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无绝人之路,上帝给关了一扇门,便会给你开一扇窗。保险公司被雷之后没几天,就接到殷奶奶的电话,台湾来的殷奶奶是我在老人院照顾将军夫人莫老太时认识的,她雇请的女学生要转学,问我能否接替学生照顾她植物人的老先生,
求之不得,正合我意。其实照顾老先生的活很简单,老先生中风抢救时气管切开,有个开放性的刀口,腹部有个喂食管,我的工作就是戴上手套时不时擦掉气管切开的口子分泌出的白色泡沫,保持干净。老先生的喂食管喂的是液体食物,殷奶奶让我定时用注射器往里灌点水,有什么情况去叫护士。其他时间坐在病房门口看书,做功课都可以,我虽然没有功课,但正好可以看一些英文杂志及读者文摘,提高一下英语水平。累了,病房回廊走一圈,殷奶奶每天约11点会来,满面愁容地与老先生说一阵子话,通常中午我、殷奶奶与一位台湾来的一位护士在老人院中间的院子里吃午饭,我热上自带的午饭。吃好午饭殷奶奶回到离老人院几个街区的老人公寓休息。
老人院通常有四个护士,一个护士长,三个护士早班中班晚班分管发药,另一个护土给有伤口的病人负责消毒换药,一个从菲律宾来的护士长,通常负责对外联系,接送病人等
护士助手大都是从南美来的新移民,有男的,女的,还有几个年轻的小伙子,需要去拿个nurse assistant 的执照,给病人换尿布,翻身,洗澡,喂饭等全靠他们,他们通常都戴着护腰带,挣的比最低薪水略高的工资。
搬家前,从香港来的学生邻居给我们介绍了她的在老人院当护士的朋友,第一份代班,陪护痴呆东北老太的活就是她介绍的,又邀请我们母女去他的教会,第二份工作是这个教会教友的母亲,一位来自台湾的将军夫人莫老太,莫老太身患晚期肺癌,照顾她三个多月直把她送走
这个老人院位于华人社区,所以华人病人较多,约有三分之一。
老先生生前为台湾交通部的主管技术的高管,殷奶奶山东人,大学毕业,那个年代那个年纪的女孩能接受高等教育着实凤毛鳞角,可见殷奶奶娘家家境的殷实及开明,殷奶奶大学毕业后从末工作过,嫁了人,培养了两个很出色的儿子,一个儿子在德州,一个儿子在加州。
实际上殷奶奶请人的目的她来医院时有个人与她唠嗑,实际上听她讲,除非她问我,我才回答。
老先生同个房间还有一个植物病人,来自越南,且称他为丫 Y没有气管切开,靠胃部的自动喂食管喂食,真安静啊,总是那么悄无声息地躺着,殷老先生还会发出类似咳嗽的声音,Y家人很少出现,只见过她老婆二次,通常亚洲人病人的家人会常常来院探視,Y家人不能常来肯定是有原因的,丫啥都不知道,大年初一,我照常上班,她来看先生时,她还塞给我一个红包。
殷老先生的大儿子胆小,与奶奶一个模子,连邹眉时的愁苦样子也如出一辙, 不得不感叹遗传基因的强大,来看望父亲时都不敢近前,站在门口远远地望着,二儿子一家人从德州来看望父亲,随便聊起,外貌体型与老先生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二儿说他巳经做好遗嘱,如万一有这一天,就让孩子们拔掉维生系统,不要过没有尊严没有质量的生活。
后来开车到华人区买菜,路经老人院,看到人行道上关节不好的殷奶奶步履蹒跚、一如既往,雷打不动行进在老人院的途中,望着殷奶奶孤独前行的背影,顿生怜悯之心。另一个周末带着大娃去老人公寓探望殷奶奶,殷奶奶很高兴拿出点心招待,得知我老二已二岁说连说“好好好,身材体型一点没变”,实际上,生完儿子由于荷尔蒙的关系,超级胖,断奶之后才逐渐恢复。老先生还躺在老人院,殷奶奶絮絮叨叨说了好多老人院的护士的事。谁走了,谁被解雇了…..
三年后再次见到殷奶奶是在中国超市,89岁的殷奶奶精神状态很好,旁边有50多岁的阿姨陪伴照顾她,说老先生躺了近8年终于走了,聊了一会,让我以后带两个娃去她家玩。后来搬家了就没去过,通过电话,再后来电话就中断 了…..
那时华老人都是台湾、香港、新加坡、东南亚来的,钱和财产都放在孩子名下,一般孩子都能尽孝定时来看望老人,也有个别对父母态度很差的。也有对父母不闻不问的,就像东北老太的儿子。
华人通常会给点小礼物,会给具体的照顾人买个中餐什么的,也有过节塞个小红包的。
不管有无人探望,许多老外常年无人探望,助理护士都能按程序照顾,也没见他们虐待老人,当然有些人干活会马虎些,许多从南美来的助理护士有宗教信仰,态度和蔼可亲,有个从巴西来的女助理护士认真负责,对每个她照顾的病人一视同仁,给老人换尿布后清洁工作做的非常仔细,让病人干净舒服,一个越南来的华裔老太生肠癌术后疗养住院几月,快出院跟我说,这个护士助理真好,快出院时她私下硬塞给她一个金项链表示感谢留念。
总共干过三份老人院陪老人的活,照顾殷老先生干了十个月,直到换到专业工作。
我最后一份工作的老美同事都有做家庭信托,避免百年以后的认证麻烦,并不是只有富人需要做信托,普通家庭都需要。
7 ,8 年前我们做了全套的信托。让孩子们心中有数,万一需要时能让他们没有心理负担做出正确的诀定。
老先生住的老人院。
相关博文:
养老是个沉重的话题,有财力有开明观念的话,相对容易一些。我有时也想找一家养老院做义工,但转念一想,国内家中老人状况,相比愿意去养老院的开明老人,更加一言难尽。于是,就搁置了这个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