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非是三界中六尘万法中之了别

(2017-04-04 12:19:14) 下一个

     复有密宗上师某乙,因于不能知解拙著诸书所说深妙之法,出于误会余法之法义,而诽谤云:“你们萧老师总是说密宗所悟的离念灵知心不是真正的如来藏,一再的说离念灵知心是意识心,一再强调如来藏离见闻觉知,说你们所悟的心是离见闻觉知的如来藏。但是你们这样的说法,难免强词夺理,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如果你们所说的道理正确的话,那我请问:石头也是离见闻觉知的,餐盘也离见闻觉知,那石头与餐盘也应该是如来藏了,那就应该无情就是如来藏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不应该吃饭了,饭也是离见闻觉知的,那它们也是如来藏;那我们吃饭吃菜时,应该就是吃如来藏了,那我们的如来藏就应该是可以增加的了。所以你们的说法大有问题,所以萧平实的说法根本就不对。如来藏既然是心,怎么可能离见闻觉知?印顺法师也说阿赖耶识有觉知,你们萧老师却说如来藏是阿赖耶识,是从无始劫以来就离见闻觉知,显然说错了,显然没有证悟。我们所证的离念灵知心才是真正的如来藏心。”

  谨就此似是而非之谬说,回覆如下,学人读已,即可增益学佛之正确知见:如来藏离见闻觉知,并非平实之个人创见,而是三乘诸经悉皆如是说。

  三乘诸经中,不论 佛说或菩萨说,悉皆如是无异,皆言如来藏从本以来离见闻觉知;当来成佛之 弥勒菩萨,于其传授与无著菩萨之《瑜伽师地论》中所说亦复如是,同于 世尊所说经无二,皆言如来藏即是凡夫地之第八阿赖耶识,即是无学地之第八异熟识,方便说为第九识;亦言此第八识于成佛时,改名真如,方便说为第十识,同是原来之第八识体,佛地仍是只有八识和合运作。 弥勒菩萨于《瑜伽师地论》中,皆言如来藏即是第八识阿赖耶进修解脱果与佛菩提果,而成为佛地之第八识真如;亦皆倡言此第八识自无始劫来本离见闻觉知,与 佛说诸经如来藏之离见闻觉知等语,完全相同。

  密宗古今诸师,皆不能证得此第八识如来藏,故作前述谬说,藉以混淆视听,迷惑学人。若密宗古今诸师所说离念灵知心即是如来藏者,则三乘诸经中之 佛说,及等觉位之 弥勒菩萨所说,便皆成妄;我等佛门学人,究应信受三乘诸经 佛语及等觉菩萨所说?抑或应信密宗古今诸多凡夫位之法王、喇嘛、上师所说?此理显而易见,勿庸多所诤论。

  复次,如来藏既然是心,于凡夫位及六地满心位前(亦有断为八地心前,然此断有误,六地满心菩萨亦证灭尽定而成就二乘之俱解脱故),悉名阿赖耶识。于等觉位前,悉名异熟识。等觉位前之一切地中,此第八识统名如来藏识;于六地满心位至等觉位中,此第八识改名第九识异熟识,永舍阿赖耶识之名,皆已证得灭尽定故,已离分段生死故。至佛地已,其第八识中一切种子不再变异,永断变易生死,究竟圆满,究竟清净,故改名为第十识无垢识,仍是唯有八识,仍是原本之第八识体。

  至佛地已,此第八识真实是如,故又名此第八识为第十识真如,藉以表显其体性之异于等觉及诸地菩萨第八识性故。八、九、十识,皆同此第八识体,唯改其名,不改其体;所谓八、九、十识,同皆唯有第八识,并未增减一识,故于佛地仍是八个识,非有十个识也。既此第八识于一切地中,皆名为识,当知必有祂所独有而迥异余识之了别性,识者即是了别故。

  然此第八识之识别性、了别性,非是三界中六尘万法中之了别、识别;此识性、了别性者,唯是对于众生七识心之心行能作了别,及依自身所有之大种性自性、不可知执受……等体性,能作种种七识心所不能作之了别,非凡夫及二乘圣人之七识心所能知之,唯有证悟之菩萨方知。

  第八识如来藏于识别众生七识心之心行上,及于此等种种了别性上,极为伶俐,非众生七识心所能了知;唯有证悟此心之初悟菩萨,能极少分了知其识别性;证悟此心之久学菩萨,能多分了知其识别性;诸佛能究竟了知此心之识别性及余种种功能差别而无遗余,并具足了知七识心之一切识别性,故名一切种智。由如来藏具备此了别性,故维摩诘菩萨于《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中,宣说此心体性:“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此知乃谓了知众生七转识心行之知,非是对于六尘万法之了知也,六尘万法之了知乃是三界中之心行故,是离念灵知之心所法。

  此识之识别性,所了别之对象,既非识别三界中之六尘万法,则异密宗所“悟”离念灵知心了别三界中六尘万法之知也,不应等视同观。所以者何?月称、莲花生、元音老人、徐恒志……等密宗古今诸师所“悟”之离念灵知心,从来不能了别众生七识心之心行故,至今仍不能如是了别众生心行故。然吾等所证之第八识如来藏,已经正觉同修会中诸多证悟者之共同证实:确能了知众生七识心之心行。其已悟后随余进修种智多年者,更能了知此第八识之其余识别性--迥异六尘诸法中之了别性,由此证实经中 佛语菩萨语之真实不虚。

  然诸 佛菩萨,为防众生犹如西藏密宗古今法王、喇嘛、上师一般,错会此第八识心--将离念灵知之第六识觉知性误认为第八识如来藏,故将此第八识心与第六识觉知心之差异,加以说明,以免误会,故说第八识如来藏从无始以来皆离见闻觉知。离见闻觉知者,谓不于三界中之六尘起见闻觉知,不于三界中之六尘起识别性,不于三界中之六尘起贪著及厌舍之心;如是说第八识心离六尘中之见闻觉知,是故维摩诘菩萨说:“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是故《大集经》中 佛说:“一切诸法无觉无观,无觉观者是名心性。”如是经中 佛语及菩萨语,于余经中亦复处处可检;古来禅宗真悟之师,在与弟子言谈之时亦皆如是开示,与平实所说一无差别,非是平实一人之言也。彼元音老人、徐恒志、圣严、惟觉、星云…等人不解楞严密旨,故堕离念灵知心中,是故圣严法师二十年来一再教人修学离念、无念法,其余诸人亦复如是,皆是错解佛法之人也。

  是故余于诸书中,一再说明:“第八识心本有,非因修学离念法而从意识心转变成第八识如来藏。”于诸书中一再说明:“意识心纵使能永远离于妄想杂念者,仍旧是意识心,永远不会转变为如来藏也。如来藏永远是第八识如来藏,意识心则永远是意识心,意识心永远不会因为有念而随之转变为意识,亦永远不会因为无念而转变为如来藏也。一切示现于人间之 佛菩萨与一切人,皆永远有八识心王并行运作故;一切人亦皆如是,唯除残障者。”如是之言,具载于余诸著作中,从来未曾改易此说,完全符合三乘诸经 佛说;自是密宗诸多法王喇嘛与诸上师,由未真悟故,虽勤读拙著,而仍旧读之不解,自生错会;由错会故,便作如上诬蔑余法之言。

  复次,第八识心虽离三界中六尘之见闻觉知,然却有其极为重要之作用,如是极为重要之作用,广有多种,随于人间证悟菩萨所证一切种智之多寡,而多分少分证知;如是性用,一切人不能无日无之,不能欠缺一法,否则即成死人或植物人、残障者;若缺此识之功能,亦复不能记忆一切此世及往世所曾经历之境界;乃至近如昨日所曾经历之境,亦复不能忆之。凡此种种,皆是第八识之神用。

  大乘佛经所说主旨即是此第八识之体性,而鄙俗凡夫不能了知,便如印顺法师之诬蔑大乘佛经非是 佛说,言大乘般若经所说为玄学,为性空唯名之戏论法。一神教则将第八识之部份神用,推之为上帝之奇迹。由是缘故禅宗真悟诸师,每常诃责凡夫为日用而不知者。二乘圣人,不论是有学位之三果以下圣人,或是无学位之三明六通大阿罗汉,若未回入大乘而证如来藏者,都不能知此;唯有亲证第八识如来藏之菩萨方能证知,唯 佛具足了知。

  是故第八识虽离见闻觉知,然却迥异无情之无见闻觉知,绝对异于无情之无“心之作用”。然此第八识心之作用,迥异前七识心之作用,为令众生易于了解此第八识心之体性,故于初转法轮后之般若系诸经中, 世尊特别名之为“非心心、不念心、无住心、无心相心”,以示其迥异前七识心之体性。然而 佛虽宣说般若系诸经,明示此第八识心之体性,众生仍是懵懂无知,不能知悉,难以亲证,是故后来又宣说第三法轮唯识系诸经,明说此第八识心离六尘之见闻觉知。

  众生难以了知此心之行相,难以了知此心之体性,为防众生犹如密宗古今法王上师之错将离念灵知心之意识误认为如来藏,故于第三法轮诸唯识经中,皆说此心离见闻觉知,以免众生错会而误认离念灵知之意识心,堕于未悟谓悟、未证言证之大妄语罪中。

  如是,如来藏体性之迥异离念灵知心意识者, 佛与诸菩萨于诸经中一再说明,余亦于拙著诸书中一再说明,非未曾说明;不意今时之密宗诸师,及大陆台湾各大道场之显密法师居士,仍然误会 佛说真旨,仍然误会余诸书中所说真旨,仍然堕于离念灵知之意识心上,依旧认为“意识觉知心离念时即转变成第八识如来藏”,坚持己见,更不肯信受余说如来藏从无始来本已离念,更不肯信受余引诸经所说 佛语:如来藏从本以来即离六尘之见闻觉知。

  譬如无智之人作如是言:“西瓜性甜,香瓜亦是性甜,故西瓜即是香瓜。”然彼二物之甜性虽同,二物之性则有别别差异,不可混为一谭。密宗诸师则同如是无智之人,便以歪理用来责余:“汝言如来藏离见闻觉知;然无情亦无见闻觉知,故无情诸物即是如来藏,故汝所言错误。”密宗诸师误解余书中所言意旨,作如是错会及诬责,如是错解余意,错解诸 佛菩萨真旨,至此严重之地步。凡我佛教学人,万勿如彼密宗上师、法王、喇嘛之错会余意,万勿如彼密宗上师、法王、喇嘛之错会 佛菩萨于诸经中所说真意。

  是故如来藏从本以来即离见闻觉知,离见闻觉知者谓离六尘之见闻觉知,而于六尘以外之大种性自性……等,有其极为重要之了别性,亦对三界有情蕴处界与六尘万法,具有能生能灭之性用,非如无情之无如来藏之种种重要性用也;如来藏是心故,无情无如来藏心故。如来藏藉诸因缘,则能生七识心与吾人之色身及六尘万法,无情则无此重要功用,故无情虽亦无见闻觉知,终不能称之为如来藏也,终不能如第八识之成为万法之主体、之根源。

  若如此一密宗上师所说:“如来藏离见闻觉知,故餐盘、石头、米饭亦是如来藏。”若此逻辑可以成立,则死人亦得名之为人,死人亦离见闻觉知故。是故不同之逻辑不可适用于相同之事相上,不应作此责难也。

  当知人之所以为人,乃因人是有情故;有情之所以为有情,乃是因有情时常显示其七识心之心行故,由七识心故有种种喜怒哀乐之现行,具足有情之法相。然究其实,若无如来藏之驻身,若无如来藏之种种功能差别运作不断,则此七识心随之即断,尚不能偶一现行,何况能有喜怒哀乐等心行?然而此理甚深,尚非未回心大乘之定性声闻阿罗汉所知,何况密宗诸师皆在凡夫位者焉能知之?必须亲证第八识如来藏,并现前体验纳受其体性者,方能少分知之,悟后进修方能多分知之也。

  有情之七识心现行运作时,如来藏亦同时运作不断,其运作之心行,一部份为配合七识心而运作,大部份则是自行运作,不受七识心之影响。是故,如来藏虽离见闻觉知,非同无情之无见闻觉知,不可将二者等视同观也;否则, 佛为慈悲众生而方便宣说之大小品般若经中“非心心、无心相心……”诸语,便成不如实语也;是故,如果有人将 佛说如来藏离见闻觉知之语,等同无情之无见闻觉知,起而反对“如来藏离见闻觉知”之说者,即是谤 佛,等同否定如来藏故。谤 佛者不善,死后必堕地狱。

  《楞伽经》中 佛说:“谤无第八识者即是谤菩萨藏者,谤菩萨藏之语一经出口为人所闻已,即成一阐提人,即成就地狱种性”,善根永断,来世即出生于地狱中,受苦无量,多劫始能脱离此苦,而后展转受生于饿鬼道、畜生道多劫,然后方能再生人中;初生人中,五根不具,盲聋瘖哑,生在边地,不闻佛法,历五百世;后生有佛法处,然因往世之谤正法习气与业力故,甫闻正法时,又不能自己地加以诽谤,舍寿再堕地狱,如是轮转,受苦无量。如是果报,经中具载, 佛口亲说,非余所捏造者也。 佛为慈愍众生免堕地狱受无量苦,故作是说,非是诳语威吓也!

  如是如来藏之正理,余诸书中已多有举述。一切学人于亲证如来藏后,便能现前体验及领受之;然唯有智慧深利之人方能说之,智若未足,初悟之时辄不能为人说之,然能自受用之。此人亦能于后时,因于长时体验及思惟进修,终能自己渐渐生起如是智慧,虽于初悟时不能具足了知及答覆他人之质问。

  是故,如来藏之离见闻觉知,非如无情之无见闻觉知;无情无有如来藏心故,不具备如来藏心之种种神用故;如来藏虽离六尘之见闻觉知,而有其极为重要之种种性用、并且恒时现行运作故。譬如全体共业有情之如来藏,藉其不可知执受之体性,配合共业,便生虚空中之三千大千世界,便生世界中之诸天宫殿人间林木果实…等,令有情自于其中受报,复造新业,继续流转。由此如来藏所具不可知执受之性用,复能令世界依众生如来藏中所含藏之业种成熟,而令世界不断显现成住坏空等轮转现象,皆非无情之所具者,无情只是共业有情之如来藏所共同变生者,乃是所生之法,非同如来藏是能生诸法之法,不可说为即是如来藏也。

  如来藏复有种种性用,难于短文中一一宣说;若未证悟者,闻之亦难信解也,不能体验之故。凡此种种,皆证如来藏之离见闻觉知,迥异无情之无见闻觉知;无情悉无如来藏心,有如来藏心者,必能藉缘而现七识心之心行故;无情亦是全体共业有情之如来藏中共业种子依大种性自性而变生之法,故无情不是如来藏。

  若如圣严法师、惟觉法师、元音老人、徐恒志……等显密古今上师、法王、喇嘛所说:“离念灵知心即是如来藏心”,则我会中已学会无相念佛法门者,只须倒退一步--将无相念佛之净念舍弃,即成离念灵知心,则是已证密宗“佛地真如”者。此种境界,一切已会无相念佛法门者,皆能如此轻易而长时安住;离念灵知境界之修证,较于无相念佛境界之修证,更为容易故;无相念佛境界之修证,难于离念灵知境界数倍故。

  然余终不为诸同修之证得离念灵知境界者印证为悟,亦不为诸同修之证得无相念佛境界者印证为悟,要须修成无相念佛功夫后,转入看话头境界一段时间,再事参禅--体究念佛--而亲证如来藏,并能现前体验及领纳如来藏之现行运作细相者,方为其印证为悟,终不以离念灵知心为如来藏也,此是意识心故;意识心不论无念有念,永远皆是意识心故,永远不能将第六识之意识心变成第八识如来藏故,体性不能互易故;一切证悟之人,函盖十方世界示现于人间之诸 佛菩萨在内,皆是八识心王同时具足故,皆是意识心与第八识并行不悖故。

  由是正理之解说,读者阅已,当思惟之;思惟已,则能清楚了知离念灵知心为何是意识心?思惟已,皆能现前观察离念灵知心必定与六尘相触故,必定与六尘相应故,离念灵知心仍有六尘中之见闻觉知故。既有六尘中之见闻觉知,则必定对六尘起贪爱厌憎之心。有此顺违之情,必生取舍之心:取清净境界,舍污垢境界……等。如是必堕取舍二边,故非本来已在中道实相境界之第八识如来藏心也。

  如来藏则是从本已来即是离六尘之见闻觉知境界,故不于六尘起顺心违心之境界受,故不须于六尘万法而作取舍,故离取舍、净垢、断常、来去、生灭、增减、善恶……等二边诸相,如是本离取舍者方是真正之中道实相心。若能亲证如来藏,而作如是现前观察,转依如是中道实相境界者,方名真正之中观也。

  堕于离念灵知心之意识境界者,永远不能舍离取舍、净垢、断常……等二边诸相;觉知心中虽作种种离二边之想,其实皆非真正之中道观也,皆是自以为已证中道观,而其实不离取舍、净垢、断常……等二边诸相故。离念灵知心证知自己虚妄,证知别有第八识心本来存在,现观此第八识如来藏从来已离二边,从来不堕二边,故离念灵知心意识即转依如来藏之中道体性而住,如是之离念灵知心,方是已经入住中道实相境界者;具有如是现前观察之智慧,方得名为亲证般若慧之菩萨。

  凡我佛门学人,于此辨正文义细读之后,当请 佛说诸经比对之,印证余说之是否真实?如是比对思惟,然后方知如来藏体性与密宗错悟诸师所说离念灵知心之差别,则于参禅或体究念佛法门上,必能建立正确知见,此世欲悟般若不难。若得证悟,可得上品上生而生极乐。若仍如密宗诸师之囫囵吞枣者,欲与真正之般若智慧相应,则如缘木求鱼,终难可得,有智之人思之!

摘编自萧平实 “佛教之危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