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地球上有个美国《28》饺子
我心里老装着面条米饭饺子什么的,好像一睁眼就是这些,每天临睡觉还是这些。也许有朋友会问,老潘,你心里每天就是这些东西,我也会答,都这个岁数了想得过多不实际。实际上我每天一出老木屋看到外面的世界都会有些新的感受。比如说,前一段时间我看到创普突然出来竞选美国总统,开始以为闹着玩的,最近看到创普竞选得有模有样,我意识到,如果他赢了,创普会成为人类发展史上最牛的人物。
我挺喜欢美国这些高龄政治家的,尤其是他们的精力和外表。很多年前里根当政的时候,有一天我在母亲身边,母亲对我说,美国人很喜欢里根,唯一担心的是里根年龄太大。那时我三十多岁不以为然,常常24小时为空军工作,母亲五十多岁时已经略微感觉到精力不支所以说出了这样的话。过了春节我六十三岁了,这时的我白天遇到一点点事,一个不开心的电话,可能一个整夜翻来覆去睡不好觉,就是没事,也要躺到早上十点才有精神。看看那些美国高龄政治家竞选期间像打了鸡血似的,每天演讲电视做节目回答公众提问,经常看到他们早餐会答记者问,因为记者要发稿,晚上正装出席晚宴,还要马不停蹄欢呼声中跑遍五十个州。这里有位大姐比我大一岁,也是感到每天乏得很,我说我们怎么同那些政治家不一样,他们要大五岁。大姐解释很有趣:那些美国人小时候没受过苦,我们吃苦太多,所以现在感到乏,每天没精神。
六十八岁在中国算极限年龄,除了中央主席外所有高层任期内都必须离开政坛,与此同时,美国同龄人开始风起云涌,男女都一样。他们每天吃什么,吃多少,一天天怎么过,怎么养生保持旺盛精力,一旦赢了,完成任期,我一直没有看到具体介绍文章。中国微信上出现了许多养老歌谣,我估计是年轻人编的,不是一个特定年龄段的人自己写的。因此,我有必要根据我六十三岁的年龄做些饮食量化研究,为挺进七十岁做些推测。量化的根据是我已经完全摆脱了贫穷饥饿,花钱上可以随心所欲,想吃什么,想进哪家饭馆,想喝什么酒,都不是问题的问题。再有,保持现在的健康,迎来将来的健康,不为财死,不为食亡。我有很多快遗忘的故事,小酒庄旁有很多小店,服务员和亲属经常拿来炸鸡,香肠,波兰面包,比萨饼,到我这里来换酒喝,现在我都是谢绝,理由是我进入六十多岁了。
六十三岁也是一个关键年龄,让我突然对她产生了兴趣,起因是小学同学马亚操个人珍藏了一幅与周恩来总理合影的照片让我给放到群上。开始没有人注意周恩来,倒是有几个人问我在不在照片里,第二天我写出了专业评论,大家鼓掌了:那张周总理的照片最晚照于64年,不会早于63六三年,现在我与总理同岁。过去说周恩来是中国的美男子没有说错,我走遍美国的大街小巷找六十三岁的男人观看,基本上都不可看,仔细看会吓死,网络电视上那些同岁名流演员也是一个个老得没样。总理身边的是北京市最优秀的音乐老师,那些女孩子是一个小学挑一个,我不会在里面。当时北京还挑儿童学英语,也是一个小学一个名额,北美崔哥被挑中。这些孩子后来有几十人当了大使参赞,前几年他们在纽约联合国搞了次聚会,现任大使和夫人端盘子,崔哥要不是有了网络,这颗星早没了。我的特长是电子技术,后来被送到北海少年宫。
千里做官,为了吃穿。领导干部是这样,其实我的内心也是这样,我想我的很多同龄人的内心也是这样,只不过在那时的环境下不敢说。那么我们到了六十三岁还能吃什么,每天能吃多少,吃多少才能保持周恩来那种身材体型和发型,我一直努力着。最近我对我的饭量做了些比较,主要是同二十年前刚来美国的时候比,我发现我的饭量只有那时的四分之一。我看到华人开的不菲饭馆进去吃,那时的盘子要比现在不菲饭馆的盘子大得多,我能吃三大盘,而且基本不剩,因为在国内是不能剩的。前几天我带朋友去了一个很好的印度不菲馆,我们各吃了两盘,我还剩了不少,印度人还说怎么不多吃一点。我自己上中国餐馆,早年是一盘水煮牛肉,一盘麻婆豆腐,老板送碗汤不打包,后来改成一盘干煎豆腐两碗饭,再往后就不好意思在饭馆里吃了,只吃盘豆腐占位老板会心里不悦。前几天去嘉福楼,老板推荐京酱肉丝和麻婆豆腐,我打包回来吃了四顿。此外,我有得天独厚的田园生活,夏天西红柿茄子黄瓜,秋天罗卜芥菜,冬天腌菜雪里蕻黑豆酱,只不过星期一至五不吃肉罢了。
对我来说最难舍难分的是平日面条米饭节气饺子,好像这是老祖宗给的改变不了。问题还是有,平日我下班很晚,回到家里喜欢自己擀碗面,不过多吃一点就不舒服,翻来覆去睡不着。好像一到了吃饺子的节气,全忘了,因为我是早上包,然后下几个吃,再带上一碗去店里吃,撑不撑就是它了。冬至要吃饺子,小时候没听说过,年轻时也没有,近几年有了计算机媒体,知识传播多了,我也变得越来越聪明了,特别是饺子配菜的讲究,今年冬至我包的是羊肉饺子。过去不知道,羊肉饺子只能放胡罗卜洋葱盐和胡椒,如果放了姜味精鸡精五香粉青葱会把羊肉味盖死,我多次试验过,味道不行,不舒服,所以很多人不吃羊肉,也许问题在此。过去在北京很多人不吃涮羊肉,但过了一段时间又吃起来,也许是那碗韭菜酱豆腐麻酱调料起了作用。今年我在长期观察美洲人吃青柠泰国人吃鱼露的基础上,往羊肉饺子上倒点鱼露几点青柠汁,吃吧,再开心不过了。记住,先吃饺子,再想开心事。我的动作很快,从剁羊肉到吃,二十二个,一个小时全部完成。
有一个段子写得特别好,他说,人生就像饺子,无论是被拖下水,扔下水,还是自己跳下水,一生中不趟一次浑水就不可能成熟,岁月是皮,经历是馅,酸甜苦辣皆为滋味,毅力和信心正是饺子皮上的褶皱,人生中难免被人狠狠捏一下,被水烫一下,再下到锅里煮一下,被咬一下,偌没有经历硬装成熟,总会有露馅的时候。所以我建议六十三岁的老人吃饺子包饺子。这时候老人自己动手擀皮儿,包,对指头活动特别好,像码字一样五个指头都动。纽约老人看到我的叮嘱,看到饺子的命运,也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多艰,特作小诗《咏饺子》:只缘褶皱遭捏欺,滚汤熬熟心和皮。酸甜苦辣全尝遍,岂敢露馅想非非。我马上闪电回诗:我吃饺子君咏诗,我的一生像饺子,酸甜苦辣连着皮,怕捏怕皱改锅贴。
我的大米朋友也来诗了:饺子皮薄肉馅心,滚水出锅沸腾情。化身美味得宠幸,草根佳肴众人亲。我又闪电回诗,作为本文的结尾吧:饺子形像人的心,滚水翻动生友情,传情美味家家宠,每逢佳节饺最亲。大家过年好!
02/1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