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之夏
爾雅
(此文首發【世界日報】副刊 8/1/2024)
1,茶中有涼意
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長年华氏60度左右的春秋天氣。久居於此,我們被慣壞了,每次回中國大陸探親訪友,總是想避開冬、夏。我家鄉成都的冬天潮溼陰冷,夏天卻是炎熱難耐。
此次從舊金山遠赴歐洲、北非旅行,旅程結束,便一鼓作氣從突尼斯搭機轉機飛到成都,正值盛夏。因在北京機場轉機時間長,候機廳空調較低,抵達成都後,一冷一熱,第二天便熱傷風感冒,像是下馬威,加上時差,休息了好幾天才緩過氣來。
這回我邀請了臺灣表姐來成都小住。海峽兩岸曾隔絕30多年,我們80年代末才互相找到,此後幾十年保持珍貴的血緣親情。表姐說,成都再熱,但比起臺灣屏東的高溫溼熱,沒啥可抱怨的。
她到達的第二天,我們便去人民公園喝茶,人民公園內的“鶴鳴”茶社是百年茶鋪,名滿天下。那天是週末,更是一位難求。我們很幸運找到了臨湖的茶座,濃蔭如蓋的大榕樹下,十分蔭涼舒適。湖中,人們划著小船,撐着太陽傘,悠閒地蕩漾水上。
端起三件套蓋碗茶,掀開杯蓋,輕吹一口氣,撥開浮葉,但見湯色清亮,茉莉花茶的香氣撲鼻,口感清新醇和,微苦中帶着絲絲清爽,細品之下則有淡淡甘甜,給人寧靜與放鬆:輕啜一口妙滋味,忘卻塵世俗紛擾。
在成都露天茶社喝茶,人們翹着二郎腿,既乘涼也“衝殼子”(聊天)。我和表姐聊起她的爸爸和我的媽媽,他們是手足兄妹,曾從內江牛佛鎮老家來成都求學。舅舅後來考上筧橋空軍學校,然後去了臺灣。舅舅每個週末都要接我媽媽外出遊玩,舅舅就讀的少城中學,就在我們現在喝茶的人民公園附近—當年叫少城公園。也許他們兄妹也曾像我們姐妹,同樣坐在這裏乘涼喝茶?只是,時間閃回到上世紀的40年代。
成都的夏天,白天炎熱,晚上常常下雨。一場陣雨,暑熱盡洗,空氣變得清涼。我和表姐盤腿坐在6樓飄窗,小几上,一壺茶,兩隻杯,姐妹相對喝茶、聽雨、說些閒適的話,心裏清涼自生。窗外珠簾似的巴蜀夜雨,落下去,敲打在這老城區殘存的青瓦屋檐上,如大珠小珠落玉盤。
深夜迷糊中,瀟瀟雨聲,煞是寫意。我起身查看客廳窗戶,見斜對面小巷,濃密樹蔭中透出幾盞白亮街燈,像舞臺上的聚光燈,照出迷濛的細雨絲絲。雨天深夜的小巷靜謐安寧,真想走下去,融入這如詩如畫的夜色之中。
2,我在青城後山等你
青城山是成都後花園,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後山兩部分,前山看人文景觀,後山享自然風光。表兄在青城後山有度假屋,正好約了我和臺灣表姐去避暑。我們上午從成都驅車出發,大半個小時,到達青城前山,在一間農家樂餐館午餐,計有麻辣土雞、夫妻肺片、藤椒魚片、粉蒸牛肉、麻婆豆腐等等,久違的地道川菜,讓我久居海外的四川胃得到熨貼的安慰。表姐怕麻辣,爲她備了碗白開水,她涮了涮地吃,也吃得津津有味。
午餐後繼續前行去青城後山,表兄的度假屋位於半山腰上,是一棟兩層的小樓,樓上兩邊均有寬大的陽臺,視野開闊,滿目青山,溪水潺潺。小樓側邊有很大的露天平臺,緊挨山壁修了一堵仿古磚牆,磚牆外是陡峭山壁茂密的森林,山體及大樹均做過防滑處理。露臺盡頭建有亭臺,大家在此喝茶聊天乘涼,清幽怡人,頗具唐求詩的意境:“深山道者家,門戶帶煙霞。綠綴沿巖草,紅飄落水花。半庭栽小樹,一徑掃平沙。往往溪邊坐,持竿到日斜。”
我們去了“一瓢詩人”唐求故里,就在青城山旁邊的街子古鎮,成都人夏天喜歡來這裏租屋消夏。唐朝末唐求隱居山中,王建佔據成都後,招他爲參謀,但遭其拒絕。唐求常外出遊歷,認真體味人情世態,仔細觀察山光水色,每有所得,就寫成詩句,捻成紙團,塞入隨身攜帶的大瓢中。晚年,他把詩瓢投入錦江之中漂流而去。且祝願說:“茲瓢倘不淪沒,得之者始知吾苦心耳。”其詩僅存30餘首,在《全唐詩》中自成一卷。
92歲高齡的表舅,特意陪同我們來山中避暑。表舅精神矍鑠,步履穩健。距上次臺灣表姐來成都,已相隔18年。表舅環顧感慨:我們這一家,才是真正血緣關係的家庭啊。而表姐的父親,當年就是由表舅帶到成都求學的。由於歷史與政治的原因,又由於空間與時間的距離,親友間一生相見相聚的次數也極其有限,正所謂:“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從清幽的表兄家出門,下坡走路10分鐘,便進入熱鬧的泰安古鎮。正是青城山避暑的旅遊旺季,鎮上游人如織。沿街遍佈餐館、茶鋪、冷飲店、土特產店。再往裏走,看見頗有特色的,薰得烏黑油亮的青城山老臘肉、整豬頭等露天攤位。
沿着溪流的山坡往上走,許多民宿及酒店分佈山中,山道邊有不少旅遊廣告招牌,上面寫著:“我在青城後山等你”、“我等你,就在這裡”……,讓我突然想起那深情的詩句: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