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东南的博客

记性不好,写得很慢,所学所忆所思,存下一点点
个人资料
西北东南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ZT。清華的起源 庚子賠款退款興學文件公開

(2025-09-08 12:10:14) 下一个
清華的起源 庚子賠款退款興學文件公開
 
来源:国立清华大学秘書處 2023.04.06】
 

本校4月將歡慶創校112年暨在台建校67年。追尋清華大學的起源,就在清光緒31年(西元1905年)4月10日駐美公使梁誠上奏朝廷的一封電文中,提到「似宜聲告美國政府,請將此項賠款歸回,以為廣設學堂、遣派遊學之用」。清華企業家協會日前特別購得這批電文的複印件,致送本校留存,不忘來處,方得始終。

這批珍貴檔案為外交部所有,現寄存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清華企業家協會購得其中10件與庚子賠款退款興學相關的電文複印件,共有43張,並選出其中最重要的3件放大裱框,陳列於本校校長會客室。


駐美公使梁誠追款興學

1900年義和團發起庚子事變,引發八國聯軍。次年清廷與八國簽訂辛丑條約,賠償他們的戰事花費,連本帶利達十億兩,即為「庚子賠款」。其中美國向清廷求償2千4百萬美元,但後來駐美公使梁誠耳聞美國國務卿海約翰提到「美國所收庚子賠款原屬過多」,便開始陳請美方歸還溢收的款項。

從這批珍貴文件中可以看到,梁誠自美發回的電文中上奏朝廷,似宜聲告美國政府,請將此項賠款歸回,以為廣設學堂、遣派遊學之用。在美廷既喜得歸款之義聲,又樂觀育才之盛舉。」文中也分析「退款即使如數歸還民間,未必獲益」,建議以已出之資財,造無窮之才俊」。
 
 
光緒31年駐美公使梁誠上奏電文中提到「似宜聲告美國政府,請將此項賠款歸回,
以為廣設學堂、遣派遊學之用」
 
 
其中一份文件提到庚子賠款為何溢收,主要是因每年還本後,利息也應逐減,但當初計算時卻未考慮減息,以致溢收了1千多萬美元。

另一份文件也可以看到,當時的北洋大臣袁世凱主張這筆退款應「先辦路礦」,加上海約翰去世,梁誠從中斡旋2年多,才終於爭取得到美國同意退款。
 
 
退還庚款成立清華基金 
 
1907 年美國同意退款時,梁誠也發電文回報了當時美國多家報紙的報導,包括 紐約太晤士報、波特麼太陽報、費城烈渣報(當年譯名)等,提到「美國所望者,應得之益而己,不多取亦不少取」,及此光明正大之舉將「為外交史增一光 明篇頁」、「兩國交誼必益見密」等。 根據外交部的紀錄,1911 年清廷運用美國退款成立「遊美學務處」,4 月 29 日 「清華學堂」正式開學,這天也成為清華的校慶日。民國成立後,學堂改名為 「清華學校」,1928 年正式定名為「國立清華大學」,肩負起發展高等教育的使 命。 在清華首任校長羅家倫的努力之下,「清華大學基金」交由「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代管。兩岸分治後,這筆基金由當時的校長梅貽琦帶到台灣,並在新竹建 校,國立清華大學迄今每年仍獲撥基金孳息,用於校務發展。
 
不忘所始 方能展望未來 
 
為取得這批珍貴文件奔走的清華企業家協會林彥穎副秘書長是清華原科系及電機系校友。他希望透過這批珍貴文件,讓學弟妹多了解清華創立於戰亂動盪、 中西交會的歷史,方能傳承正宗。 林彥穎副秘書長說,參觀國外名校如哈佛、牛津、史丹佛、麻省理工學院等, 可以看到他們都很重視自己的歷史與傳承,珍藏並展示百年前的教具及最早的 科學儀器,清華也不能忘其所始。 本校高為元校長表示,從這批珍貴文件也可以更清楚清華的 DNA,比如當時就 鼓勵學生出國留學、開拓視野,好比學校目前全力推動的跨領域多元學習;清華創立於戰亂動盪之際,透過學術研究及人才培育推動國家社會的進步,也可 映照今日以人為本、自強不息的治校理念。 高為元校長在許多國際交流場合必提到清華以庚款退款建校的歷史,看到這批珍貴文件公開展示,難掩心中感動,「透過這批文物,我們得以與歷史對話。唯有理解我們走過的路,方能定錨今時、展望未來。」 
 
 
<<清華的起源 庚子賠款退款興學文件公開>> 檔案下載:PDF檔
 
 
 
 
 
 
本博主加注:
 
1.梁诚(1864年11月30日-1917年2月3日),原名丕旭,字义衷,号震东(或:振东、镇东)广东番禺县(今广州海珠区黄埔村)人。1875年第4批30名留美幼童中的一员,时年12岁。1881年,尚未毕业,随全体留美幼童被召回国。后进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工作。1886年随驻美公使张荫桓赴美,后升任使馆参赞,由此开始其外交生涯。1903年,以三品卿衔资格,接任伍廷芳担任晚清驻美利坚合众国公使直至1908年。
 
 
 
2.【维基百科】海约翰约翰·米尔顿·海伊,John Milton Hay,1838年10月8日-1905年7月1日),美国印地安那州华盛顿郡人,作家记者、外交家、政治人物。曾任林肯总统私人秘书。后于威廉·麦金莱老罗斯福总统时期1898年——1905年)任国务卿

 
 
3.相关博文和链接:
 
庚款留学,源从何起?中国受惠,应感谢谁?——介绍《庚款留美发端考》一文 ,作者:茆诗珍/徐飞 (2016-05-09 )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974/201605/910521.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西北东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山左海右' 的评论 :
谢谢。点原文链接,已看到他们做了修改,那句话更正为:“根據外交部的紀錄,1909年清廷運用美國退款成立「遊美學務處」,1911年4月29日「清華學堂」正式開學,這天也成為清華的校慶日。”这就对了。

但是,点开文末给出的 pdf 文件,却仍未更正,还是不够细致。那句话仍然是:

“根據外交部的紀錄,1911 年清廷運用美國退款成立「遊美學務處」,4 月 29 日 「清華學堂」正式開學,這天也成為清華的校慶日。”

我原来copy下来的那句话也先照原样保留。
山左海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西北东南' 的评论 : 台湾清华大学已经做了修改,特告知。梁诚此函收录在《清华大学史料选编》第一卷,P76,是清华大学档案。
西北东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山左海右' 的评论 :
谢谢你读帖和评论。你说得对,游美学务处成立于1909年,在1911年清华学堂成立前,还有1909、1910、1911三批共170名直接派遣的庚款留美学生,亦称所谓清华史前生。他们手握原始文献复制品,写得却不够准确。

也谢谢你对我所加注释内容的指正。你更仔细。

这批历史文献的复制品是台湾清华大学的校友购得、赠给母校的。不知北京的清华大学有没有办法也收藏一份。哈,我想多了。
西北东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上海大男人' 的评论 :

谢谢阅读和关注!
山左海右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该作者有几处时间点不太准确。游美学务处是1909年7月而非1911年成立,成立后派出了三批庚款直接留美生。1911年4月9日,游美学务处奏请将下属游美肄业馆改名“清华学堂”,次日获朱批。学务处总办周自齐和会办唐国安、范源廉分别兼任清华学堂正副监督,所以清华大学官网上历任校长中将周自齐做为第一任校长。 梁诚驻美公使的时间是到1907年他离任回国,周自齐接替梁诚代理清驻美公使,准确的交接时间是1907.7.3.
上海大男人 回复 悄悄话 一般认为美国没有“算错”,是多报损失了。
“多算”并非指计算错误,而是指美国退还了多余的赔款,并以退款资助中国的发展。
此举既是出于外交策略,也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同时提升了美国在中国的形象。
美国对庚子赔款的退还,对中国教育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