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似梦

岁月如歌,人生似梦。
正文

我难以忘却的中学

(2016-04-28 13:15:22) 下一个

        人会怀旧,思念母校,我又何尝不是,特别是中学的时光,青葱岁月,无忧人生。但说起来总有些羞於开口,原因是那本是一所女校,只不过是在文革中破四旧时才招了男生,拔乱反正后又恢复了原身,我亦是借文革之机才有幸进入“女儿国”,故即便是念校心切,但总觉有些“名不正则言不顺”之尴尬……但那切实是所好学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她的环境校舍之美在整个上海滩是少有其他中学能与之并肩,加上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显赫的校友,听了令人咋舌,不错,那就是现今的市三女中,文革时的市三中学,旧时大名鼎々的“中西女校”。

        一走进市三的校园你即刻会被她的美所折服,硕大的草坪绿茵,树木繁茂,一幢々西洋古典式的建筑,感觉是在欧美某地,,,由於她原是所美国教会学校,校舍建筑充满了宗教色彩,主教学楼“五四大楼”由旧时上海赫々有名的凶牙利建筑师邬达克所设计建造,大楼正前方宽大的栱型门洞,上方镶嵌着彩色的玻璃,二层楼高的门厅,上方垂挂着大吊灯,每当外面的阳光折射在彩色玻璃上时,那种美是无以言表的。大厅的两侧及三层都是教室,四层则是学校图书馆,很大一个通间,打腊地板,放着许多玻璃书柜,房间部分是斜顶,间隔多个“老虎窗”,一切是那么明亮安静,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仍记得当时隔着锁着的书柜玻璃门能看见里面有些旧体直版本书籍,发黄的纸页上面盖有椭圆形圣玛利娅女子中学印章,我当时并不晓得此两女校在五十年代合併的历史,更不知张爱玲为何人。教学楼的西侧是一个十分西洋化的大水池,可以想象她旧时喷水和布满荷花的情景。

        学校东侧的“五一大楼”旧时是学校的学生宿舍,我们在校时最常去的是大楼底层中央的小礼堂,礼堂外二侧是对称的有着栱型石柱门框的长廊,很有些宗教的气氛。在大楼的南侧有一座高々耸立的水塔,八角形的塔身,其间分布着象射击孔似的窄窗户,凹齿状的塔顶,好似一座欧洲中世纪的要塞。

        令人印象最深是“五四大楼”北侧与大楼相通的大礼堂,内有近一千二百个座位,舞台二侧厚重的紫红色大幕,顶上方挂着许多吊灯、射灯,二边的五彩拼花玻璃大窗户,使人仿佛置身於教堂之中,可以断定此礼堂旧时曾作全校师生做礼拜之用。大礼堂的后门就开在武定西路上,马路的斜对面是原来的上海电影乐团、现时的上海爱乐乐团,那时他们团因为缺乏正式的排练场地,就经常借用我校的大礼堂,每当此时那些肩背着长短“洋枪洋炮”的叔々阿姨们排着队伍横穿马路,浩々荡々地杀将过来,好不威风!我本就是个多动症者,那时我班的教室又靠着礼堂,他们排练时飘过来的音符时常弄的我神魂颠倒……

        七二年初尼克松访华,据说有个别随团人员是原中西女校毕业的校友,想借此机会访问母校,中国人是最讲究面子的,领导立即发话,全校师生总动员,整个学校的教室走廊都要粉刷一新,随着一声令下,我们学生一轰而上,拿着刷子就在墙上乱塗起来,效果如何,时间过的太久已记不清了,但按常理说,够呛!

        文革给我的人生带来种々的不是,但唯有一事例外,那就是因祸得福,我有机会进到了上海最美的中学,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观察到西方文化的美,原是个吃大饼油条的主,忽然尝到了奶油蛋糕的滋味,那种感受是令人难以忘却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阿明56 回复 悄悄话 謝々你的建議,原是想發幾張照片的,但苦於不知如何操作,如有興趣可去幾曾回首論壇,那有幾张,或我想法在这補上。
飞来寺 回复 悄悄话 补点照片就好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