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城里的非文学博客

医学史为主,健康科普为辅,偶尔发些议论
正文

放生和市恩

(2016-08-03 11:56:01) 下一个

查中文资料,都说放生是佛家善举。 

可是再查下去,好像这种做法只在中国文化圈里有。佛家祖师爷释迦摩尼并没有教导过谁做这种事。 

有人争辩说人家天竺原版的佛教也讲放生的,说大乘佛教的《梵网经》卷下有云: 

“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 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人放生;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 

嗯,这里倒真的是用了“放生”这个词,不过这个是中文的翻译。这里的这个“放生”,它的原文是指什么?你如果查“Brahmajala Sutra release animals” (”梵网经,释放动物“),你找不到”释放动物“的描述——如果有,那么就会说这是在中国文化圈流行的做法,比如: 

To this day in China and Korea, Buddhists will go to the market to buy live animals, like fish and birds, to release them in the wild. (http://www.stephenbatchelor.org/index.php/en/compassion-in-action) 

翻译: 

在中国和韩国,至今仍有僧人到市场买活的动物,比如鱼或是鸟,然后释放到野外。 

说到底,这还是个中国人的做法。 

至于《梵网经》里说的那个“放生”,我想,人家说的其实就是最后那句话:”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 

就是说,看到有人要杀动物,就去救护一下吧。 

(您如果打算身体力行,到生猪屠宰场去阻止人家杀猪,我敬佩您的热情,不过建议先查询当地法规,斟酌风险。不是每个屠夫都有一副好脾气的。记住经文里说的是“方便救护”。) 

也有人试图找到更具体的实例。比如唐朝高僧唐道世在《法苑珠林》里说,天竺的《金光明经》里面就有放生的典故。 

这个典故是怎么说的呢?这个典故叫Jalavahana, (意思是“运水”)。故事内容是这样:一位天竺僧人看到一个水塘里有一万条鱼(怎么数清楚的不知道。经文就是这么说的),因为水源枯竭而有旱死的风险,于是他用二十头大象运水到水塘里,让这些鱼得以生存。
 
这个就是唐道世举证的天竺圣地放生起源。 

您在这里面看到有”放生“的影子吗? 

那些鱼,自始至终都呆在水塘里。没人把它们揪上来,也没人把它们“放”到哪儿去。 

我看到的依然是梵网经里的教导:救护有难的动物。 

就是说,人家天竺原版的“放生”,正确的翻译应该是“救生”。就是说,看到动物有难,就去救助一把。 

人家没遭难的时候,您就别去多事了。如果您呆家里看电视,忽然进来一群工人,说您家里布置不对,为了学雷锋要给您改进,然后就开始把您家里东西到处挪动,您觉得享受吗?您难道不想问一声:“你们到底是为了帮助我啊,还是为了你们自己年终总结有成绩可以写啊?” 

其实,中国这块地方说的”放生“,不是释迦摩尼发明的,是中国人自己发明的。最早说到放生的是列子。《列子-说符》里有这段: 

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故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翻译: 

邯郸的百姓在正月初一日向赵简子敬献斑鸠,简子十分高兴,重重地赏赐了他们。客人问他什么缘故,简子说:“大年初一放生,能证明我有恩德。”客人说:“老百 姓知道您要释放它,因而互相争着捕捉它,被杀死的斑鸠就更多了。您如果想要它们生存,不如禁止老百姓去捕捉。捕捉了又释放,恩惠和过错并不能互相弥补。” 简子说:“你说的对。” 

这个故事本来说的是:放生很虚伪。您如果爱动物,就别去招惹人家了。人家自己过得挺好的。你抓了动物再放走,那是装13。

可是不知道怎么的,后来大家读故事就读半截,读到”大年初一放生,能证明我有恩德“,就咔嚓一下把后面的都扔掉不要了。就记住放生则有恩。 

有恩有啥好处? 

可以得到回报呗。 

所以有个词叫做市恩。就是说,给人恩惠作为投资,然后等着回报。 

所以圣严法师(民国僧人,1931年1月22日生,2009年2月3日卒)说:

放生的活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所谓“吃它半斤,还它八两”;如果能够既戒杀又放生,当然功德倍增。 

 

“功德倍增”说得太精到了,准确诠释了咱天朝一个传统概念:积德。

积德者,积蓄功德也。

积蓄起来的东西都是为了消费的。积蓄钱财可以买驴包。积蓄功德可以买啥?

可以买福报,比如升官发财祛病消灾。或者可以做免罪符,万一哪天忍不住做了点什么见不得人的事,靠着这份功德积蓄,或许可以免遭天罚。又或者,今世得不到福报,来世可以投胎贵人家,做个富二代或是红二代。

为了印证这种回报,《杂宝藏经》卷四有这样的故事:一个通神的大和尚,用天眼看到一个徒弟七日之内必死。大和尚或许是为了保持佛门清净,就让徒弟回自个家里去一趟,说你过七天之后再回来,但是没跟徒弟说这是为的啥(其实意思就是“您要死您死外边。别死我这儿”。只不过这话不好意思直接说吧)。

然后呢,说这个徒弟良心大大的好,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处池塘决了个口子,池子里的水哗啦哗啦流出来。可巧缺口旁边有个蚂蚁窝,被水给淹了,窝里的蚂蚁纷纷涌出来逃命,奈何水势凶猛,眼看蚂蚁就要全窝覆没。小和尚慈悲大发,用袈裟包上土,把池塘缺口给堵上,这一来就救活了这些蚂蚁。然后他就回家去了。

过了七天,小和尚按师父的吩咐回到寺庙里。大和尚一看这厮活着回来了,大吃一惊,心里寻思:咋的我这天眼能看岔了?还是这小和尚路上遇到啥异人点化?于是就问小和尚,你路上干啥了?

小和尚以为师父怀疑他干了啥犯戒的事,心里发慌,就赶紧说我啥都没干(等等……不是说出家人不打诳语吗?唉,算了。经书里的故事从来都没法较真,咱就看人家故事怎么说好了)这大和尚他不是有天眼吗?小和尚不说,他就用天眼再这么一看,就看出来了,原来你小和尚路上救了一窝蚂蚁嘛。

就因为这个功德,小和尚的生死簿就给改了,这小和尚非但没在第七天上死掉,反而活了个高寿。
 
这个就是佛经里的业报故事。

这故事您看明白了吧?这意思就是说,行善可是有福报的。
 
所以,放生是一门经济学,不能随便放,需要有营销概念,包括法人形象、广告效应、成本核算、盈利空间等等,都必须有周详的考虑。

知道了这个原理,再看看那个天竺僧人赶着大象拉水的故事,就发现那个档次实在太低了。那都好意思叫做放生?按我天朝规矩,这场合如果要放生,正确做法应该这样: 

  1. 让一批人去把水塘里的鱼都捕捞上来。可以直接组织,也可以婉转诱导。
  2. 把这些鱼卖下来。 告诉他们你要放生。这或许能争取到还价优势。
  3. 把鱼倒回水里。如果有人围观,动作宜轻柔,表情宜端庄。酌情念一些相关经文。如果不确定哪些经文相关,就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可以(声音要大),然后开始向佛申报诉求(这个可以声音小一点,或者内心默念)。根据先例,诉求的路子很宽广,升官,发财,入学,驱病,桃花运,白富美,赌场翻本,什么都可以。请求要明确,不然佛祖不知道您这番折腾为的是什么,您这些鱼可能就白抓白放了,抓的过程中死去的那些鱼更是白死了。 
  4. 回家等福报。 

这就是我东土推崇的放生程序了。

放生的人对这些程序都很熟稔,他们不爱费功夫考虑的有这么一些: 

  • 放生的地方是不是适合这些动物生活。这个人家不操心。人家又不是动物学专家,人家只是求个福报,哪里能操心这么多琐碎事情。所以他们不会把抓来的动物放回原来的栖息地。那些栖息地大抵都是人迹罕至的荒野,到那儿去放生,谁能看到?没人看到,咱图啥啊?
  • 因为同样的思考(或者说,思考的空白区),脑残度高的放生者,甚至会把家养动物放生到野外去。这么做的结果自然是这些动物的死亡——家养动物不能适应野外生活的,绝大部分流放到野外的家养动物都会迅速死亡,不是因为缺乏捕食能力就是因为不能应付野外天敌和疾病。但是放生人士不需要考虑这个。咱放生是要积蓄功德。那些动物以后会怎样,那是动物专家才去操心的事。咱不管那个。 
  • 把这些动物放生到这个环境,会不会破坏生态平衡。这个人家也不管。啥叫生态平衡?没听大师说过。咱是念佛的。你们那些高端名词咱不懂。 
  • 放生会不会对当地居民有害,比如把毒蛇放到居民区会不会咬人。这个人家也不管。咱是放生动物,是给动物施恩。居民又不是动物,关我什么事?(您别认为这不可能发生。这种事发生多次了。比如2012年台中海涛法师率人将近百条眼镜蛇在居民区放生,号称“只要念经蛇就不会咬人”。) 
  • 放生会激发山民捕捉动物,捕捉过程会导致动物伤亡。这个问题,放生人士也不会费心考虑。反正人家没看见。人家只是说我要收购动物,对吧。如果山民因此伤害到动物,那是他们不小心啊。那造孽的是他们。我放生是我积德。不相干的。 

关于放生人士对于动物习性的无知,我正好看到一条微博,可以供大家做个参考:http://weibo.com/1407020312/Ai43GdNVj?type=comment#_rnd1432476535108

内容:

“放生的天,是那么湛蓝,吉祥的大红毫相光加持而来,轻轻地把鱼放生入水库,此身更向增上解脱。有一鲤鱼缺氧,慈悲师姐嘴对嘴呼吸,鱼儿灵性得度。放生圆满,回眸见山上一塔,不近不远,预示什么?拈花一笑,各人自解”

配的图是他那位放生的师姐站在岸边,手里端着那条“缺氧”的鲤鱼,对着鲤鱼的嘴里吹气。

这就是他们给鲤鱼解决缺氧的办法。

不知道鲤鱼是用腮在水里吸取氧气的人,却敢玩什么“放生”。如果我是一条鱼,我只能祈求我千万别落到他们手里。

放生的人在乎的是这场行善大戏之后能换来的福报,而不在乎他们的放生行为对动物、对他人、或是对环境会有什么恶果。所以吧,他们觉得需要放生了,那么他们是不会说等到有动物真的遭难他们才出手的。他们急着要积德呢。那么,如果真有啥动物遭难那是最好。遭难的越多越好。这直接给他们提供了积德机会。要是没有啥动物遭难,那就放出风声,咱等着放生呢,咋还没动物遭难啊?山民们领会精神,立刻上山抓鸟。抓来之后让善士们一看,诶呀这么多鸟都在受难啊,多可怜。咱赶紧给放生。于是把鸟买下,浩浩荡荡来到郊外给放走。这个“德”就积好了,就等着领取福报了。至于那些给他们抓来折腾的鸟是啥心情,抓鸟的时候有多少鸟给折腾死了,说了,人家不在乎。就算有时候想到这个问题,我想,人家肯定也是觉得,为了咱佛家人积德行善,你们做这点牺牲算啥啊。这是荣耀呢知道不?

放生这种事,只出现在中国文化圈里,这是不是说明咱这块的人对动物特别有爱心?

说句大实话,放生跟爱心真的没有关系。 

怎么算对动物有爱心? 

真正的爱心体现,不需要这么轰轰烈烈地做演出的。对动物的爱心,大可以体现在身边的小事上,比如,在路上开车,看到有野生动物路过,就停下车,让它们能安全过路。比如,看到路边的野兔在吃草,就多绕几步路,别惊动它。 

您如果稍微有点岁数,可能会知道,早几十年前,天朝是没有宠物狗的。那时的狗都是“中华田园犬”,就是大土狗,没品种的。而且基本只有乡下能养狗。如果那时候您到过乡下,您就会知道,在咱天朝,动不动就打家里的狗是普遍现象。城里人如果养狗,当年也是这样,有事没事就打狗。不是说狗犯了啥错,就是找个对象欺负一下出口恶气。现在这情况或许好一些,宠物狗大概没人舍得打。“田园犬”,看人。即使是现在,也不都人人都能克制打狗的冲动。 

我刚到国外时,最深的印象之一就是这里的狗对陌生人都这么亲近。除了天性暴躁的几个品种(比如比特犬,但这种恶犬通常不会出现在公共场合),路上遇到的狗都跟陌生人亲,愿意让人抚摸,愿意跟陌生人玩闹。为什么?因为这里的常态是把狗当作家庭成员,不会打狗。所以狗跟人之间就没有那种敌对情绪。 

他们对动物的这种尊重和保护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里。所以这里的野生动物胆子都很大。野鹿野兔会随意在社区游荡。办公楼前面的草地上常常看到野鸭野鹅在吃草,人走到它们身边它们最多也就挪开两三步,不会飞走。野鸟也能跑到里离人很近的地方觅食,甚至敢直接飞到人手上吃东西。在景区常常能看到有胆子大的松鼠或是花栗鼠跑到人跟前讨吃的。 

可是这里没人用“放生”这种宏大仪式来表示“我们爱动物”。 

他们如果想表达爱心,可能会捐赠,可能会做义工,做义务消防员,为过马路上学的孩子疏导交通,到石油泄漏的海边拯救海鸟。但是没人想到去买动物然后放生。 

不知道您有没有留意到这个现象:在一个国家,如果对儿童的保护体现在法律里,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里,那么这个国家多半就没有儿童节这种东西。

人都是这样,缺什么的就喜欢证明自己有什么。真的有了反而不需要证明了。 

所以,我想对放生人士劝一句:您如果真有爱心,别折腾什么放生了。那证明不了什么。真有爱心,路边的小狗看着您摇尾巴的时候您去陪它玩两分钟,那就挺好。或者,看到有受伤的小鸟就带回来,懂救助您给救助,不懂就交给动物保护组织。这就叫爱心。别靠折腾动物来给自己买应许了。那不叫施恩,那叫市恩,是拿动物做筹码来跟(汉化的那个)佛祖做福利买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