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可-亦非


心怡之处便是美之所在,尤喜寂寥之美……
正文

机器智能 5. 智慧:高度结构化的信息 (转)

(2023-02-13 12:23:59) 下一个

智慧:高度结构化的信息

读了上一篇的读者,可能会错以为我会否定理性思维。其实不然,我在上篇的知识连接方式中不但给逻辑联系留出了位置,并且是最后最高的位置,在全篇的结尾,也写到要将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这足以说明我对理性思维的态度。我要批判的仅仅是笛卡尔所代表的纯理性主义,也就是唯理论的学说。

虽然新知的获得离不开感性判断,但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它是杂乱的,是不利于知识的记忆与应用,也不利于知识的推广与普及。所以必须对感性知识进行梳理,此时常使用一个工具那就是“逻辑”,在逻辑的帮助下,感性知识得到了整理。另外,逻辑演绎虽然不能直接帮助我们获得新知,但是通过它的引导,可以启发我们对新知的探索,让我们有针对性地设计更多的实验去观察与发现新的知识,来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

而最能说明上述过程的实例,那就是科学的诞生与发展了,在我的过往文章中曾指出科学是基于数学语言的体系化知识。虽然它不能包含所有的知识,但至今为止的近代史告诉我们,科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洞察世界,解释世界新的大门,自从四百年前,现代科学在西方诞生以来,在科学的引导下,再通过大量的实践验证,人类发现了大量的细分领域的科学知识,创造出的生产力远超过去几千年人类文明开化之后所得到的生产力总和。所以虽说理性的逻辑思维存在着上一篇所指出的不足,但是它对于人类智慧的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却是不容抹杀的。

当然建立知识体系的工具除了逻辑之外,还是其他一些工具,例如分类也是一种建立知识体系的常用方法。在我国古代,就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来为世间万物分类,建立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体系,生物学中对动植物的分类也是建立在分类基础之上的,同时又多了一个层次的概念,对生物的各种种群按界、门、纲、目、科、属、种几个等级加以分层分类,形成树状的体系结构。另外,现代图书分类管理也是按这种形式进行管理和收藏的,还有存储在存储设备中的信息(知识)都是以类似的方法进行的。事实上用分类的方法构建的知识体系要远比用逻辑的方法来构建的知识体系来得更早,应用得更广。

而仔细体会从本系列至今为止介绍的几个主要与智慧相关的概念:信息 -》 概念 -》 知识 -》 智慧,其中既含有层次关系,又蕴含着一个简单的逻辑关系,那就是高层的概念都是由底层的概念“连接”而成的。“信息”首先汇聚成表征它们的“概念”,然后“概念”间通过指代、事实、因果、逻辑连接起来后构成了“知识”,最后将“知识”再按照一定的规则梳理汇总起来,构成体系化的知识体系,这样信息通过层层连接构造最终变成了我们人类引以为傲的“智慧”了。

我在价绍《汉字之美》时举例介绍过我们的古人创造的代表聪慧、智慧的“慧”字,其字形蕴含了"用心将生生不息的信息汇聚在一起”的意义。受此启发,我在二十五年前给智慧下了一个揭示其本质的定义,那就是“智慧是高度结构化(有机链接)的信息”。

篇外:
为什么我讲智慧是高度结构化的信息,而不讲是高度结构化的概念呢?虽然后者似乎更加容易被大家接受和理解。但因为至今为止在学术上还是认为只有人类才具有“概念”,如果用“高度结构化的概念”来定义智慧的话,容易落入只有人类才能具有智慧的陷阱。而其实“概念”本身也只是人类对自身感知到的信息的表征,它仅是人工处理过的信息而已。因此用“高度结构化的信息”来描述智慧,更加能揭示智慧的本源。我始终认为大自然才具有最大的智慧,要构建脱离/超越人类的智慧,就必须从更底层的信息及其处理机制开始着手进行研究,也只有这样才能正真理解智慧,才能创造出或许能超越人类智慧的机器智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