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吃货说的皮革厂猪油和美国氢化猪油的质量问题,我是相信的。链接见下:
http://bbs.wenxuecity.com/health/620246.html
可仔细剖析,一个东北的皮革厂,还是过去那么落后年代的生产,原料就是猪皮,而不是猪膘,主要产成品是皮革,猪油只是副产品。作为一个经济体,当生产工艺无法达到让主产品和副产品都尽善尽美时,大家说说厂家会保哪一个?如果我是厂长,肯定保皮革,而放弃猪油。所以,皮革厂里出来的猪油的质量可想而知,当然今天的皮革厂里出来的猪油说不定质量已经很好了,因为技术的提高,但绝对不是那个时候那个年代。我中学同学的爸爸在肥皂厂工作,家里吃油都是厂里发的,据说比外面超市里买的还要好。我小时候,家里附近有个肉联厂的仓库,父母经常去那里买肉,因为那里买肉虽然贵一点,但都是最好的肉,最最关键是不要肉票。那里买来的猪油,比我妈自己在家用猪膘熬的猪油还要好还要白。但是买到的次数不多,因为这东西少,每次有都会被抢购。那个年代,中国还没有氢化油技术呢,想氢化都做不到。
猪油熬制后冷却前,应该加入一点盐,这样利于保存,也不易变质,所以,家里熬出来的猪油都有点淡淡的咸味,至少我妈熬的都是这样,好的猪油也应该是这样,我在德国买来的猪油,我买的时候就看了成分,其中有盐,舔上去也有一点很淡的咸味。在那计划经济的年代,我最最痛恨的家务之一就是帮家里买盐,不知是谁想出来的规定,买盐居然需要盐票+油票,我每次买盐都是拿着盐票带上钱提着一个小篮子就直接出门了,到了商店才想起来忘了油票,只好再跑一趟,我的记忆中在票证时代我好像从来没有跑一趟就成功买到盐的。你一个东北的皮革厂,作为副产品的猪油,还要享受加盐的待遇,这现实吗?谁鸟你这副产品猪油呢,还真把自己当成主产品皮革那样想上大雅之堂啦。计划经济年代,物资保障首先保首都,其次保上海广州这些中心城市,然后保山沟沟里的那些军工城市,出口港澳的另当别论。皮革厂里出来的猪油,原先是定位在生产残余垃圾的,本来就没规定垃圾也得达到食用级别,有人非要买回家放进锅里吃进肚里,那。。。。我不拦着了,就像我同学家从小吃着做肥皂的原料过活一样,当然人家比较幸运,比普通食用级别更高,此原料非彼原料。同理,食用盐也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另外开帖阐述。
多说一句,生产残余废料也是可以合理利用的,以前我妈厂里车间里最后产成品需要用蒸汽烘干,结果我妈厂里的职工浴室就成了全场职工和周边居民最佳洗澡选择,那时还没有热水器什么的。因为用来烘干过的蒸汽,就算废气了,不是因为有害,而是因为没有其他用途了,于是厂里收集起来,用来烧洗澡水。因为24小时开工,所以蒸汽一直供应着,不用也是白白放掉的。以前我家隔壁有个木材厂,烘干木头也需要天天烧蒸汽,那些用过的剩汽,木柴厂自己用不完,还提供给周边单位,大家也都是用于职工浴室的烧洗澡水。
吃货的很多言论都使用了偷换概念的障眼法,就好比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由此推而广之认为粥都是坏的,更有甚者可以认为没有添加过老鼠屎的那种白米熬制出来的糊糊不能称之为粥。这种例子随便抓抓一大把,比如说吃货曾经转贴过的关于英国女王吃当地食物吃时令食物,俨然以此作为“吃为了活”的最强证据。可他也不想想英国女王从事的什么职业呀?人家从事的职业就是仅仅依靠活着赚钱的,不需要任何其他技能,只要活着一天,就有一天的进帐,不想退休就可以一辈子不退休。人家英国女王吃得好,那是职业投资。哪个小老百姓退休后还能说自己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是为了职业投资啊?至少吃货肯定不能。
别怪我无聊,我就是靠无聊的工作养家糊口的,说无聊也是够无聊的,无聊到要求客户自证类似于“我是我”的论点,这比证明“我妈是我妈”可难多了。所以吃货一天到晚言之灼灼的指出西医的哪些观点是有出处的,中医的哪些方法毫无出处,我根本不迷信出处。我做过的所有的客户提供的所有的资料都是有出处的,而且都是理由十足的,哪又怎样呢?对于出处,我只能说,it is only written by you, but not yet proved by me.
我习惯了思考问题就像批考卷一样,每一个point都要check,每一道题目都要批改都要评分,不能因为大题目全都没被扣分,就自动认为所有选择题是非题也都全对呀。相反,大家头脑里公认的差生也会做对几道选择题,做对的就要给分。这版面上太多凭印象给人给物打分的现象了,好多都是笼统的一刀切,什么不超过5%或者10%的肉食啊,这5%或者10%真不知道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为什么不是6%或者9%呢。哪怕国家制定的税率,我们瞎说说比如最后定在43%为最高税率,那也是有议会里的会议记录作为protocol来证明这是政治博弈的结果的。这个protocol的有效性依然需要被证明。
道不同不相与谋的终结原因终于浮现出来了:一方老是开口闭口 it is said that....., it is written that......, it is heard that.....,而另一方老是要求 is it proved? how and when and in which condition was it proved by whom? and who is whom? what kind of business does this "whom"? Do you have positive proof AND negative limitation?
2. 御姐推荐的猪油渣,我实在无法笑纳。我小时候比较喜欢吃这个,后来很多年没机会吃到过,再后来,我开始改善我的饮食习惯,现在身体已经对油炸的东西产生生理排斥了。适当吃肉很好,没问题,但吃油炸的东西,会直接带给身体难受的记忆,哪怕是油炸蔬菜。那是一种生理记忆,你明白吗,就像打针会疼一样,所以本能的避开这些东西。油炸的东西真的不能吃,很不健康,虽然油不一定是坏东西。以后单独开帖阐述个人小白鼠经历。
至于猪油,我可以推荐给别人,却不能推荐给御姐,因为想起御姐家烧菜放糖的量,真是吓死宝宝了。烧一个菜要放一两糖或者木糖醇,天呢,一两糖,我要吃多久才能消耗掉呀。我无论推荐什么油,我吃油的总量都是非常少的,少到菜里用肉眼看不见一点油星(我说蔬菜,荤菜自带的油脂不算),已经达到武林外传里老白唱的“菜里没有一滴油”,只有洗锅的时候能感觉到这菜不是用清水煮的,还是要用一点洗洁精的。就我家那块猪油,要是给御姐用来烧菜,烧不了几个菜就用光了,我真是心疼呢,不是心疼我的猪油,而是心疼御姐的身体,吃油不能这么吃法呀。我买一块猪油,吃的时间是以年来计数的,半年或者一年什么的。我买一包糖,至少吃几年呢,幸好糖不会坏。盐也是。我做红烧肉不放酱油而是放葡萄醋。
所有的佐料还有辅料都要少吃,哪怕清水喝过量了也有害。所以,您老的重点不用放在吃什么上面,而是一定要把食用量降下来。
3. 多多姐买那么高级的猪油,真的出乎我的意料。这是我又一次思维缺陷,想当然的以为美国的猪油市场情况和德国一样。这点吃货说的倒是对的,氢化猪油不能买。我真的没见过氢化猪油,太井底之蛙了。上次井底之蛙是想当然的以为美国的clarified butter和德国一样普遍和便宜,还推荐用来护肤,谁知道这东西竟然在美国那么难买。当然我也有碰到难买的东西,比如我自己推荐过的绵羊油原料,没想到美国那么好买,还价格实惠。我现在用的液体绵羊油虽然是在德国亚马逊买的,但其实是从美国直接运过来的,所以等很长时间才到货。最近一个在美国的朋友向我推荐用有机大豆粉护肤,我暗想这位好奢侈哦,仔细问了一下价格,没想到美国的有机大豆粉比我这里非有机的面粉单价还要便宜。国际贸易真的充满商机。
而且猪油放了盐以后,可以不用保存在冰箱里。我小时候,家里的猪油冬天冻成固体,夏天化成液体,很正常,不影响使用。
德国这边可能有吃猪油的传统,超市里有那种专门用来涂面包的猪油卖,各种口味的,和各种涂面包的美味奶酪放在一起,有点小贵,算是好东西的,那自然跑量跑的就快,猪油等不到坏掉就已经被消耗光了,而且都加了盐,所以可能不需要氢化来保存到天荒地老,这是我基于观察的猜测。美国人忘本了,因为掉进钱眼里把老祖宗的好东西都扔掉了,被商业洗脑到没人愿意吃猪油的地步,那只好氢化保存了。要知道氢化植物油诞生时,是定位在高价的高级食品的,以健康为卖点的,人们对它是采取仰视态度的,谁会想到挑它的毛病呢。谁知道几十年后科技进步那么快,原先的高价货越来越廉价,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廉价物品就等着被人解剖审判吧,这才使得大众接受了氢化油不好的观念,之前只有少数没有被商业收买的科学家坚持这个观点。
反正我是学做生意出身的,首先坚持看货物本身,价格那只是生意上讨价还价的结果,不能以价格来影响我们对货物的评价。
4. 吃货提问为什么非要吃猪油? 我来回答:不是非要吃猪油,而是猪油(非氢化的)是好东西,人人都想要好东西。这就好比不是害怕转基因食物,而是瞧不上转基因食物。但如果正常猪油在美国那么难弄到,还那么贵,那就不勉强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定能够找到每个国家价廉物美的好东西。真的不必因为我说猪油好,就非要找到猪油,美国作为物产丰富的农业大国,好东西一定比德国更多,当然前提条件必须是不被人为氢化或者人为转基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