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en There Done That!

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短。有曾经的足迹,就好。
正文

母女自由行十年印踪:2007西藏行

(2016-03-09 06:54:19) 下一个

去西藏,向往了很久。女儿年幼,一直未成行。2007年8月,女儿六岁,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一梦想之旅。

2007西藏行

从西藏背回来的藏毯:布达拉宫

(一) 行前规划

2007年春季,去中国的暑假机票订好了,打算要去西藏十天。

问兄姐去不去西藏。他俩都热情响应(家里其他人是抽不开身,或者身体原因,害怕高原反应)。又有一位老同学在电话里一拍即合。初步定了五人同行。

六月,哥嫂和姐正好在乐山我侄子那儿逗留。我决定就飞到成都,再从成都飞西藏。我找了网上的一家成都旅行社,与其中一位张先生通电子邮件(那时还没有QQ呢)咨询。他发过来几个西藏计划供我参考。我希望独立成团。他说我们一行几人适合包车行。这样从6月下旬开始的一个多月,我和张先生通了二十多个邮件,也通了几个越洋电话,终于搭出一个8月4日飞林芝入藏到8月14日火车离藏返沪的游藏十日框架。

来来往往的邮件讨论了几项主要的安排:

A.  入藏和出藏地点和日期。首飞较低海拔而富氧的林芝而逐渐适应高原,还是直接飞拉萨?当时林芝机场启用不久航班不稳定。离藏是飞机还是去成都火车或去上海火车?当时拉萨到上海火车也是新开线路,出拉萨到成都等地的车次也常有变化。有时日期和具体方式都订好了,张先生又忽来邮说有关管理部门又发了新的临时通知,我们不得不又调整。我们五人离藏的计划又分三个不同时间和方向。这样具体日期都到了7月20日之后才确定。行程方案五易其稿。

B. 包车。我的朋友不去探珠峰,怕高原反应。包车得调整,五人的时候用普通七座车。从日喀则去珠峰必须用越野车(当时翻过嘉措拉山口之后定日县内到珠峰的山间路况崎岖泥泞,新的公路尚未修成),正好我们只有四个人去望珠峰。所以换车也换司机。当时包车是按车型并按里程计算的。

C.  入藏的一些证件。我仍持中国护照和美国绿卡。但女儿是美国护照,当时必须办外国人入藏函,因为急于订飞林芝机票较晚才确定,差点来不及(毕竟旅行社在代办,还是及时买上了机票)。另外外国人是不能去雅鲁藏布江达峡谷的。幸亏她是小孩,她的外国人身份应该可以被忽略的吧(我们当时如此期望)。

E. 算账。与旅行社之间的旅费帐都随计划的变化不断而更新算了好多次。

在一次次的通邮中我还提出了一些琐碎的要求,其中一条就是“控烟”。可以预想长途辛劳奔波的司机是肯定以烟提神的,而我们却有严重“恐烟症”,如果一个行程下来与喷云吐雾的司机共处一车会很难熬。所以跟张先生说希望是抽烟不太凶的司机,并且需要跟司机关照尽量别在车里面抽烟。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关照是十分必要的。

这次旅行主要繁琐在行前的计划,这样的邮件往来一直持续到我和女儿8月2日离美赴沪之前。西藏游过去那么多年,回顾那些电子邮件,我仍深深感佩张先生的周到和耐心。

一切就绪,我把在成都旅行社签旅行合同和付定金并取机票和我女儿入藏函的事儿都交托给我朋友和我哥去完成。8月2日我们从纽约飞往上海浦东。8月3日晨抵达上海,稍后即飞成都。我们在乐山与我哥和姐会合。8月4日凌晨,侄儿驱车送我们四人回到成都机场,与我的朋友会合。我们五人乘坐上午7:30飞机,于9:30抵达林芝机场。

高原反应!?如果高原反应怎么办?!这一忧虑自开始计划以来就一直萦绕着每个人。现在,亲身验证的时刻到了!西藏,我们来了!!我曾把在西藏的游历制作成一本相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蓬迹无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erdong' 的评论 : 感谢您的光临和留言。
erdong 回复 悄悄话 详细的记载,值得纪念的旅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