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paleink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迎接新年盆满钵满,先要预备坛坛罐罐】――旧瓷闲话

(2005-01-02 03:48:42) 下一个

                    

 

 

上次“小人书”出了两个话题:“北魏佛造像”和“坛坛罐罐”,我答应选一题做作业,年关将至,债务自当还清。北魏佛像今天就免了,因为上次有关古代雕塑的话题说得已经有点让人烦了,今天不妨聊聊“坛坛罐罐”。用【迎接来年盆满钵满,先要预备坛坛罐罐】做为题目,是为了新年到了,图个吉利应个景而已。

“坛坛罐罐”这四个字说出来简单,但若要开口,还真不知道从何说起。因为它牵扯的范围和跨度太大了。中国有文字记录的信史是4000年,而坛坛罐罐的历史却可以再加上1000年。有关历代陶瓷的专业知识,大家 google一下就全有了,刚刚看到书兄也逛过潘家园,那好,就从古玩旧货市场聊起。

这几年国内经济好了,人们手上有了生活开销以外的闲钱,“收藏”开始渐渐的热起来了。一到周末,大小古旧货市场,有的干脆就是些地摊儿,一到周末,人群涌动、熙熙攘攘,怀旧和淘宝之人络绎不绝。

逛古玩市场的人,多半想买的是真东西,起码也得是个老东西。那么,真东西和老东西还有什么区别吗?区别大了,比如一件乾隆官窑粉彩瓷器,的的确确是乾隆年官窑烧造的,里里外外毫不掺假,这样的东西就是真东西。若是民国时期防制的,落的也是“大清乾隆年制”的官窑款儿,虽然也有收藏价值,但毕竟是一件民国的防品,只能算是个老东西而已。另外,大量晚清到民国期间的无名杂货也可以统称为老东西。

可惜的是,这两年别说真东西,就算是老东西在市面山也很难碰到了。可以说;所谓目前“古玩市场”,其实已经变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有厂商、有销售和批发渠道的新型产业。粗制滥造的现代仿品铺天盖地,实在令人倒胃口。一把标明是清代的“四出头官帽扶手椅”能有一条腿跟民国沾上边就算没全懵你。这也难怪,喜欢集古和淘宝的大军迅猛壮大,可祖宗留下的东西有数,除了烧了砸了的基本上都已经名器有主了,哪来那么多真东西呵。再加上古玩行里有条不成文的规矩,卖假货不算是骗人,倘若买主低价收到了好东西,当然是回家偷着乐,要是眼力不济,高价买了打眼货,也只能自认倒霉,要想回去退货,十有八九会碰一鼻子灰。

在逛古董摊的时候,摊主或柜台前面,没有什么科学有效的鉴别手段,比如;现场马上做个化学分子检测,(目前世界最权威的一家在英国牛津)这样的条件别说中国,目前国外也还达不到,就算是达到了,商家也未必同意您老在还没决定买不买的前提下就先在器物上钻眼儿打洞,所以,“凭眼力 吃饭”便成了古玩行里的一条定律。

有人把鉴定这一行当看的很玄乎,眼力好的会被圈里人格外推崇。其实这里根本没有什么神秘的要诀,过手的真东西多了,再碰到假的,一眼就认出来了。这就好比一对双胞胎,外人有时候会分不清出,但在他自家人眼里绝对不会搞混,因为他们天天见面,偶尔哪一位忽然牙肿了一点都会看得清清楚楚,就更别说两个大活人戳在那了。

这里还想到了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记得当年看大型故事片“周恩来”,由王铁成主演,演的好。在众多周恩来的特体演员中,相比之下大家公认王铁成演的是最象的,为此还受到邓颖超的接见,并破例在影片中穿上了周恩来当年曾经穿过的那件黑色中山装。可是电影里有一个镜头;尼克松访华走下飞机与周恩来握手的那震惊世界的经典一瞬。也许导演为了省事,不想再找个人来扮演尼克松了,所以采用了当年记录片的镜头,镜头中周恩来在里面只是个将能看到眉梢的后侧面,时间仅仅几秒钟,但巨人的神采岂是一个演员的演技能够够达到的!从影片衔接的视觉效果上,就是这个几秒钟的后侧面,一下子就把王铁成的造型给轰夸了。

话扯远了,但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只有和真的比较才知道假的假在何处。因此“眼力”这功夫,全靠书本是学不出来的。

除了看真东西以外,还要对仿制和造假的手段有所了解,这到不是为了学着造假,而是因为有些东西是半真半假,若不了解某些造假的手段便很容易上当。比如,一件素胎的老瓷器上后挂彩,一个旧的罐子底儿接上个新的罐子身子,民窑细瓷上加上一个同朝代官窑的落款―――等等。这些造假手段往往在鉴别真伪的时候带来更大的难度。


喜欢老的坛坛罐罐又不懂鉴定的朋友,有时也难免会有手痒痒的时候,想买两个回去玩玩或是装点家居,在识别真假的时候,有什么诀窍没有?说:“带一个专家鉴定小组去”,那咱就甭废话了。另外,专家的话也不见得100%的全对,近几年国内专家在几项重大拍卖品上露的“脸”还少吗?之所以称专家,就是因为他只在某一领域里有专长,玩铜器的不一定看得准瓷器,研究字画的看家具时没准就是个二五眼,钻研高古的很可能不太熟悉明清的,再正常不过的理儿。
我是没资格在此谈什么鉴定或收藏经验,不过,因为对老玩意儿着迷,工作之余,好的赖的闲着没事的时候倒是也没少往回摡搂,尤其是宋以前的陶器和明清到民国时期的粗瓷,当然了,官窑瓷器谁不想呵,可一来东西不仅太少而且太贵,

二来民窑的瓷器里蕴涵着很多质朴的艺术生命力,和细瓷比较起来是两股劲。把玩多了,也就摸出一些门道。

既然聊坛坛罐罐,不能光是纸上谈兵,索性摙几个来琢磨琢磨,上面图(2)这一大堆坛坛罐罐,都是玩家看不上眼的民窑粗瓷,不过它们个个都是货真价实的老东西,大方、朴素、没有矫饰繁琐的做作,时代气息格外明显。在我眼里,每一件都是造型飽滿,极具个性小宝贝。

期间也分三六九等,中间的双喜罐和它后面的比,同样都是双喜罐,但却差出好几百年去,前面的是明朝晚期,而在它身后的则是民国晚期的。前者一眼就能看出是常年的水浸釉,底部的胎子上还留着贝类的结石,应当是沉船打捞上来的,

后者是老百姓家居过日子用来装食品调料的。在它边上那个粉绿的和最左边的两个墨绿色的也是明代的,除了釉子,胎子的一些特征以外,罐子里面有明显横接的胎痕,是明代瓷器烧制方法的典型特征。再看看最右面的山水罐,本来这种图案和画法是出口用的,她是把原来瓷器上的文人山水画法,概括、提取出来,加以符号化的一种形式,为的是让外国人能够看得明白,但后来也许战争或其他因素,没来得及出口,也转内销了。在它边上的那个点状图案的青花罐子,是清代中期的,釉色莹润,画法粗矿,别有一番滋味――――。


有关“买货”时的一点体会;

第一:不图是宝,但求是老。
“宝”一定老,但“老”不一定是宝。“宝”谁都想要,但它可遇不可求,先保住一头——“老”,要是花了钱弄一新仿的心里才堵的慌呢,只要保住“老”,再加上自己喜欢,那就值, 千万别老惦记着自己能淘换出个什么稀有珍奇,好东西被别人忽略了,却被自己慧眼识珠的发现了,这种心态很容易被骗子利用。(关于怎么保住“老”一会下面再续一点。)

第二;不听故事。

卖假货的通常会编出很多故事来让你相信他的东西是真家伙,什么祖上跟谁沾亲,家里老辈的得了不治之症万不得已拿出了传家宝―――等等。甭管他讲的多有鼻子右眼的,不听!因为他们这么做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分散你的注意力,要知道,成交就在一根烟的功夫,若不能全神贯注的审视物件,一旦付了钱再发现不对想回来找卖主,恐怕早就就没这一号了。

第三;要心里有底

这个“底”到不一定是指当时就能手拿把攥的看准手里的东西是对或不对,但要给自己的结论和判断做出一个低限,说白了就是眼下这件东西,这个价钱我能成受,同时罐子上的某些信息自己认准了就够了。因为在这一行里,任何人都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出绝对的100%正确判断。

关于古旧瓷器的鉴别,这是个层次复杂的问题,不想谈的太细了,这里毕竟不是个谈古玩鉴定的地方。但我上面说了,要续一点关于买东西时如何保住是个老的东西(官窑瓷器除外),不妨也向有兴趣的大侠们交代一个最基本、最简单实用的笨办法。您若是个行家看了别笑话。

说来就是一层窗户纸;老的东西都有岁月磨娑的痕迹,你观察过汽车的表面吗?只要是一年以上车铃的车子,利用阳光或灯光的反光都会看到漆的表面会有一层很细的划痕,倘若不是侧光的情况下平时是看不到的,那是洗车或平时风沙造成的。老的坛坛罐罐在侧光下也有这层划痕,比汽车上的要略粗大,且没有那么密,它是在长期使用时留下的痕迹,有放大镜帮助更明显。但划痕必须均匀,方向无规律,否则就是造假的故意做上去。假的划痕因为是在短时间内做成的,

所以方向都有规律而且生硬,目前还没有哪个造假的能把这层痕迹做的看上去象自然天成的样子

另外。瓷器的釉子当中,在高倍放大镜下,都会看到有微小的气泡,而老的坛坛罐罐靠近釉表的气泡,经过常年的磨损,会被磨穿,形成“沙眼”一样的脏点,是清洗不掉的,这个特点新货也是很难做到的。还有一个点应该注意,就是观察器物的里面有没有使用过的痕迹,因为造假做旧的很难处理器物内部。

上面是一点最基本的小常识,虽说基本,却是行之有效的,往往在行家那儿会是牛皮纸擦屁股——“不漏”。咱们也不是专业干这个的,别给自己加码,看胎、釉、窑口、断代等等的就先免了。

古玩地摊上有时会看到有的农民用块红布把东西盖着,或在身上某个部位如手腕子上、脚脖子上系一根红绳。这样的主儿最好离他远点,东西一般不是好来的,也有将计就计演戏给别人看的,搞不好会顶上雷,那就走偏了。

上面说的简单方法为什么对官窑瓷器不适用呢?因为有些官窑瓷器从出窑到现在,从来就没使用过,即便是使过也是极其的在意和精细,绝大部分时间在多宝阁上摆着或是在锦囊软盒里舒舒服服的躺着呐―――。









注;如果本文话题大部分朋友觉得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下)篇可以自动免除。谢!
恭祝諸位大俠新年快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