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里的情义“三绝”
雨斤
中国古代传统的道德观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首重三情“忠,孝,义”。宋代人赵与时则认为,古文里有三篇代表作,可称得上是这里所说的情义三绝:诸葛亮的《出师表》率奉君之忠,李密的《陈情表》尽父母之孝,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表与友之义。
这还得从一枚铜钱说起。
余早年藏有一枚蜀汉刘备铸的直百五铢一枚。此钱径28毫,重8~9.5克。面文篆书顺读,“五铢”二字略为瘦长而与汉五铢字样近似,“直百”二字宽矮,分别与王莽“小泉直一”的“直”和“契刀五百”的“百”字相同。面、背有内外廓,多光背,常见水波、星号等纹饰;少数背铭篆书“为”字,以示铸地益州犍为郡,被称为“犍为五铢”,系古代方孔圆钱中最早的记地钱。
三国时期,蜀汉偏处西南,发展经济受到局限,又连年征战,财政困难,军费紧张,只好采用发行大值虚币的办法来勉强维持。在大臣刘巴的建议下,刘备于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发行“直百钱”。直百钱有面文“直百五铢”和“直百”两种。“直百钱”的发行对蜀汉经济的发展立刻起到作用,“以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说到益州犍为郡,就不能不提一个人。他就是西晋时的李密(224年-287年),又名虔,字令伯,三國蜀漢犍為郡武陽縣(今四川省彭山縣)人。李密早年曾任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
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
李密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由祖母劉氏抚养成人。李密虽从小境遇不佳,但十分好学,师从于谯周门下,博览五经。早年曾任蜀尚书郎、大将军主簿等职。蜀亡后,李密曾以奉养祖母为由,谢绝晋邓艾之请,辞不出仕。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司马炎立太子,为笼络蜀汉旧臣,下诏征李密為太子洗马,李密又以照料年迈祖母为由,作《陳情表》上書晉武帝,其言辭懇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得晋武帝恩许。后祖母亡故,李密出任太子洗馬,官至汉中太守。
我们现在经常引用的词语典故中,有好几个均出自李密的这篇陈情表:比如,说一个人孤单时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暗指母亲改嫁的“舅夺母志”,说一个人贪图高官厚禄的“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形容一个人将死将亡时的“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容对他人感恩不尽时的“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等等。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李密虽然在文中说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事实并非如此。史学家一般认为,李密当其时,辞官不受,确实有为蜀汉守节明志的意思。概因蜀汉新亡,李密不愿转向太快,被人瞧不起,故而以祖母无人抚养作为托词。后来,祖母亡故,一来再无此托词可用,二来西晋统治也是大势所趋,只好奉命出仕晋朝。从这个意义上讲,李密实乃有节气之人也。
南宋文学家赵与时在其著作《宾退录》中曾引用安子顺的言论:“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此三文遂被并称为中国古代的情义“三绝”而传诵于世。今特附其全文如下。
《陈情表》
(晋)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下期预告: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昌黎的苦难童年及其《祭十二郎文》
海外原创, 版权所有, 未经作者雨斤同意, 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