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从卢教授课堂上整理而成。老师个人观点,供教育目的之用。Personal Views Only.)
我来美国已经22年多了,从最初的一名无线技术工程师,到斯坦福EE教授(研究领域:开放无线传输),到后来去法学院学法律,去国际关系学院学外交,去商学院学商学,再后来去学古典艺术欣赏,去学古董鉴赏,到现在成为古典艺术收藏者,古董收藏者及加州投资者,我的人生充满多姿多彩,丰富多彩。
我从2000年起就是美国国务院国际技术,标准和政策国家代表团的技术专家,主要在于OECD,ITU等的谈判小组。以前的我非常单一,只懂技术,根本不懂其他, 非常孤独。现在我非常能聊,一般不谈技术,只谈艺术,音乐,古典,法律,投资等“全文科”的素材,真正融入美国人的生活圈。
我研究生一毕业就出国,在无线技术方面非常成功,是IEEE Globecom 第一位华人技术委员会主席,也是最年轻的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联邦技术顾问。 在我技术最巅峰的38岁时突然决定改行学法律和国际关系学,利用斯坦福教授的独特优势全心学习法律,外交和商学,并转型到文科领域。
从此以后,我的主要工作不再是整天坐在电脑旁设计芯片,设计硬件和控制代码。我大部分时间是陪客户打高尔夫,主持会议,欣赏艺术,审理案件,投资座谈等等。我的知识面已从技术延伸到法律,外交,政策,战略,艺术甚至古董鉴赏,成为真正的复合型人才。
其实生活中很多领域都是通的,比如:外交和高尔夫是一样的;知识产权和古董是一样的;投资和艺术是一样的,等等。
工程师到50岁时已是满头白发,非常辛苦。而我现在也50岁了,但几乎没有白头发,也不用天天上班,只需每周上班一天,六天休息,几乎都是自然醒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美国生活,讲究的是技巧,不是苦干。现在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点: 必须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
下面这个故事很流行, 不是我写的,但非常认同:一家硅谷公司招来三个实习生,分别是中国人、印度人和美国人。美国实习生只求把事情做完就好,一到下班立马走人。他对一些问题尽管一知半解但也能侃侃而谈,一分钟可以讲完的问题,能讲五分钟。中国实习生很努力,活干得最多最好,但不爱多说话。
印度实习生工作做得没有中国实习生精细,但也不差。虽然讲话带有口音,但最爱发问,擅长表达自己。在实习期间,学到东西最多的是中国实习生,但是,最后人们最能记住的是那位印度学生。
这个故事当然是中国人喜欢讲的,因为中国人看重“硬本事”、看轻“软本事”;按照这种我们熟悉的价值观,这个故事实际是想抬高中国人、贬低印度人,也包括贬低美国人,很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但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因为我们这种看重“硬本事”的文化取向造就了中国人只能干苦力活、不能像印度人那样在硅谷和美国大学等领域成为领袖人物;也正因为美国和印度社会既看重“硬本事”也看重“软本事”,所以,反馈到文化和教育领域,就变成了不只是要强调数理化,也要强调人文社会科学,在判断人才时不只是看他的硬技能,也看他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看他是否是一个风趣的人。
实际上,这里关键还是在于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问题。教育有两项主要功能:一是为了职业,一是为了做人,尤其是为了做一个有意思、有趣味、有意义的人。职业培养是为了饭碗,而“做人”的教育是为了让人不只是职业工具,而更重要的是做人。
许多朋友一听到自己子女想学历史、文学、艺术,或者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就很生气,认为这些“软本事”没任何用,不便于找工作,等等。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些“软本事”恰恰是使一个人更加有意思、有趣味的基础。
世界需要有“硬本事”的人,但世界是由那些能说会道、知识渊博的人领导的。即使我们走出企业领导、政府领导阶层,在社会生活中,那些除了职业以外还了解我们历史、社会、政治和经济是怎么来的人也是更加有趣的人,同时更可能是社会中的成功人士。
随着互联网资源的丰富膨胀,各类专业技术通过谷歌随时随地可以查到,获得“硬本事”的方式可以是技校、大学,也可以是通过上网就行。所以,“硬本事”的相对价值在降低。但,全球一体化的社会对于软知识、软本事的需求比以前大增。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中国人不在“软本事”方面追赶美国和印度,我们可能只能继续以苦力活、以低利润活为主,而高利润、高收入的工作则继续由美国和印度人控制。
就每个人的生活而言,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和大学都应该强化通识教育,也是为了让自己能一辈子活到老幸福到老。通识教育不仅能让一个人增加“软本事”,而且还会让你接触了解各种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与研究,激发你方方面面的好奇心和兴趣。
一旦你对许多东西有好奇和兴趣后,一辈子中的不同时段总会有让你感兴趣、让你激动的追求和话题,不会过得枯燥,而会充实生命中每个阶段的生活内容,最大化一辈子的幸福感。
这种理念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第二点:必须摒弃国内的一些错误价值观
国内对交朋友的普遍准则是“对自己有没有好处”,所以经常有父母对子女说:“你傻啊?这种朋友对你有啥好处呢?不要和他们来往。”等等。这种观点在国内可以,但在美国就是使自己死路一条,因为以“好处”来衡量的价值观在美国非常不可行。
美国的价值观是以“credibility (信用)and goodwill (善意)" 为基础的。我来美国22年,其中15年以上都是在不断地创建自己的信用和善意,包括在IEEE义务服务了十多年,为社区义务服务了十多年,为联邦政府义务服务了十多年等等,才拥有现在的信用和善意。
我每年都免费义务为大陆来的同胞写200多封的特殊人才绿卡推荐信(EB1A,EB1B, NIW, O1),几乎所有的人我都从来不认识,他们都是从社交网上找到我的,但我相信每个中国人,能帮则帮,尽最大的力量帮助华人社区,特别是刚来美国的同胞们。这些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好处”,只有花费我大量时间,精力还有不停地来来回回的车油费。好的社区就是靠我们这样慢慢建立起来的,使大家有种家的感觉,互相之间团结,互信,互助。
国内有很多恶习,这里就不用多说了,就看看坐国际邮轮的中国人就知道了:当大龙虾来时就能立马分出哪个华人是美国来?哪个华人是香港来的?哪个华人是大陆来的?当然了不是绝对,但至少很普遍。
我几乎每月都花不少时间来义务训练从大陆来美国湾区的中国学生和工程师,帮助他们了解美国的社会,尽快融入美国的生活。
在美国,人品比才能重要百倍。没才但人品好,政府会养你。但有才却人品不好的话,寸步难行,最终无家可归。
所以我建议国内的家长们不要一到暑假就排队送子女来斯坦福大学等夏令营,应该送他们来这里的社区作义工,看看真实的美国社会,体验实在的美国生活。
第三点:必须和正能量的朋友圈交朋友
我认识的从国内来的各种各样的人太多,不少都是大官的小孩们和富豪的小孩们。这些小孩分成两类:一类是既有钱又有才,都是进名牌大学读书,平时我都是每周联系他们一次,比较放心,因为他们的朋友圈都很正能量, 不用我太担心。
另一类是虽有钱但无才,一般是混文凭,不少只在社区大学读书。了解美国的人都知道,社区大家就是“家里蹲”大学,没有大学的任何味道,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很多人指望通过社区大学转到名牌大学,但成功率非常小,只有那些非常刻苦的学生才能转成功。2016年,从社区大学转到UC Berkeley的比例只有800/18000 = 4%. 所以这些从国内来的“有钱无才”又不刻苦的人都整天聚集在一起,不要说花天酒地,就是游手好闲,要不就是染上恶习,包括吸毒,乱搞,非法等等。这些人最让我伤脑筋,也最操心。
这些朋友们都把孩子委托给我,吩咐小孩:“卢教授就是你们的监护人,是你们的父母,要听卢教授的话。”,但是18岁后我管得住他们吗?在美国,18岁后连父母都无权强迫他们做什么,我怎么能管得住呢?我能做的就是给他们树立好的榜样,平时在家身体力行地干些修房子活,教育他们如何做人,灌输一些人生的道理,其他就看他们的造化了。
别说小孩,大人也一样:正能量的朋友圈对人生太重要了。举个活生生的例子:
一对大陆来的工程师夫妇,年薪合起来有25万美元,有两个小孩,本来应该过着幸福的生活。 但男的五年前染上了玩网上的游戏, 一发不可收,从免费游戏上升到把工资全押上去还不够,最终搞到女方去法庭申请离婚诉讼(也就是离婚)。好朋友邀我去劝离婚,看看还有没有挽救的希望。我一调查才发现,他周围的朋友圈都是非常恐怖的游戏瘾君子。
因为他们俩还有感情基础,男方也不想离婚,后悔不已,但难以自拔。我就迫使他离开怀的朋友圈,转向正能量的朋友圈,平时有空爬爬山,谈谈投资,交流一些创业想法,组织一些对社会有益的公益活动。 经过近九个月的努力,他们又和好了,女方也撤销了离婚诉讼,一家人又回到幸福美满的生活。
每年,我和我太太都义务挽救了近二十对处于离婚边缘的家庭,为社区作出了不少的贡献, 也为社区树立了好的榜样。
第四点:必须学会善于投资
投资是美国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你不做投资,就算你有高薪的工作也很难在美国有好的经济状况。举例说,如果夫妇俩都在高科技上班,年薪25万很正常,加州和联邦税率在45%左右,剩下13.75万。就算没有按揭,地产税和保险等加起来也有好几万,如果租房就更贵了。 我们就从低算3.75万吧,于是就剩下10万了。
两个小孩的教育多花钱啊!虽然可以上免费的公立学校,但课外补习和课外活动都得花钱:游泳,钢琴,画画,溜冰,踢球,打球,数学,英文,电脑,物理,化学,比赛,等等,作为家长就是不停地开支票,不停地送小孩学各种技能。中国人,印度人,甚至美国人也不停地在补课。我的美国朋友对我说了一句话:“kids make you poor!", 千真万确。我有两个儿子,平均每人每年课外补课约三万美元,两人共六万美元。就算你找最便宜的补习学校,两个小孩也要4万。这样就剩下6万了。
我22年前刚来美国时,全家三人(那时老二还未出生)每次去超市买菜都在20美元以内。现在去超市很难在80美元以内。22年前中餐馆一盆菜都是$4.99, up to $6.99, 一顿饭花不了20美元. 现在的菜价都是每盆$12.99 up to $18.99, 一顿饭至少也要80-90美元。所以四人之家的每月伙食费至少也得要1500美元,包括平时自己烧饭,周末全家出去吃一餐。这样一年就花去近2万了。还剩下4万了。
在美国,家家至少有两辆车,就算没有按揭,你得加油,修车,维护。 每次加油在50美元左右,每月每车加三次油, 总共每月油费在300-400美元左右。加上修车和保养,每年得花5000美元。
25万年薪的家庭,大人和小孩都得穿得体面些,所以得买些一般的,但上料的衣服,至少能体现中产阶级的水准。我老婆告诉我,我们全家每年用在买衣服上的费用是4万到5万美元(不算上女人的奢侈品和化妆品,那是额外预算),这样女人和小孩出去比较体面。所以,就算你节约,也得花上我家标准的一半,即2万美元。这样就剩下1.5万了。
在美国,很难想象全家不出去旅游度假的,再没钱借钱也要出去度假。度假的费用就很难讲了,包括冬天去滑雪,坐邮轮,出国度假,或至少回国看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反正剩下的1.5万就很快不见了。
所以25万年薪的家庭在湾区只能算是很普通的家庭,基本上是“吃光用光,身体健康”,不太可能有多余的钱买好的房子的。
在湾区,看得上眼的好学区房子都近200万美元。不做些投资哪里买得起这么贵的房子?
以我自己的经验,我赚的钱绝大多数是靠有效投资赚回来的,上班的工资只供全家日常生活开销。投资包括房地产,股票,创新项目等等。至于具体的投资技巧,平时要经常交流,即不要轻信别人,也不要画地为牢,应该多分析,多思考。
第五点:必须不停地为家庭供氧
人生很短,要时刻珍惜一切:珍惜你所爱的人;珍惜你的小孩,珍惜你的朋友。
我和太太结婚25年多,还是保持着当初的习惯:天天一起手拉手一起散步。
当大儿子进入叛逆期(约九年级)时,我毅然关掉了上海的公司,损失500多万人民币,回到美国天天和儿子一起并肩作战,共同渡过他人生的关键几年。从大儿子到小儿子,我已经在家陪伴儿子快八年了,这也是人生中最宝贝的“父子情”的关键几年, 那是无法用钱买得来的。
我非常反对那些海归们,自己回国创业,却把老婆和孩子留在美国,因为家庭的残缺是无法用金钱来弥补的,特别是当小孩进入“叛逆期”时更重要。
其实在美国也能创业,也能赚钱。我在做儿子全职“保姆”的八年内也赚了不少钱,基本上都是投资和创新收益获得的,非常不错。当然了,平时要有好的朋友圈,互相交流信息。
由于时间关系,下面几点以后再补充,待续。谢谢大家!
有空欢迎来我Pebble Beach 家做客,疗养,度假和创新研究。
Personal Views Only, Nothing is Wai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