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开始时,一些天主教领袖就警告其将会带来严重后果。在1519年的莱比锡辩论中,天主教神学家约翰·艾克争辩道:“如果每个农夫和织工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解释福音,我们将会有多少个头颅,就有多少种教义。”1520年,教皇利奥十世说:“通过攻击圣礼和教会,马丁·路德打开了通往无数谬误、分裂和亵渎的大门,这些将撕裂基督教世界。”他们的预言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新教持续不断的教义争论,导致宗教分裂和诸多新运动。当"每个人成为自己的教皇", 信徒团体,即教会,就变得松散、软弱,甚至解体。
在第一次大觉醒期间,基督教复兴运动崛起,反对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强调精神体验、情感崇拜和与上帝的直接接触。复兴运动对工人阶级的普通民众尤其具有吸引力。圣公会传教士约翰·卫斯理创立卫理公会,特别重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正义,推动废奴、教育、扶贫等社会改革。这种方式帮助其发展成为美国规模最大、最具进步主义的基督教派之一。工业化使农民迁移到城市,美国的西扩推动开拓者进入新的领土。这些社会变革削弱传统的教会体系,促进宗教外展传播。浸信会依靠自治的会众,使其灵活和机动。他们提倡个人皈依(“重生”),并强调平信徒的领导作用。分散化的浸信会教派涵盖从传统保守的南方浸信会联盟到进步派的浸信会联盟等不同分支,使浸信会在美国基督教中占据主导地位。五旬节派教会强调圣灵洗礼、说方言、治愈以及热情洋溢的敬拜,包括欢快的音乐、鼓掌、舞蹈和情感丰富的布道。该教派在 20 世纪初兴起,并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基督教运动之一。约瑟夫·史密斯在纽约创立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即摩门教。他引入新的经文、神学,并提出一种不同于主流基督教的教义愿景。由于遭受迫害,摩门教徒向西迁移,最终定居在犹他州。
推崇分权、自治、自由精神的基督新教,曾经促进资本主义与工业革命,民主和共和的政治制度,但其发展也导致自身的分解消褪。许多曾经新教主导的国家,现在的新教徒逐年减少至人口中的少数,反而天主教甚至非基督教徒超过新教徒人数。他们曾经的立国精神将来会变成什么样?
家谱示意图展示主要新教宗派的开始年份和相互关联。
问题:现在你如何评价基督教、基督徒和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