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头山

无意邀众赏,一心追残阳
个人资料
朱头山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二战中的解放乌克兰战役

(2022-04-13 21:51:07) 下一个

现在,曾经的兄弟俄罗斯和乌克兰大打出手。70余年前,乌克兰也让俄罗斯流尽了血。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1941年在乌克兰重创苏军,基辅战役苏军被歼灭60万,创下迄今为止的记录(不要拿三国演义中的数字来比较)。而1944年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即解放乌克兰的“第聂伯河进攻战役”和“右岸乌克兰战役”,红军三个月内伤亡300万,两次相加,俄罗斯为了乌克兰,光军人就伤亡500万,这个气怎么咽得下?下面详细介绍以下二战中的解放乌克兰战役!

 

为了突破纳粹德国的“东方堡垒”,苏军在第聂伯河战役付出了170万人的伤亡,在紧接着爆发的右岸乌克兰战役,苏军又付出110多万人的伤亡,直接终结了德国在南线的战术防守企图。

右岸乌克兰战役由一连串局部战役组成,曼施坦因和朱可夫这对名将再次交手,朱可夫带领苏军夺回了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曼施坦因则以劣势兵力,打出了夸张的交换比,用20万人换来苏军110万伤亡。最终,曼施坦因为了把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救出包围,不惜得罪纳粹元首,惨遭撤职。

作为1944年最惨烈的战役之一,乌克兰战役是怎样部署的?德军为什么能打出如此夸张的交换比?德军仅伤亡20万人,为什么科涅夫就敢称德国人“被踹下了悬崖”?

1944年1月,苏军统帅部的元帅和大将们得到了领袖斯大林的命令,在1944年开始对德军的全面反击,必须在年内将德国人赶出苏联,争取在1945年结束这场邪恶的战争。

这一目标是苏共领袖下达的强硬命令,朱可夫曾对这一规划表示怀疑,但是也不得不听命。领袖斯大林如此着急的原因很简单,他刚刚在11月28日和美国的罗斯福以及英国的丘吉尔在德黑兰开会,英美两国赤裸裸的“摘桃子”企图让他非常不满。

德黑兰会议基本决定了二战的结局,敲定了未来战争的走向。英美盟军将在1944年夏天于法国登陆,“支援”苏军作战。德国将在战后被分割,每个国家占领一块地方,德国侵占的土地原则上得到解放,但是谁来解放谁就拥有主动权。

这等于是“三巨头”达成共识,现在的欧洲大陆,谁先占领哪里就是谁的势力范围。在这一条件下,苏联必须主动出击,无论付出多大的伤亡,都要在英美之前拿下东欧,并消灭纳粹德国。

苏军在1944年的综合战斗力已经超过德军,美国的大量援助更让苏联如虎添翼。截止1944年,美国援苏物资高达100多亿美元,仅飞机就有15000多架,苏联工业全心全意投放到武器制造上来,解放了大量工厂的生产力,直接投入军队。其次,德军在乌克兰两次大败,损失100多万军队,核心战斗力无法补充,军队人数和武器装备都严重不足,战斗力大不如前。

1944年1月,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爆发,苏联120万人打退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德军首尾难顾,无法支援,退往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这是第一次“斯大林突击”,在这场战役后半段时,苏军在第聂伯河右岸集结240万人,发起解放乌克兰的全面攻势,苏联称为“第二次斯大林突击”。

乌克兰右岸战役在第聂伯河战役之后爆发,前两个月里苏军用170万伤亡的代价,打穿了德国在第聂伯河沿岸的堡垒。此时在乌克兰,南方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盘踞在喀尔巴阡山脉以东,守护着乌克兰的矿场、农田和罗马尼亚的石油。

苏军统帅部决定用4个方面军,把南方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穿插分裂,计划将南方集团军群赶到“乌克兰-波兰”边境,将A集团军群赶到罗马尼亚境内,解放乌克兰西部。苏军高度重视这次进攻,乌克兰第1、第2、第3、第4方面军协同作战,统帅部派遣朱可夫元帅和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去一线督战。

这场“右岸乌克兰战役”全称为“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战役”,它是由一系列战役组成的。因为其机械化部队大纵深穿插、包围的战术,也被军迷称为“苏联版巴巴罗萨行动”。

苏联四大方面军共240万大军,各型火炮3万门,坦克、自行炮2000多辆,战机3000多架。对手德军两个集团军群人数80多万,有各型火炮1万门,坦克、歼击车600多辆,战机1000架。如果仅仅用双方军力对比,德军输得不冤枉。

了扩大第聂伯河岸的登陆场,瓦图京将军率领乌第1方面军跟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在基辅血战,成功解放了基辅。并且在之后的“日托尼尔-别尔基切夫战役”里消灭德国第48装甲军,打垮党卫军帝国师和元首师,拱卫了基辅和第聂伯河登陆场。德军此战伤亡4万多人,损失坦克200多辆。

1944年1月,日托尼尔-别尔基切夫战役胜利,苏军在第聂伯河弯曲部北侧形成前凸。科涅夫将军的乌第2方面军在南部的“基洛夫格勒”发起进攻,成功解放这座城市,并渡河追击德军。第聂伯河弯曲部的科尔松一带有十万德军盘踞,因为纳粹元首“不许后退”的命令,这些德军在苏军进攻后处在被乌克兰第1、第2方面军包围的危机之中。

紧接着,苏军在1944年1月发起“科尔松-舍普琴夫斯基战役”,德军称为“齐克塞战役”这是一次小型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将10万德军死死围住,德军最后发起突围,损失6万人才得以逃脱,炮兵上将施特莫尔曼战死沙场。

在瓦图京和科涅夫鏖战科尔松时,南部的乌克兰第3、第4方面军也发起了尼克波尔-克里沃罗格战役。在2月下旬打败德军,切断了德军和克里米亚半岛的联系,让守卫克里米亚的德国第17军成为“孤儿”。至此苏军全部越过第聂伯河,从基辅-切尔卡瑟-尼克波尔1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全面进攻。

1944年3月,苏军开始组织春季攻势,此时瓦图京将军不幸在1月被乌克兰游击队偷袭,2月末伤重而死,朱可夫接手了乌克兰第1方面军。这里要提一下乌克兰反苏武装,这只武装反德,反苏,反波兰,其代表人物是现在被誉为乌克兰民族英雄的斯捷潘·班杰拉。1941年6月德军入侵苏联后,班杰拉于6月30日在受到德军围攻的利沃夫发表《乌克兰独立宣言》,但随即被德军逮捕,并加以软禁。

1942年初,反抗军调整策略,转入地下,尽量避免与德国发生冲突,而将苏联作为主要敌人,加速建立武装组织,于1942年10月14日正式建立了乌克兰反抗军,以班杰拉为政治领袖,在德国占领下的乌克兰各地展开活动,其主要作战对象是苏军游击队,但在1943年2月后也同德军作战。反抗军的成员多数来自德国在占领区组建的乌克兰辅助警察,根据德国情报部门估计,反抗军在1943年11月达到20000人的规模,到1944年夏季约有30000人,也有资料显示最多时达20万人!

尽管乌克兰反抗军对外强调其反纳粹德国的立场,但在战争中他们与德军的勾结远多于对抗,其很多成员本来就是德国扶持的乌克兰辅助警察,还有部分人员在1943年加入了党卫军第14“加利西亚”师。相比德国人,乌克兰反抗军对苏联和波兰的态度则是势不两立,你死我活,被苏联游击队视为除德军之外最为穷凶极恶的敌人,特别在战争后期,乌克兰反抗军直接沦为德军的帮凶,不断对苏军进行袭扰,还意外地抓住了一个大人物。1944年2月29日夜间,苏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瓦图京大将在转移途中因为能见度差,与警卫部队失去联系,在一处岔路与乌克兰反抗军遭遇,在交火中瓦图京腿部中弹,随后被送往基辅治疗。由于前线医疗条件较差,瓦图京的伤势恶化,严重感染,即便进行了截肢手术,仍于4月15日去世。此外,乌克兰反抗军还坚持其极端民族主义立场,在加利西亚地区对波兰人实施种族清洗,制造了多起屠杀事件,造成10万波兰人丧生。二战后,反抗军继续活动,在1947年3月伏击并射杀了时任波兰国防部副部长的波兰裔苏军将领卡罗尔·希维尔切夫斯基。

再回到苏军战役进程。苏军开春后组织了4次大规模进攻,分别是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夫策战役,著名的“胡贝口袋”就发生在这一战役中;此外,乌曼-博托沙尼战役,消灭德国乌曼集团;别列兹涅戈瓦-斯尼吉廖夫战役、敖德萨战役则解放了乌克兰南部。

在这四次战役中,德军和苏军都暴露了相当严重的问题,德军前线部队重火力不到苏军一半,而且在泥泞的春泥里步履蹒跚,被苏军坦克部队分割围歼。而苏军因为轻敌冒进,以及步坦协同、步炮协同不善等问题,导致大量士兵伤亡。

在切尔诺维策攻势中,刚接手乌第1方面军的朱可夫就因为不了解军队情况,轻敌冒进,差点被德国坦克部队反推回来。苏联在整个战场上出动了6个坦克集团军,但是此时苏军指挥官不熟悉大军团的坦克作战,让坦克军充当“尖刀”的角色,让大量坦克失去步兵协同,被德军成批击毁。

曼施坦因看着数倍于自己的苏军杀来,他的战术跟莫德尔1942年死守勒热夫突出部相似,即用弹性防御诱敌深入,放苏军前锋进入纵深,然后用精锐装甲师分割消灭敌人前锋,然后防守反击。但是和德军士兵死一个少一个,坦克毁一辆少一辆不同,苏军的预备队仿佛源源不断,德国人耗不起。

纳粹元首此时不听前线将领的任何意见,他的命令只有“坚守”两个字,一些前线的将领受到威胁,无故撤退会被撤职,撤退而且军队覆灭,将领则会被军事法庭审判。

德国将南方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改名为南、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在切尔诺夫策攻势和斯尼吉廖夫战役里被苏军分割,逃往波兰和罗马尼亚。与苏军气吞万里如虎的进攻相比,德军可以用“疲于奔命”来形容,在胡贝口袋突围成功后,纳粹元首免去了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集团军群司令职务,让自己的爱将——“纳粹救火队员”莫德尔元帅来接任这一职位。

东线战场南翼的塌方式失败,让纳粹元首最为紧张。毕竟乌克兰西部和罗马尼亚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原料来源,按照1944年4月的局势,苏军在夏天就会打进罗马尼亚,罗马尼亚政府的立场已经开始松动,罗马尼亚的投降只是时间问题。

直到1944年4月17日,苏军取得战略胜利,右岸乌克兰战役宣告结束。

苏军在前后长达4个多月的战斗里伤亡110万人,这个巨大的伤亡在二战中位列第二。苏军的伤亡以步兵为主,因为战术不当,苏军“步兵攻坚”的传统还未改变,很多士兵死在了德军的工事前。虽然在大规模战役中德军难以取胜,但是小规模遭遇战都是德军处于上风,战后苏军一线的编制亏空很大,步兵师的缺额达到一半。

德军和罗马尼亚仆从军伤亡25万人,400多辆坦克被毁,2000多辆汽车被抛弃。德军在劣势中打出1:4的战损比,这是很多德国军迷和苏军军迷争论不休的话题。但是若从东线战略上看,德国正式从此战开始跌落悬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llarry 回复 悄悄话 苏联那种乌拉冲锋 ,一场下来,不死一万人都不好意思向上报
朱头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全球战略' 的评论 : 资料来源不同可能是我们数据不同的原因,苏联以前总是缩小损失数,而西方多采信德国的数据,又有点夸大苏联的伤亡。俄国在1991-2010披露的数据还是比较靠谱的,本文数据多采用那段时间的俄国数据。苏联到1944年,在武器方面,特别是空中优势非常明显,还死了那么多人,说明苏联的指挥官确实太粗鲁,不把人的性命当回事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头山兄最近也对战役学有兴趣,点赞!早年(1986)愚作《苏德战争战役简史 1944》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7065/202006/14257.html 讲到过乌克兰战役,苏军损失很大,但好像伤亡未达到300万人。今年(2022)愚作《基辅战役》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7065/202203/158.html 谈到在1941年“红军100万大军灰飞烟灭(其中60万人被俘!)。这是到那时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歼灭战,被歼被俘人数破了记录。”苏德战争中,苏军伤亡人数即使在苏军打胜的战役(如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柏林等)都超过德军伤亡人数。在1943-1944第二次基辅战役中(乌克兰战役之一部),德军伤亡20,000人,苏军伤亡120,000人,德军打出1:6的交换比,比乌战役的1:4交换比更厉害。所以,俄熊打仗伤亡率高是一贯的“优良传统”

Timberwolf 回复 悄悄话 战损比从不是党军衡量胜负的因素。世界上也只有苏军和中共大肆宣传美化极力推介马特洛索夫董存瑞黄继光这样的英雄。能与之相类比的也只有某些恐怖组织"xx处女在天堂等待"的招募方法。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