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可-亦非


心怡之处便是美之所在,尤喜寂寥之美……
正文

因一出戏而爱上一座城市--- 评“何以生箫默” (附图+视频)

(2016-03-28 22:08:12) 下一个

 

   你有没有因为一出戏或一本书而爱上过一个城市或一个地方,想着有生之年有机会一定要去这个地方看看。我一直梦想去巴斯,去伊豆就是因为某部电影和某位作家的某部作品。最近又因着电视剧“何以生箫默”而爱上了上海,更确切地说是再次爱上上海,因为上海本就是我的故乡。

    其实我已经好多年不看国产剧了,大抵是因为自己的心智不够成熟吧,撇开演员,摄影不说,就只说剧情吧,我总看不得各种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那些作品够真实却也够晦涩,不是我能承受。而那些太过美好的又会令我觉得与现实脱节,太不真实,终也看不下去。我承认我是个不成熟且又挑剔的观众。

    最初被“何以生箫默”吸引到的是这个别致的剧名,当时网上铺天盖地地被人提及,却也不见有谁写剧评,出于好奇便找来看,刚看个片头便用惯常的批判的口吻想着,果然还是不行,片头曲就是如此生涩稚嫩的声音,不过也不能就凭这点就立刻把该剧给否定掉吧,好吧再给它几分钟,好让我再多找几个看不下去的理由,于是我便按着性子继续看,看着看着便忘了时间,看着看着我不再是那个给它几分钟时间的JUDGER,转而我成了俘虏,追着赶着要往下看了。更好玩的是那首被我开始拿来就批判的片头曲和片中其他的主题音乐事后都被我下载到了手机上,有空便拿来反复地听。我该庆幸我当时没有太过武断,不然我便就此错过了一部好剧。

   前些日子和公司里的一个中国同事聊天,居然意外地发现她与我有着一个“同不好”,不喜欢看国产剧,我便告诉了她我最近的改变,并推荐她去看“何以生箫默”,她笑问我何剧有什么好,因为一直喜欢,倒也没细想过究竟好在哪儿,喜欢它些什么,一时语塞,竟说:这出戏令我喜欢上海,令我向往在上海生活。话一出口,自己都觉得好笑了。出国这么多年,家乡情自然是有的,可是情浓到想要回去生活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因为一出戏,倒是也有点夸张和过分了。

     回头仔细想了想,究竟是什么吸引了我,大概是这出戏的清新气息吧。
    首先是剧情,这得感谢原著和编剧,因为喜欢我后来把原著也拿来读了,甚至连作者的其他作品也一一拜读。不得不说原著比剧本更为精炼,特别是对白,作者惜字如金。电视剧本在原著的基础上加了些情节,作为一部连续剧增加一些情节让剧情更戏剧化那也不失为过,总的来说这出戏与真实生活有一些小脱节,男主何以琛与大学时代的女友赵默生一别七年,始终没有联系,却也不愿意将就,对默生初衷不改,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鲜有,不过也不至于让人接受不了。毕竟嘛某人曾说过,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难能可贵的是剧中的男主和男二人物的设定都是来自于普通家庭,又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经受过社会的磨砺才有了日后的成功,从这一点讲比起普通意义上的高富帅更能打动观众。剧中没有大恶大善的角色,也没有大喜大悲的情节,正如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有些小波折,只是稍稍地孽了观众的心一小下便又让其舒展开,也不刻意蹂躏观众的智商,更多的时候是些充斥在日常生活中的小温磬小甜蜜。这也是我喜欢此剧的原因之一。
    然后是摄影与场景,这部戏的场景不算太多,估计这方面的投资也不是很大,但是画面却极清新,何项袁律所,瑰宝杂志社还有以琛的住所的布景都与设定相符,视觉上时尚且不繁复。特别是剧中为数不多的外景,律所和影棚外,校园的草坪和操场的跑道,公车车站和默生的公寓外,相亲的饭店和与项恒会面的露天咖啡馆,画面不多,却每一处都显现着上海的风情。(据说这些拍摄点现在都成了上海热门的旅游景点,每天吸引着好多何剧粉丝的光顾。)最最吸引我的是以琛窗外上海的都市风景线,车灯光汇成了河流,穿梭不息,从深夜到黎明,又从黎明到夜深,繁华却不喧嚣,和着“好久不见”的背景音乐,给人的感觉温暖轻快而有生机,梦幻却不迷离。我真的好喜欢这样的一座城市,这样的一个上海。
    再然后是演员,化妆与服饰,有人说选对演员是一出戏成功的一半,戏里的以琛和默生,小以琛和小默生,都选得很好,演得也很贴切,有人质疑过唐焉的表演,不过我个人认为她演得还算可爱自然,也算与剧本相近。至于钟汉良的表演确实可圈可点,他出色的外形,自信又不张扬的神态举止着实为以琛这个角色添彩。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幕后功臣,为以琛配音的配音演员江边那富有磁性而又坚定不移的声音,更为以琛的形象加分。两位小演员也演得恰到好处,把校园恋情展现得青涩而美好。就连剧中的好多配角都演得形象分明而立体饱满,为整出戏增色。整出戏的化妆与服饰也显现了上海的城市风情,都市而又自然,默生的服饰多是黑白风,小资随意又不过做作,几位女配角的衣饰也与角色大致相符,几位男生的服饰也算得体
    差点忘了剧中植入式RIO酒的广告(我个人猜想),也被拍得不露声色,小有情趣,明知是广告却也不生厌,真是难为了导演。
   应该说“何以生箫默”是一个好剧本遇到了一位出色的导演,加上一众出色的演员和剧物人员为观众们呈现上的一台感人而轻松的爱情好戏。
   去年初秋我又一次回到了上海,走在街头,街头依然繁华,却不似以前的吵闹喧嚣,行人依旧如梭,大多行色匆匆,衣着时尚,不由又想起了“何以生箫默”,耳边仿佛又响起了“好久不见”的旋律,想像着此刻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或许正上演着如“何以生箫默”一般美好而温暖的爱情故事,如是想着自己都不由觉得好笑,我要是上海市长我定会给何剧主创成员颁发荣誉市民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9)
评论
海的那边 回复 悄悄话 看完你的剧评,我情不自禁的想留下我的一点感想,这部电视剧是我来美国以来看的第一部国片,我看的原因是因为大家在网上都在看,我一口气一个周末看完,片中的一些女主角刚来美国的生活让我想起自己刚来美国时候的一些生活的碎片,她甚至跟着她一起哭,电视最吸引我的是我看到她的改变吸引我继续发觉她转变的原因,我不得不说,他们的演员真的很专业,其实我嘴喜欢的是电视的名字,很有诗意,我看过好几遍了, 电视跟电影版都看了个遍。
亦可-亦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人間的盒子' 的评论 : 哈哈!我也有些心虚,是不是太过美化了这部片子。不过当初追剧的时候确实是被感动到了,觉得即便有被认为幼稚的可能,我还是要对得起这部片子曾经给过我的那份感动,把我认为美好的部分写下来。
  曾经有人问我断臂维纳斯美在哪儿,他们看不出她与其他雕塑有多大区别,我对他们说你们就在整个卢佛宫里找,找一尊可以与之媲美的雕塑,(除了胜利女神外)他们真的没有找到。我想艺术品有时候就是这样,能感动到人的有时候只是一些细微的东西。
亦可-亦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udanxianzi' 的评论 : 上海确实拥挤吵杂乱,不过近几年我几次回去发现每次都有新变化,一次比一次安静和干净,我想中国的其他地方应该也和上海差不多吧。可能因为上海是我的故乡,我还是觉得上海有好多好的地方。谢谢你留言,希望下次你有机会再去上海,我可以帮到你,让你对上海的看法有些改观。
亦可-亦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usan71' 的评论 : 谢谢Susan71。其实我也是一把年龄了,我也知道有人会觉得这部戏有些幼稚,但是这些都不妨碍我喜欢这部戏。美好的东西,哪怕是幼稚点,也还是美好的。就好像成年人看到了天真可爱的孩童还是会由衷的欢喜一样。欣赏纯真美好不分年龄,只分心灵对纯真美好的感受度。
mudanxianzi 回复 悄悄话 上海一点都不好,拥挤吵杂乱
人間的盒子 回复 悄悄话 好文,写得比电视剧本身好看,应该让你去帮着推广。
Susan71 回复 悄悄话 说耒好笑,我这个年纪还喜欢这部电视剧,去年放时从头追到尾,还上网看了原著。这剧给我的感觉是平和舒服,不做作,快乐的结尾,真好看。谢谢好文,深有同感。
亦可-亦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波城冬日' 的评论 : 谢谢波城,我是先看了电视剧再看的原著,感觉可能会与你有些不同,等你看完了想听听你的感受。
波城冬日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我读的是原著,特别喜欢!剧还没看,被你介绍了,也准备去看了!哈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