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八世是英格兰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君主之一。他有六位充满戏剧性的王后,并育有三位合法子嗣,他们本身也都是著名的君主——“少年国王”爱德华六世、“血腥玛丽”玛丽一世,以及“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宗教历史的影响方面,亨利八世开启英格兰宗教改革,而这一切仅仅出于他的个人原因:宣布与第一任妻子的婚姻无效。
英格兰王储亚瑟在15岁时迎娶西班牙公主阿拉贡的凯瑟琳,但几个月后便去世。为了维持与强大的西班牙王室的联盟,王子亨利迎娶寡居的嫂嫂。二十年的婚姻中,他们未能生下存活的儿子,而这对都铎王朝而言是个极大的问题。按照天主教教义,婚姻是一种圣礼,是终身不可解除的纽带,即使是国王也没有例外。亨利八世渴望得到一位男性继承人,因此请求教宗宣布他的婚姻无效,理由是王后曾是他兄长的遗孀。然而,凯瑟琳王后是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的姨母。而查理五世的军队在1527年洗劫罗马,并使教宗承受巨大压力。因此,教宗拒绝了亨利的请求。
因对教宗权威凌驾于自己之上感到愤怒,亨利决心与罗马教庭分离,尽管他曾是天主教的虔诚信徒。1533年,亨利任命自己的支持者托马斯·克兰麦为坎特伯雷大主教,这是英格兰境内天主教会的最高神职人员。他的首席大臣托马斯·克伦威尔推动议会通过《限制上诉法案》,宣布英格兰是一个主权国家,并将最高的法律和宗教权威归于国王。随后,克兰麦宣布亨利与凯瑟琳的婚姻无效,让亨利迎娶安妮·博林。次年,《最高权力法案》正式确立亨利八世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领袖,并将坎特伯雷大主教设为英格兰教会的宗教领袖,从而彻底断绝与罗马的关系。在教宗将亨利八世和克兰麦大主教逐出教会后,国王下令系统性地关闭和摧毁英格兰各地的修道院,并没收其财富和土地。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宗教,也是亨利巩固王权的重要经济和政治策略。
尽管在改革过程中采纳了一些倾向新教的措施,但亨利八世并未完全接受新教神学,他依然保留许多天主教传统,如教会的等级制度和仅限神职人员讲道的做法。
信仰: 由君主决定教会最高权威的地位。
地方: 英国萨里郡汉普顿宫;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和国王学院教堂;伦敦塔的都铎王朝扩建部分以及圣詹姆士宫。
问题: 创立国教是为了什么,政治还是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