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家中老二-傅敏

(2020-12-29 14:44:08) 下一个

我开始看《傅雷家书》是因为姐就读中学的英语老师是著名翻译家的二儿子-傅敏。 傅敏的备注是傅雷儿子,傅聪的弟弟。

这些家书开始于五十年代,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那个悲情年代, 傅雷夫妇 离世。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长达数千文字的家书中,可以看到一位身带各种病疼的父亲对孤身在外拼搏的儿子无尽的担忧与谆谆教诲。

正像金庸的评价:“傅雷先生的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

里面,有音乐,有文学,更有做人的道理。最重要的做人的情操。



时代,沧桑巨变,但信中所表达的教育观念、人生哲理、对学问的态度及艺术见解却从未过时,仍然在时光的流逝中熠熠生辉,让我们那一代,读之受惠无穷。

家书中,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地鼓励的父爱亦或满怀欢喜,激情洋溢地勉励的父爱。绝大部分是写给远行的大儿子傅聪的。

《傅雷家书》,是二儿子傅敏冒着巨大风险保留的,并认真整理编辑出版的。



那个年代,我们都读这样的经典书籍,包括傅雷翻译的《约翰 克里斯朵夫》,那部书,据说是描写贝多芬的。

等到了我孩子在初中的年代,流行的是《哈佛女孩》,流行的是各种解题秘诀。教授孩子如何应对考试,快速进入名校的宝典。



近日,悲伤于傅聪在疫情中去世。我还阅读了一些相关傅氏父子的故事。

人无完人,现实中的傅雷是个严父,绝对一言堂。 傅雷却给了大儿子-傅聪最“富”的教育、最“严”的老师。对待二儿子,却不是一碗水端平。

傅敏初中时代,也想学习音乐。 但父亲坚决反对。 傅敏实在想不通,他跟傅聪是亲兄弟,父亲为什么厚此薄彼?手掌是肉,手背也是肉哪!大哭,大吵,无济于事。傅雷对二儿子说: “第一,家里只能供一个孩子学音乐,你也要学音乐,我没有这能力;第二,你不是搞音乐的料子;第三,学音乐,要从小开始,你上初中才学琴,太晚了,学个 ‘半吊子’,何必呢?!!”

关键是第一点。第二第三都是因为第一条原因的果。

从傅聪的角度看童年的苦,有往事不堪回首的痛,直到长大了,理解父亲,与父亲成为学问上的朋友。再年长些,作为父亲,才切身感受自己父亲的不易。

从傅敏的角度看童年的不公,忍受着悲情年代的牵连,但终身的教师生涯,也使他远离名利或重压,相对平静地生活着。



我也是家中老二,打小敏感,小心眼的我,觉得家里资源和宠爱都给了姐姐。万事靠自己。移民几年后,父母过来探亲,他们看似不经意地说,移民决定,没有与他们商量。

我顿了顿:我以为你们不在乎呢。

父亲去世后,我整理他的遗物。看到他写给我们几个孩子的书信:不禁泪流雨下。

不论是名扬海外的父子(父女),还是普通的家庭或者普通的家中老二,命运多舛,爱意浓浓,家庭就是一棵大树,坚强,怀有赤子之心的人们,延续着爱的旋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小小涟漪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也猫' 的评论 : 握个手,我也是夹心。
也猫 回复 悄悄话 俺也是老二,一直认为父母偏老大,又心疼老小,俺就是夹在中间的受气包。后来和俺哥的朋友聊天才知道俺哥认为父母宠老二,因为老二是独女。哈哈大概每个人的感觉都是受气包。
小小涟漪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ong140' 的评论 : 父母在我心目中不会老。然而很多事情是不能逆转的。总有遗憾。
dong140 回复 悄悄话 移民几年后,父母过来探亲,他们看似不经意地说,移民决定,没有与他们商量。
====================
年轻时不懂事。移民美国让我愧对母亲。
小小涟漪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山乡不仕老了' 的评论 : 是呀,我与老外聊天,他们也有夹心的感觉。
山乡不仕老了 回复 悄悄话 家中老二,地位很特殊。
小小涟漪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平等性' 的评论 : 谢谢名博雅赏!HAPPY NEW YEAR!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好故事,谢谢分享!祝新年如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