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党 文 化--------阶 级 斗 争

(2016-04-21 17:57:14) 下一个

     《共产党宣言》是党文化的核心。它的主要内容是:消灭私有制、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尓后,列宁又推出暴力文化、专政文化,同时又扩充了党国文化和集中制文化-----列宁主义,它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异质文化。斯大林也推出了神化文化和谎言文化。   

      中共执政后,毛 继承了“党文化”称毛泽东思想,他强调阶级斗争,又提出“阶级成分论”和“不断革命论”。把人民划分为:地主、富农、资产阶级、坏分子、反革命分子、右派分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黑邦分子。“文革”期间又把知识分子称作“臭老九”。  

一)阶级与阶级斗争的原意与扭曲   

     “阶级”原意是指社会阶层(1)马克思所讲的阶级斗争是在大机器工业条件下,占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和只出卖劳动力的无产阶级这两大阶级。至于农民和贵族不属于此范围。   

      但传到中国后,被“党文化”(m)扭曲夸大了。泛指一切赤贫之人,农村里的雇农、贫农都成了无产阶级;“阶級斗争”就成了贫富博杀。把大机器工业这一前提条件丢失了。

 

(一)慨念的起源及古典含义      

       “阶级斗争”一词是法国历史学家米涅和基佐在分析法国大革命时期和英国---产阶级革命时期,僧侣、贵族与资产阶级之间争夺政治权力时的用语。他们当时指的都是不同阶级为夺取政治权力而开展的斗争,这是“阶级斗争”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可谓“阶级斗争”的古典含意。   

      在奴隶社会主要表现在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权利之争,在封建社会也表现在农民和地主之间的权利之争,不存在争夺统治权的背景。

(二)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和工人们的悲残处境,使他感受到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日益鲜明和尖锐。他接过了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概念,把它扩大化、系统化为一个理论体系,这是“阶级斗争”理论的第二个发展阶段。  

      马-恩后期提出了股份制是通向新生产方式的过渡点。这意味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可以和平地实现人人有产权,资本将从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工人亦可入股),劳动者和有产者合二为一,从中缩小以至消灭阶级差别。    

      这样,实际上马-恩的新观念否定了他们前期的“通过阶级斗争来消灭资产阶级”的观念。当前学术界已把马-恩学说分为前期(以《共产党宣言》为代表)和后期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和平过渡”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   

      “党文化”一直避而不谈马-恩的晚期新思想-----民主社会主义。  

(三)列宁的党文化    

       “阶级斗争”观点作为理论形态,本意是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理论武器,但列宁僵化、夸大了它的内涵和本意,演变成当代的列宁主义。尓后斯大林又把“阶级斗争”变成了党内派系博斗的工具,打压被他们视为不同政见的议异人士。   

      在毛泽东时代进一步扩展为“成分论”,把“人民”分成七六九等,人人都成了阶级斗争之对象。什么“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八亿人民不斗能行吗?”导致毛执政27年间发动了56次政治运动。毛时代成了“人整人”的不正常时代。   

      《邱会作回忆录》中云:周恩来告诉中共九大后新进入政治局的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和邱会作等人,什么是“中央政治”?中央政治就是处理好主席、林副主席、江青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没有任何人敢于冒犯毛,一个国家之事完全变成了毛家的私事。    

 

二)重温马-恩学说[3、4、5]

马克思学说作为一门人文科学,诞生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阶段(18世纪初),必然受到时代的限制。马-恩的晚年和伯恩斯坦、考茨基、倍倍尔、李卜克内西、普列汉诺夫等人,创建了欧美国家的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1919年,国际社会主义分裂后,分成两大派系,一个是以恩格斯为首的各国工党、社会民主党,宣布实行民主社会主义的第二国际;另一个是以列宁为首的各国共产党宣布实行共产主义的第三国际。二十世纪的历史验证,共产党领导的国家落后于民主社会主义国家,也落后于发达的新资本主义国家。

俄罗斯学者认为,马克思没有看到真正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分为三个阶段:一战前是初级阶段;一战到二战时中级阶段;二战后是高级阶段,即新资本主义阶段。马克思只看到初级阶段的前半部分,因此《资本论》只是哲学推理,不是科学论证。

2005年台湾著名社会活动家李敖在复旦大学演讲时说:“马克思是唯心论者。”

  1. 早期学说概述

   十八世纪初期,马-恩早期学说体现在《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三本名著中。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反对改良主义。

   在《共产党宣言》中错误地给资本主义判了死刑;要扬弃私有制、扬弃资产阶级,结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且一定要用暴力。

   在中文版《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P265)。

   张殿清发现是中文版翻译错了(引用的是俄文版——笔者)。在《共产党宣言》德文版中所用的不是“消灭”,而是“扬弃”。这一错误导致六十多年来把“消灭私有制”冠以马克思主义红帽子。马克思的其他著作也证明,他俩对私有制的立场始终是“扬弃”,而不是“消灭”。可见,消灭私有制来源于列宁。

  1. 晚期学说概述(6)

   马克思学说最基本的信条是人的解放。《共产党宣言》上的话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关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马克思认为必须以社会主义大生产的高度发展和物质极大丰富为前提。

   十八世纪末叶,马-恩的晚年放弃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主张和平进入社会主义,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说:“我播下的是龙钟,而收获的却是跳蚤”,“我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用这种方式对自己的“前期”学说予以否定。

   1895年8月,恩格斯去世前半年,说出了下面一番话:历史证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19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陈旧了。。。阶级斗争条件也同样起了变化。

   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立发展了马克思学说,与时俱进;他解决了马克思在世时没有遇到过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重大问题。恩格斯在几个基本观点上做出了补充:

  1. 不断革命到不断发展。西北欧各国正在迈向民主社会主义。
  2. 从“剥削者被剥削”,即把所有者变成无产者,变到把无产者变为所有者。这就是和平过渡的重要理论基础。
  3. 从暴力革命到和平过渡。实践证明,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已为实践所淘汰。

     人类历史自然演化的趋势,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共产主义。现代资本主义吸收了社会主义政策,而发生了自我改良;在所有制上走向了混合经济,这种经济模式叫“新资本主义”,又称民主社会主义。

   历史的考证说明,马-恩晚年是民主社会主义者,是“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首倡者,民主社会主义是马-恩思想的正统(吴思)。

1866年爆发了世界经济危机,资本积累不再依靠企业家个人的节俭,储蓄来自我筹集资金了,而是靠全社会的储蓄。吸收社会的资金办企业,股份公司就应运而生了,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变成了股份企业,有的企业工人购买的股份占半数以上,工人数量减少了,“白领”人数增多了,企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马克思非常看重这一变化,认为股份公司“在资本主义体系本身的基础上把资本主义的私有产业实行‘扬弃’。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内的扬弃。因而是一个自行扬弃的矛盾...”(《资本论》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1966年2版)。

资本主义就这样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资本论》第三卷推翻了《资本论》第一卷的结论,不再需要“炸毁”资本主义的“外壳”了。马克思心目中的原始资本主义灭亡了(这也就是毛泽东头脑中的资本主义——笔者)。

1895年3月6日,恩格斯在《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中对马克思的整个理论体系进行了最后的反思和修正:“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1848年的斗争方法(指暴力革命——笔者),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

说完这些话后,他于1895年8月5日去世了。他期待的是通过工人阶级的合法斗争取得政权,保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应该说,这是恩格斯对欧洲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最后遗言,是对《共产党宣言》旧策略的重要修改。

拉克劳和墨菲特对这一巨大的历史变化总结为五个方面:

  1. 资本主义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后工业资本主义的出现,引起了工人阶级数量的锐减。(2)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深刻而不断地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3)福利国家的官僚化,引发了新社会对抗形式的产生。(4)第三世界的群众运动并没有遵循传统阶级斗争的逻辑模式。(5)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出现了社会体制危机以及以无产阶级名义建立了新的统治形式。这是拉克劳和墨菲特对当代资本主义新世界的诊断,也是他们建构后马克思理论的全部时空背景。

 

  1. 关于自由 [7]

   “自由”是个外来词,英语liberty和Freedom两词意义相近,分别源自拉丁和日耳曼语系。十九世纪末,严复译为“自由”介绍到中国。

《共产党宣言》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更明确地说:“每一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形式”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P633)。

这两段话放在一起更能够说明自由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但在中国多年来受到不应有的冷遇。恩格斯那封信,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集》未收入,几乎没人注意。(可见马-恩的“信徒”们采取了各取所需、断章取义的态度——笔者)。

马克思强调群众运动、阶级斗争、集体主义,最终都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个人自由发展的理想,失去这个目标,会走上迷途。许多经历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曾经听信可以用“阶级斗争为纲”、“斗争哲学”或“造反有理”来概括马-恩学说的精义。历史教训了我们,失去正确目标的斗争和造反,会把国家引入歧途,陷人民与灾难。

  “混合经济——新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才是当今世界演进的主流走向。

4)记住恩格斯的93个字

   “共产主义不是一种单纯的工人阶级的党派性学说,而是一种目的在于把连同资本家阶级在内的整个社会,从现存关系的狭小范围中解放的理论。这在抽象的意义上是正确的,然而在实践中却是绝对无益的,有时还要更坏”。

   不可轻视或忽略这93个字,没有读过或没有读懂这93个字,就是没弄通马克思学说,如同上了西天没有取到真经。历史証明;列宁  斯大林  毛泽东没有弄通这93个字、

   这93个字把《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三大名篇否定了,把整个共产主义理论体系否定了。

   中年以前的马克思-恩格斯支持暴力革命,反对改良主义,他俩的思想转变是在晚年。共产党人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自己颈上的销链,而他们所能获得的却是整个世界”。恩格斯晚年承认,这些理论的乌托邦性质,告诉人们绝对不要照此去做。恩格斯的转变是从巴黎公社失败后开始的。马克思-恩格斯是不同意巴黎公社起义的。

 

                     马—恩早期思想与晚期思想对比表

 

早  期(1880年前)

晚    期

无产阶级专政不断革命

无产阶级专政、不断发展

一党专政、三垄断

自由人联合体

阶级斗争、暴力革命

民主共和、和平过渡

消灭私有制、消灭资本主义

扬弃私有制、发展资本主义

列—斯“科学社会主义”

新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

 

第二国际领导人伯恩斯坦.考茨基认真按照马—恩新思想从事,西北欧各国走向了民主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二十世纪成功的典范,也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

三),列宁、斯大林的“科学社会主义”

根本没有社会主义,它只是一个空想,资本主义才是现实,这就像我们说大同是理想、小康才是现实。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工业社会主义化,但后果却是大饥荒,大清洗,证明此路不通(周有光语)。列宁违背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共同胜利的思想,提出了在落后的东方国家“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在小生产占优势,工业不发达的前资本主义国家,用变动生产资料收归国有的办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列宁背离马克思学说的根本错误。他在晚年认识了这个错误,又提出了新经济政策给以纠正。

在马-恩总结了革命的经验教训,承认了1848年的错误后,保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平长入社会主义,才是《资本论》的最高成果,才是马克思学说的主体和正统——民主社会主义。

1918年,列宁把俄国社会民主党改名为共产党(马-恩从未用“共产党”之名——笔者),成立了第三国际(共产国际),分裂了国际工人运动。斯大林等人才是最大的修正主义者,他们把恩格斯摒弃的“1948年的斗争方式”当作旗帜挥舞,从“左”边修正了马克思学说。

当年,前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曾对弟弟说:“什么是共产主义?这都是哄哄老百姓的空话。”前苏联领导人的错不在于放弃共产主义,而在于拿自己不再相信的理论继续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欺骗人民。前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就是一位天天空喊“共产主义”的代表人物。

1953---1964年尼。赫鲁晓夫是苏共第一书记。他的儿子说“。。我一直想让老爸弄明白 ‘共产主义’的性质,但直到现在也没有一点回答。恐怕连他本人都不明白。”

“科学社会主义”误导了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几代共产党人,他们以为只要凭借手中的暴力夺取了政权,就能随心所欲地改造社会,创造历史。

列宁主义继承、僵化了被马—恩晚年否定了的“早期”思想,列宁夸大了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的原意是限于过渡时期,是临时性的),并创造了一党专政理论,提出了不断革命。它从根本上违背了“无产阶级专政,不断发展,自由人联合体”的原意。

       从1945年至1991年(苏联解体),这45年是两种制度和平竞赛的45年。斯大林是一个失败者(8),他背离了马克思指引的方向——自由人联合体。他的许多理论是错误的,如:全民所有制就是一个非科学概念,它排斥了“公有和个人所有相结合”(即混合经济),全民所有制的内涵和外延谁也说不清。斯大林创造了三垄断,人们不能制约共产党,党的组织不能制约党的领袖,这一制度只能自取灭亡。

“科学社会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一条就是消灭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然而,二十世纪的历史实践证明,私有制和资产阶级代表的先进生产力,是不能消灭的,这也是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指第三国际)失败的最根本的教训。

我国老一辈经济学家周有光认为[10]:马克思是一位历史学者,他关于资本主义演进社会主义的论述,都只是历史研究的推论,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前苏联否定资本主义制度这个历史阶段,企图建立直接通向共产主义的“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结果搞成了封建社会主义,没有民主、没有法治、没有市场经济,失尽民心,终于瓦解。

经过70多年的努力,(前)苏联没有创造出高出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1967年苏联官方的国民生产总值为当年美国的67%(32715亿美元)。苏联解体前(1989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5120亿美元,不到美国1/10(美国为64319亿美元)。这样一种落后的反科学的“科学社会主义”样板,理所当然地会被历史淘汰。

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前提,这是列宁主义的最大误区,更是斯大林模式的最大败笔。

瑞典社会民主党从失败中总结了教训,认为社会主义的关键,实现社会公平的关键,不是所有制,而是分配方式。财富分配必须社会化,缩小贫富差别,建设福利国家,这是该党的新的施政纲领。1932年瑞典社会民主党再次当选执政,大得人心!而后连续执政44年,路线正确得民心!

  • 阶级革命——毛泽东执政误区[9、10、11]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的本质在于消灭剥削与被剥削关系,实行公有制按劳分配,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已充分实现的、除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以外的、属于民主自由、平等的一切普世价值。《共产党宣言》中的阶级斗争只是早期的观点。

  1. 毛式阶级斗争[12]

    社会主义的观点是,人类社会不可能没有阶级,阶级之间既有矛盾又有合作,并非只能你死我活。所以毛泽东不喜欢社会学,中共执政后在高等院校取消了“社会学”。直至“文革”后改革开放新时代,才重建这门学科。

毛泽东说:我从马克思那里拿来了四个字——“阶级斗争”,并把它融入到自己思想深处,根深蒂固的、也是从中国历史演义上搬来的、煽动起义、暴力、造反、打江山、坐皇帝的意识中。他只能是封建专制的非马克思者,可謂现代的秦始皇也!

毛泽东的可信理论是阶级斗争学说,简单地说,就是鼓动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统治,这个过程就称为“革命”。以“革命的名义”总是与血泪、痛苦、死亡和激情与理想相伴随,但唯独缺少了人性。因为要革命,中共就流行以“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来整治不同意见。毛把‘阶级’‘ 阶级斗争’的原意歪曲了

“九·一三”事件后,毛泽东跟江青有一次对话:“......要在这个党里站住脚,要靠资历和权力,还要靠手段和艺术,我从来是把政治斗争艺术化了的。如果什么事情都让人摸透了,你就会输的,那还有屁政治。你们根本没有体会到,我实际上是在钢丝上跳舞......”(李平《自杀前夕的共和国第一夫人》一文)。

这段私房话却是毛的“大实话”,是他一生处世哲学的高度概括(总结)。毛在党内斗争中基本上就是采用这一条策略的,他的这一套“处世哲学”,说白了就是“阴谋诡计”。由此可见,毛是典型的“两面人”!

毛泽东的机要秘书田家英私下议论时说:“毛常有出尔反尔之事,有时捉摸不定,高深莫测,令人无所措手足,真是难伺候。今天跟上去了,也许明天挨批,还喜欢让人写检讨”(李锐《庐山会议实录》P34)。

毛之所以把“阶级斗争”放在首位,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持他的“凌驾地位”,一旦他感到受威胁时,他就举起“阶级斗争”这面旗帜。他所执起的是一条地地道道的封建专制路线。

但是,党性中包含有良心,人性是党性的基础,人性与党性不是对立的。毛泽东不懂得这一哲理,他以‘党文化取代了常人的人性。

    建国后,毛泽东滥用“阶级斗争”,压制民主、保护他的专制权力皇位,随心所欲地玩弄名词。总是根据他的权力需要来随意搓捏、摆弄,甚至杜撰出“思想上的阶级斗争”、“意识形态里的阶级斗争”,来任意打压他的异己者。毛凭着他手中的权力,独家垄断了“阶级斗争”,它在毛的手里已成为统治人民、打压异己的有效凶器。如彭德怀挺身而出,为民伸冤,却在庐山“反左倾”会议上变成了阶级斗争对象。

    毛泽东依靠“阶级斗争”的谬论,完成了他的做皇帝的个人事业,又进而变成了他维护个人专制统治的手段。什么“阶级斗争一抓就灵”,什么“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什么“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什么“对资产阶级全面专政”,什么“八亿人民不斗行吗?”,依靠这套“毛泽东思想”可以保持他的皇权。在毛执政的27年里,不把人当成人,用“阶级斗争”大棒任意虐杀,打压几千万各级干部和平民百姓,冤假错案上千万!。

    当前舆论界质疑,共产党的各级干部中有几个人没有遭受过“整肃”?共产党的各级干部中又有几个没“整”过别人?毛泽东的“党”变成了“人整人”的乱党。

1948年,我国著名民主人士领袖、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先生,曾公开说:毛泽东如要搞阶级斗争,我不跟他合作。我国著名知识界老人周有光,梁淑溟先生也公开批评“阶级斗争”论。  

(2)整人是最卑鄙的兽性(13)

   毛靠整人來维护其‘领袖独裁’。 他整人有两种手法;一是迫使手下人都参与整人活动。如;周恩來. 邓小平。二是迫使所有挨整者必须写出检查认罪书。这两手有历史方靣的功能;前者是让那些叁与者全背上与毛同案的責任,从而掩饰毛的原形;后者让那些挨整者立下誓言,本人是不对的而毛是正确的。  

    ‘党文化’使中共官员们做了‘翻脸不认人’之事,他们的道德水准低于平民百姓。在中共官员中大多数遭受过整肃,可见,在毛执政27年里,这个党的政治生活是相当险恶的. 也是丑陋的!人性道德之败坏也! 

     毛整人把他本人隐居幕后,把别人推到前台充当打手。如;整刘少奇时让周恩來当专案组组长,到了打周时又把邓小平推出当打手;他的骨子里是让周-邓替毛分担部分责任,如;邓小平为什么对‘文革’ 抱以矛盾心理?一方面表示要彻底否定‘文革’, 但另一方面,又不让深入弄清‘文革’; 这是由于在‘文革’ 运动中,邓既是受害者. 又有过不好的言行。所以,‘文革’ 问题既不能作为传媒深入报导。也不許作为学木界深入研究之課题。因为邓本人並不全干净也!  

   李锐回忆,在1983---1984年间,中组部烧毁一大批档案材料,其中有刘少奇专案組的密件,周给刘的罪名要重于江青给刘的罪名。中共八屆12中全会关于刘少奇的决议,基本上是按周的调子定的。 

 (3)人治27年冤案超千万  

     1949---1976年是毛执政的27年,他发动的各式政治运动共56次。毎次运动斗争对象为3—5%。累计下來早己超过100%,造成数以千万计的冤假錯案。 

    1955年(宪法颁布的第二年),胡风只是对党的文艺工作方针发表了一些意见,毛亲手写‘按語’,把胡风和与他有联系的丨统统打成反革命集团(约200余人), 大部分人投入监狱. 当时, 连公安部长罗瑞卿都说:“把胡风等人打成反革命集团是勉强的”。可见, 这应属毛早有的预谋。  

     1950年开始, 全国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展, 上海市抓捕了一万人. 杀了百人。毛说;’’ 上海600万人太少了. 我认为1951年内至少杀3000人, 上半年1500人’’. 于是又抓捕了一万人, 杀了三千人. 毛予以通报表杨, 並规定隔几天杀一批, 最后杀了七千余人. 第一次镇反全国共逮浦了300余万人, 杀了70万人. 造成肃反严重扩大化.. 

 1957年的‘’反右’’ 运动是一场’’ 引蛇出洞’’ 的’’ 阳謀’’, 凡提’过激’ 意见者, 统统作为’ ‘’反党. 反社会主义’’ 的右派分子,.1979年改正时的官方数字是55万余人, 后來档案解密的数字是316万人; 再加上受株连的亲友超过千万人..22年的劳动改造, 有人死亡; 但至今官方未做忏悔和道歉. 毛說;’’ 反右运动不能否定’’, 邓小平誽;’’ 反右只是圹大化了,, 大方向是正确的’’. 

  1959年庐山会议本來是反’ 左’, 总结大跃进的失败教训. 但彭徳怀一封诚心的 ‘’万言书’’ 触到了毛的痛处, 立刻翻脸不认人, 利用’’ 权势’’ 变反左为反右. 会议开始时, 多数人支持彭的’’ 万言书’’, 但毛一发話形势突变, 再没有一个中央委员支持彭的正确意见了, 可见, 中共党内髙层’’ 奴化’’ 之深, 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吆!  1958--1959年间, 全国开展了’’ 反右倾’’ 运动,300余万人遭批判, 许多官员被划为’’ 右倾机会主义’’分子.  

  十年’’ 文革’’ 更是登峰造极, 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 如 ;;  

  1) 北京郊区大兴县, 一日内打死’’ 五类分子’’ 近百余人, 连80岁老人和几个月的婴儿也不放过.  2) 湖南省道县几个月内, 被杀者迖4193人.自杀者326人. 道县一位干部对笔者说;; 当时 ‘’地.冨..反.坏.右’’ 分子全家杀光, 一个仅十岁的小女孩恳求说; ‘’ 我长大了会放牛, 不要杀我..’’, 由于她长相美貌留下一条命. 3) 广西地区被杀者达11万余人. 4) 1967年内蒙古挖出’’ 内人党’’ 反革命案(康生主办的假案) 有346220人被关押,16222人被整死,87180人致残, 后予以平反. ‘’文革’’ 全国内乱, 创造了2000余万人死亡. 一亿人挨整的

创世界纪录(陈 云語). 

毛执政27年内, 残酷的党内斗争(内斗---笔者), 层出不尽, 高-岗事件. 彭--黄-张-周案. 刘--邓--案.. 彭-罗--陆-杨案, 都未经过法律程序,. 纯属毛利用’’ 私权’ 打击异己之违法举惜. 这都是只有人治. 没有法治之惨痈恶果!! 

 ‘’人治’’造成了千万个冤案, 无数百姓命丧黄泉 

註;  {冤案是怎样酿成的}    尹憬生   《<炎黄春秋.》   2015年4期

 

    (4)阶级斗争治国实例——公私合营[15]

    民生(轮船)公司成立于1925年10月(民国十四年)。总经理是卢作孚先生。该公司在民国时期的航运发展上起到了历史功绩,在中国航运史上是有声望的。

    1950年6月,卢作孚应邀参加了全国政协第一届二次会议,并当选为政协委员。他来北京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求“公私合营”。然而他提出的“公私合营”设想与新政府的观念并不相同。卢希望公股代表只参加董事会,并不介入公司等行政管理工作;而新政府的目标则是要把民生公司引入社会主义道路,公方代表要起领导作用,彻底改革民生公司。双方是同床异梦!

    8月10日。政务院交通部长章伯钧与卢作孚总经理在“民生公司公私合营”的协议书上签字盖章。这种公私合营就是在民营企业中加入政府的股份,共同经营,属双方平等的关系,不改变企业的根本体制,尤其是所有制。然而此协议书后来的内容却是:“...股权审核确定经董事会通过,并呈请人民政府核准后(在原“草案”中没有,它是后来被公方私下加上的),即召开股东大会提出报告,修改公司章程改进董事,正是成立公司合营公司...”。

    这样,公司合营的主动权就转到了政府手里,如果政府不核准,民生公司的“公私合营”永不能实现。但当时卢总经理未曾察觉到这一隐患,他是希望政府派人参加公司管理,不希望由政府完全控制公司,他上圈套了。

    公方的意图是“彻底”改革资本主义企业,不仅要夺公司的所有权,还要夺经营权(应属违反《共同纲领》的做法)。

    但当时公方领导并未坦诚地把这个意图告诉卢作孚,恐怕连交通部长章伯钧(民主人士)也被蒙在鼓里。尔后发生的一切都源于双方对“协议书”的不同理解。

    公方代表是带着很强的敌情观念进入民生公司来“改造”公司的,这种改造一步步地破坏了公司多年建立起来的机构和科学管理制度。在政治运动中,各部门、甚至一艘船上都派有政治干部;被打击者轻则降薪,重则清洗或逮捕。公方代表为所欲为,卢总经理无力保护公司的中高层骨干。人们还有多少心思去关心生产力与安全?导致职工们的生产情绪低落。

    尔后,公方何代表违反“协议书”,做了连卢总经理都公开反对之事。公司机器厂厂长陶建中被捕被杀,1951年3月重庆掀起镇压反革命高潮,斗争处决陶建中那天,卢作孚被安排坐在主席台上,他亲眼看到对公司作出贡献的老朋友,被五花大绑推出来斗争。一阵口号后陶连中被推赴刑场枪决,他却无力救友人。他对公司已失去控制权,在镇反运动中,民生公司有49人被捕。

    民生公司在1951年损失339.7亿元,事故也越来越多。1950年至1952年8月,发生海损事故502起、死232人。公司遭到空前重创,人与生产的损失甚至超过战争时代,当前的公司危机越为严重。但“公私合营”尚遥远无期,公方一直认为“条件”尚未成熟。

    他费尽心血倾力维护的是民生公司集团生活的质量、集团的凝聚力;而现在的公司已被政治运动弄得人心惶惶、劳资分裂,公司的灵魂已经消灭,这对卢总经理来说,是雪上加霜的致命打击!

    卢作孚从香港回到大陆两个月中,他努力与新政府合作,想让公司的生产发展起来;但在历次的阶级斗争中,却只能看着职工备受摧残,他本人的尊严也同时遭到侮辱,自己亲手缔造的公司日益走向崩溃!

    在长期的极度焦虑和多次重大打击后,他选择了自杀来解脱。1952年2月8日晚6点,卢作孚在家中吞食安眠药自杀身亡。悲哉!

    卢总经理自杀后的半年里,通过“三反”、“镇反”运动,民生公司的原班人马多被清洗,大权转向公方。可见,“公私合营”实质上是消灭“私营”。此时公股由29.48%上升为57.07%,在董事会中增加了公股代表名额,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实了。

1952年9月1日,民生公司“公私合营”正式宣告成立,完成了一场“政治戏”。

1956年民生公司正式与长江航务局合并,纳入了国营企业轨道,从此卢作孚作为总经理为之奋斗一生的民生(轮船)公司,在中华大地上彻底消失了。

毛泽东的思想基础是“阶级革命论”。他自己背离了《新民主主义论》中倡导的“五种经济成分”共容的综合经济,他公然私下撕毁了《共同纲领》。正如宋庆龄副主席批评的“自食其言”了。

 

 

 

 

 

 

    毛泽东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共高级领导人,他对西方新资本主义社会没有直接接触;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从根本上说同马—恩晚期新思想毫无相容之处。他的晚年多次谈到秦始皇,他说:“我赞同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他是从阶级斗争和阶级专政的角度赞扬秦始皇,这就容易混淆无产阶级专政与秦始皇专政的根本区别;也就不能理解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即无产阶级民主的命题。[8]

“阶级革命论”是毛泽东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他何以从一位成功的革命者变成执政上的失败者?这应从他本人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个人品德上全面找内因。

毛泽东本人是小知识分子出身,没有认真读过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中国领导人中只有孙中山在大英图书馆拜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笔者),尤其对近代科学文化知识之欠缺(周有光语),误把列宁主义当成“马克思主义”,误把斯大林的封建社会主义当成民主社会主义。中共执政后大搞“一言党”,把具普世价值的民主、自由、人权、法治当作资本主义来批判。

宪政没有姓资姓社之分,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客观规律之体现。宪政的最根本含义是保障人权,必须有法治;宪政的核心内容是人权、民主、法治,宪政的基础是主权在民,选举是宪政的基本要素之一。当前中共高层领导人主要是僵化保守的思维没有变,只是抽象地从概念上空洞谈这些东西,导致陷入争论,而且阻挡着现实生活中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共当局至今拒绝走民主宪政之路。

中共当局不搞三权分立。三权分立的背后是制衡,分权制目的是制衡滥用权力,所以决策立法,执行与司法分开可这种制衡没有“社”与“资”之分,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律,无关主义。[12]

中共不提倡多党制。政党是不同利益群体的代表、代言人,政党不是静态的永远不变的,蒋经国说:“世界上有永远的执政党吗?”他看清了这个道理,他的晚年开放了党禁,迈出了蒋介石“一当独裁”的死胡同,台湾走向了民主宪政之路。所以政党是社会力量发展和互动的结果,是历史运动的过程。就中国而言,民主党派在客观上应属多党制,问题是个执政党之间不存在平等关系,不能名副其实的共同参与、发挥各自政党的作用,尚处在花瓶、摆设效应上。

毛泽东是“革命的成功者,建设的失败者”,这跟他本人的民主观缺陷有关。

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仍把宪政看成是资本主义的,实际上暴露了对什么是民主政治,理解上极为肤浅、原始。

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本身具共同思想前提,即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生而平等。但结果截然不同,美国走向自由、民主宪政之路,组成了三权分立的国家政权体制,实现了至今200多年的社会稳定;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书中赞扬了美国的民主制度,1948年,他曾设想访问美国。

法国大革命是一种群众性大革命,推翻了旧制度,但随后出现了一百多年不断发生的社会动荡,为什么?因为法国大革命是底层群众起来反对贵族、反对国王。当时马克思以阶级斗争角度高度赞赏(他晚年又否定了巴黎公社——笔者)。后来由列宁接替下来,由此把法国的成果和看法推崇为共产党人的民主观。

毛泽东是列宁主义的信徒,他带领中国革命迈入法国大革命之歪路,成为二十世纪“革命的成功者,建设的失败者”。毛泽东的负面“资产”较多,需历史学家认真总结教训。

在此,笔者综合了当前学术界对毛泽东的评述:

   (1)农民痞子出身(林彪语),灵魂深处充满了小农经济思想,没有工人阶级的远大胸怀,他的执政目的是想当皇帝。

   (2)缺乏近代科学文化知识(周有光语),不懂生产力和经济学(邓小平语)。夸大了主观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客观规律,什么“人定胜天”,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在经济建设上瞎折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导致四年全国性大灾难,经济上大倒退,创下饿死三千六百余万人的历史记录。

   (3)“毛泽东思想”就是列宁—斯大林主义的中国化。“阶级革命论”反映中共仍处在革命党阶段,还远没有进入“执政党”的角色。中国的毛泽东与美国的林肯、华盛顿相差甚远,与中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更是无可相比。

   (4)缺乏法律知识,可谓“大法盲”。1954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尔后毛泽东却说:“。。。。。。企图把党置于宪法之下,我从来不相信法律,更不相信宪法。。。制定宪法本质上就是否定党的领导。。。宪法制定了,执行不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还要以党的指标为准。只有反党分子才会脱离党的领导,去执行宪法。”

历史证明,毛泽东是一位“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李锐语)的中共第一代领袖人物。

   (5)个人品格   翻云覆雨(萧铎洁语)、出尔反尔(李锐语)、自食其言(宋庆龄语),缺乏起码的做人的诚信。《共同纲领》、《五四宪法》、中共八大决议,毛泽东可以独断独行撕毁之。把个人凌驾于国家和党之上,毛泽东既“真理之化身”,一切毛泽东说了算。否则就是“反党”、“反毛泽东思想”。

历史证明,真正反中国共产党、反毛泽东正确路线的人,应该是毛泽东本人也!

 

2014年6月4日 完稿

上海

 

 

文    献

 

1)说说“阶级斗争”                    张鸣                 2015年12月6日

2)阶级斗争:历史、理论和实践          杜光

3)整人是卑鄙的人性                    刘亚洲  博容日报    2014年10月28日

4)冤案是怎样酿成的                    尹曙生 《炎黄春秋》      2015年4期

5)何方自述(未刊)                                         2011年8月11日

6)马克思主义发展有三个阶段            吴启文            《炎黄春秋》2012年

7)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未刊)  吴思                     2006年2月

8)无怨无悔的“后马克思主义”     黄维锋 等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西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自由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李先远 《炎黄春秋》2014年2月期 P28-31

    10)斯大林模式今天怎样影响我们         何伟          《炎黄春秋》2010年8期

11)红太阳的陨落                                                  辛子陵  著

    12)我学的不是马克思主义               何伟          《炎黄春秋》2012年1期

    13)对私有制是扬弃而不是消灭           张殿涛        《炎黄春秋》2012年4期

14)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形成的原因       李锐 著       《直言》      P.381-386

  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8年10月

15)卢作孚之死             赵晓铃  著     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2010年8月

    16)蔡霞教授演讲(未刊)                                     2013年9月7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