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屋檐下

(2016-02-20 20:51:22) 下一个

 

 

 

我在網上想要找一部1958年的電影「鋼人鐡馬」,康泰演的,沒有找到,卻看到了這部1982年他與秦怡演的電視劇「上海屋檐下」,很喜歡,一口氣就把它看完了。

「上海屋檐下」是夏衍先生寫的經典話劇,1939年在重慶首演,講述的是1937年上海弄堂裡一個屋檐下的五戶人家一天的經歷和日常生活,這五家人各有各難念的經,他(她)們都是善良的人,然而生活平淡而瑣碎,像極了那晴雨不定,郁悶陰晦的黃梅天,沉悶和灰暗。

劇中的一條主線是其中一戶人家的林志成(康泰飾),楊彩玉(秦怡飾)和匡复(楊在葆飾)三人間的情感糾葛。林志成與匡复是有著手足兄弟情般的好朋友,八年前因政治原因被捕入獄,他的太太楊彩玉和女兒葆珍生活頓時陷入困境,林志成便承擔了照顧好朋友妻女的責任,三年的時間過去了,林志成愛上了楊彩玉,而匡复卻沒有隻字片語,音訊杳然,在患難中林志成和楊彩玉相愛並同居,林志成視好友女兒葆珍如己出,不過這聰明伶俐的女孩卻從來沒有喊過林志成一聲「爸爸」。林志成在一家工廠做下級職員,工人駡他是狗,老闆卻嫌他對工人不夠兇狠,家裡有負累,他為了怕丟飯碗祇好每天忍氣吞聲,一肚子悶氣無處宣洩的他每天回到家來總是愁眉苦臉,煩悶不已,因此楊彩玉便也祇得看著他的臉色來生活了。

八年後匡复從監獄被放出來的這一天,他找到了林志成的家,兩人相見,從激動歡喜一下子就來到了現實情景:林志成的不知所措和對好友的愧疚,林彩玉在兩個男人間要做出選擇的掙扎,匡复對眼前和未來不知如何是好的迷惘,讓人覺得這三人的生活處境,真是悲傷和痛苦極了。

其實我小時候就聽說過這個話劇,祇因為我讀書的少年時代是無書可讀的,自然沒有機會讀到這樣的好劇本,更不能想像有一天能夠看到這電視劇。不過壞事也能變成好事,如果在那少年青蔥歲月來看這部電視劇,也就不見得像今天看它時所能領略到的生動和深刻了。我反而有點慶幸在中年的今天才看這部電視劇,因為人在經歷了半輩子生活後對人和事的理解和詮釋跟年少時是很不一樣的,例如當林志成説:我今天很高興??我今天很痛快??我今天解放了??我是為了今天我打破自己的飯碗而高興??我今天不但不怕,反而很鎮靜??,我是那麼的能夠明白和體會到他在心中年復一年的苦衷和生活壓力,即便是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在公司做個小職員的中年人,誰又不是像他那般的苦哈哈又戰戰兢兢的呢?因此我對他充滿了同情和理解。然後當我看到楊彩雲見到匡复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想要尋回過去的生活的樣子,我就有點生氣了,我能夠理解彩玉:匡复是葆珍的生身之父,她與匡复有愛,與林志成祇是有恩,取捨之間兩難,心情矛盾,然而我必須說,生我的人不如養我的人恩情大,辛苦操勞去養一個不是自己親生的孩子是需要多少的愛心和付出,而且那個在我最窮途末路最無助的時候向我伸出援手的人更應該被贊美和珍惜。

自然夏衍先生寫這個劇本時並沒有告訴我們劇中誰更值得我們的同情或愛,我自己是偏愛林志成的:看他在工廠對工人的不忍傷害,看他對好友的愧疚,看他那麼在乎與好友的友誼,看他對彩玉雖然是煩悶的外在卻是關愛的內心,看他對葆珍的關心,在在都說明了他是一個非常善良非常高貴的人,當我看到彩玉好像與他一起祇是為了生活而不是像愛匡复一樣愛他的時候,我真覺得生活對他太冷酷太殘忍了。

謝謝夏衍先生的好劇本,也謝謝一流的演員們:看見康泰,看見張伐,看見楊在葆,看見李農,看見于飛,會想起1963年拍攝的電影「紅日」,相同的演員陣容,距離1982年拍攝「上海屋檐下」電視劇時差不多是二十年的時間,二十年讓這些演員們的容貌添了痕跡,但也讓他(她)們的演技更加精湛,更加動人,還有秦怡,還有王蓓,還有朱曼芳,我們感恩這些藝術家們的奉獻和付出。然後,又過了三十年後的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看「上海屋檐下」,仍然是寫實,質樸,不夸張,仍然有它的現實意義,仍然讓人有無限的聯想空間。經典不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annieL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Kwseeto' 的评论 : 我想我寫的這類文章不會有人讀,你竟然抽空去讀了,並且還認識這位演員,太難得了,謝謝你!
Kwseeto 回复 悄悄话 第一看康泰的电影是文革时的【第二个春天】,他演了那个亲苏的工程师。他风度很好。
czhz 回复 悄悄话 还有,楊在葆作为执笔编剧+导演,把匡复一角给了自己。其实,他与康应该换下角色。
czhz 回复 悄悄话 男女主角偏老,小女孩演得不错。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