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到了北美,忙碌几年后,来了多年的朋友,估计看我有点小资,有点小文笔,就推荐我参加文学组织。
她却从来不参加活动,不发言。颇有点“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风范。
我这条久没有下水的鱼,就涉水扑腾起来了。
感受大学时代文学组织的清新,虽然女文中们,入群条件,有要求标明入学年度,暴露年龄的小纠结,但大都人到中年,彼此彼此吧。
几年过去了,零零碎碎这么些小结:
兴奋之余, 又参加几个文学群了,有的群员似乎世界各地,不论时差,动不动就用语音,温柔地问候群主的。
上班期间,群里还互动频繁。眼睛受不了了。群体太多了,哪里都可以群发些自己的拙文。点赞,不靠才气,靠人缘了。总是刷频,累了。
很多文章,我都忘了写过,正如股票老师说的:“走过必留下痕迹,吃过,必留下体积”!文笔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沉淀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有时,不在大群里品头论足,而是几个文友私信里聊聊,发现我们的观点惊人相似。
华人群里都有人事,乐观的我,只看积极的方面。
几年了,心怀感激,正如我的心得:
“聚过,必留下笑声,写过,必留下笔迹”!
原创照片
文学城的优秀博文很多,只是很少上排行榜而已,比文学组织的文章有看头。
文学组织的成员应该真名实姓到文学城这个大熔炉接受读者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