艺术家”,还不能随便动。应把它归入“人体彩绘”还是“行为艺术”?算不算“当代”?本翁还真的说不清(至少不能说是“传统”)。不过,挺好玩,艺术家也很不容易。
15)可不要小看了这张画,这可是索斯比拿出来拍卖的安迪·沃霍尔1955年画的早期纸上作品,叫价10至15万美元呢。安迪·沃霍尔,你能说他不是“当代”?
16)写实风景画可不可以算当代?答案是可以。这是1986年索斯比拍卖会上拍卖的美国画家威利弗尔Welliver的作品,他们把此作品归入“当代艺术”Contemporary Art拍卖品。
17)这是本翁将自己拍的一张照片,用电脑软件作45度角斜向动感模糊处理后的效果,插在此中蒙人的。
18)这一幅又是我拍摄的照片,是我家一个小铜碟子上的抽象图案,混在这里。其实我觉得它也是不错的“抽象艺术”。抽象艺术是“当代艺术”认可的。
19)如果你以为这幅又是我拿来冒充的,你就上当了。这是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当代艺术学院1981年展出的一件作品,作者:扎卡尼兹Robert Zakanitch 。1986年索斯比“当代艺术”拍卖品。
20)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家,设计家麦金托斯CharlesRennie Mackintosh(1868-1928)的花布设计 ,不属于“当代艺术” 。但在我看来,这幅花布设计的艺术性,高于上一副他自己不以为是花布设计的“当代艺术”作品。
21)属“当代艺术”。纽约现代艺术馆藏品。作者卡瓦拉。由四张用圆珠笔写了字的旧电报纸组成,题目:“我还活着”。
22)“当代艺术”中有不少用文字组成的艺术品。最膾炙人口的莫如印第安纳(Robert Indiana)的“爱”(Love)
在这里,我用的是玛雅浮雕文字摹本,经电脑版画艺术效果处理后变成了这样的效果,假冒“当代”。
23)这也是挪用了8个玛雅古文字,用电脑给它们填上了颜色,挺好看吧。我想:要是我按这样子画他几十个字,每个一米大小,凑成一小段有意味的话,布置成一个展览,是否也挺“当代”。
24)音乐唱片或CD封套设计也有很多别出心裁的作品,感觉很“当代”。
比如这一个,构思很巧妙。原来在图上方写有很小的名字曲目等文字,被我用电脑处理掉了,放在这里“鱼目混珠”。
25)这可不是“鱼目”了,这个唱片封套的设计者是顶顶大名的安迪·沃霍尔,仔细看看,这不是他的典型风格吗?他的签名及文字,我给处理掉了。
26)那天送来的一堆广告中,有一张圣诞蛋糕的广告,印了五种不同口味蛋糕的圆拱形剖面,觉得很有意思。灵感一动,把它们和手头一本书中7个秘鲁的民间图案排列到了一起,又正好看到哈林一幅题叫“火”的“当代艺术”小作品,便将它放在了画的中心。这些毫不相干的艺术图像放到一起,很像“超现实主义”手法中“绝妙的僵尸”造句游戏一样,组成了一个奇诡的“图像字句”。
此句子中只有哈林的“火”正经被认可为“当代艺术”。
27)有一年去美国西雅图探望小儿子,他带我们去大湖边玩。在湖边看到一家小商店,橱窗里贴满了各种商标,一看,这不就是一个“装置”吗,很“当代”嚒!我觉得挺好玩,便拍了下来。店主人并没说他这是“当代艺术”。
28)汽车文化也是“当代艺术”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西方,有不少人喜欢自己攒汽车。这里选的三辆车,上面一辆是完全用纸板做成的,仿的是电影007杰姆斯·邦德的一辆车,2006年曾在纽约展出,卖价3万美元;中间一辆是用1968年的“甲壳虫”汽车改装的,打造成哥特式教堂风格,起名“魔鬼”,2007年在德国一次汽车展上曾引起轰动。这两辆车虽然很有意思,但似乎并没人把它们看作“当代艺术”作品。
倒是貌不惊人的下面那辆兰色的车(作者Tabias Rehberger,德国艺术家)被编入到“Art Now”一书中去了,认可它是“当代艺术”装置。
29)这可不是摆来画写生用的静物,它是被认可的“当代艺术”装置。作者Haim Steinbach 。
30)美国雕塑家Pete Goldlust 用小学生的彩色蜡笔雕制而成的“雕塑”也应该算是“当代艺术”啰。
31)在我居住的“南岸”地区,一个公众体育公园建筑物上被人搞了涂鸦。记者拍了照片随同文章刊登在报上,批评公园管理机构对公共设施管理不善。
为了对涂鸦(Graffiti)这一年青人十分敏感的事物,进行适当的教育,伯乐山市府曾于2012年10月开学时,在警察局、中小学学区及市业余文化社团服务部门共同合作下,组织全体中小学生观看了一场有针对性的相关的动画片,来进行法制教育,以帮助年青人认识到涂鸦艺术中合法与非法的区别,以及在未经许可条件下随意涂鸦将会造成的后果。
非法的涂鸦垃圾,不应该算是“艺术”,也就无所谓“当代”。
32)我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街头拍的路标照片,插在这里冒充“装置”,当个陷阱。
33)伦敦国家画廊前,一个街头艺人的“活动雕塑”。在欧美许多旅游点都有这类表演,观光客很愿意付点小费,和他们合个影。这类“活动雕塑”,如果被允许在威尼斯双年展上表演,算不算“当代艺术”?
34)在“当代艺术”中影像的地位比绘画要高,大量的“当代艺术”是摄影或录像。拜托数码科技,现在人人可当摄影家,但并非人人都能拍出好照片。
这张作品是美国摄影家雷·曼Man Ray1924年的著名作品“盎格尔的小提琴”,戏仿盎格尔的油画“大浴女”。属早期黑白艺术摄影,那时还没有“当代艺术”这词。
35)这张照片摄于1935年的纳粹德国,拍的是当时的“裸体主义”运动,作者佚名。可见当今的裸体“行为艺术”源远流长啊。此照片拍摄的时间太早了点,要晚个五十年,也许能够上“当代艺术”的边。
36)这可是波普艺术大家“软雕塑”发明者奥登堡和他人合作的“当代艺术”:“勺桥和樱桃”(1987-88),耸立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市雕塑公园内 。
我用这件作品作结尾,是为了和开头杜尚作于1917年的“小便池”作对照。如果说杜尚在一次大战那种世界语境中,针对为官方服务的“学院派”架上绘画,祭出小便池,还有一种对抗旧世界的“革命”意味,并开辟了一个新的艺术领域的话,那么如今奥登堡的这件"作品",虽然“当代”,却已毫无“艺术”和“革命性”可言。
70年过去了,将生活实用品“点石成金”变为“艺术”的花招,在西方已是司空见惯,很难有多少新的创造性可言了。
后记:
圣诞新年节庆临,一时兴起,来个“老夫聊作少年狂”,拿西方“当代艺术”开个善意的玩笑,图个乐。
我本人并无亵渎“当代艺术”之意。作为旁观者,我对西方“当代艺术”的了解,也并无严格的学术和理论修养。只是人在西方,“当代艺术”磕头碰脑的比比皆是。对所见到的一切,自然就会有一种好奇心理,就想弄个究竟,问个为什么,于是东鳞西爪的凑了上面这些,这些都是“游戏”,并非是对“当代艺术”认真的“学术研究”,所以说得不妥之处在所难免。
在西方的言论自由中生活时间长了,可能是因为被“宽容”娇惯了,因此习惯于“大言不惭”,毫无顾忌,想什么就说什么,不必担心有人会来请你“喝茶”。
任何一种学说或主义,当他被压缩成一个“字符桂冠”,而变成人人可戴时,便失去了它的作用和意义。
比如我们最熟悉的“社会主义”,二百多年来,在西方,对这顶西洋“字符桂冠”的解释有多少?哪个解释是最正确、最权威的?
传到中国,老毛搞的是三面红旗、阶级斗争:老邓搞的是改革开放、黑猫白猫:老刘则因为他的“三自一包”,弄了个死无葬身之处;再看看和咱们紧密相连“唇亡齿寒”的金氏王朝,也称社会主义,它们一样吗?那个正宗?。
政治尚且如此,更何况本来就定义不明,以时间为“字符标记”的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在西方,和“当代艺术”在中国,处境确实还不尽相同。
在西方,“当代艺术”不仅是当今艺术的主流时尚和生态,还可以说是准官方的“体制”:上至国家级的艺术大奖、艺术基金(如不久前颁发的希拉里勋章、加拿大的总督艺术奖等);各大“双年展”;下至遍布各城市的现、当代美术馆,几乎所有的艺术院校,乃至中小学艺术教育体系;再加上艺术投资基金,索斯比、佳士得各大拍卖行,无不都在扶持和推广“当代艺术”,而且是向全世界扶持与推广。
问题也就出在这里,这种状态时间长了,就应了毕加索曾说过的一段话:
“艺术和自由,恰似普罗米修斯的火,只能被偷来,用来反对现存秩序。一旦艺术成为官方性质,并向所有人开放,它就成了新的学院派”;
“要是有朝一日允许艺术畅行无阻,那是因为艺术已经被淡化,显得软弱无力,不值得为之奋斗了。”
“眼下的问题是,根本就没有强有力的学院派艺术可以是值得与之抗争的,也许可以说,学院艺术已经奄奄一息,而这对现代艺术是很不利的。原则即便糟糕之至,也该制定原则,艺术有没有力量的佐证,就在于它能否冲破种种障碍。请除障碍的结果无非是:艺术变得空洞乏味、苍白无力、毫无意义,艺术的价值等于零。”(引自陈丹青《纽约琐记》204-205页“艺术与自由”)
艺术要想保持常青,就必须有不同的反对派的意见相互制约,打破一派垄断,打破“唯我独尊”“唯我独革”。就是要允许“艺术民主”和艺术多元条件下的“自由竞争”,不能以一个简单的字符桂冠“当代艺术”定天下。
所以在西方,也没有人去做一定要把“当代艺术”阶级队伍划清 — 就像文革时划分“造反派”和“保皇派”那样的傻事。上面的游戏中,也可看出,有许多艺术很难说它是“当代艺术”,或“非当代艺术”。
世界上,艺术家何止千百万,他们所从事的视觉艺术门类也同样五花八门,个人爱好不同,才能不同,国家及文化背景都不同,服务于社会的需求也不同,并非像国内某些理论家所说的都得按“当代艺术”的“严格的学术机构”所规定的“游戏规则”去做。
硬要把世界上所有艺术都纳入一个统一的西方制定的“当代艺术”的标准,不只在国际上有“后殖民主义”或“宗派主义”的嫌疑,就在提倡者本国和西方各国之间也并非都能达到标准和看法的一致。
对真正爱好艺术,关心艺术发展的国内外华人艺术家朋友们来说,我看其实没必要一定拘泥于求取“当代艺术”这一名称的桂冠 ,而不如实事求是地、自信地、去走你自己想走的路。
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艺术,都有它自己的“当代性”。你作为当代的人,只要能去认真关注、面对、思考当今社会、现实(包括艺术)中所发生的一切,通过你所喜欢、并适于你运用表达的艺术方式,把你对你所在时代所作的思考,渗透在你的艺术作品之中,当后人再来看你的作品时,你的“当代性”已“跃然纸上”了。
谢谢大家的关注,有说得不当之处,敬请多多包涵和不吝指正。
“当代艺术”的含义及时间界定,直至今天还是一个有很多不同解释及争议的问题,如想知道一个大概,请参看维基百科对当代艺术的注释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ntemporary_art#History
我文中所说的泛指80年代以来,是我个人同意百科中的那句话:Contemporary art is the art of today, produced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or in the 21st century.
有不对之处,敬请姑娘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