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施行的是快乐教育,孩子们在学校就是玩,什么都学不到!”
“北美的孩子数学基础很差,你看好多5,6年级的孩子计算1/2 + 1/3 , 答案竟然是1/5!”
“你看每年的奥数国家队,队员大部分都是华裔孩子中国人最聪明!”
“谁谁家的孩子很厉害,小学3年级都已经开始学习高中的内容!”
在上述的大众印象中,我们还经历了如下的现象:华人会成为硅谷大公司里面优秀的工程师,但很少有华裔能够成为优秀的创业者或者高管;中国在几十年间出现了大比例的奥数金牌获得者,但至今没有人杰能够获得菲尔兹奖。
于是有些人将这种情况归结为"种族歧视"、“印度人更团结”、“华裔文化更矜持稳重” 等等....但是这些看似有道理的辩解是不是主要原因呢?
北美的大部分华裔父母都在国内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且是其中的佼佼者。国内的教育体系属于应试教育,父母们作为应试教育下的成功者,自然会在自己子女的教育环节中采用自己的成功经验作为要求与判别标准。反映出的问题是:过度强调学术成绩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过度依赖测验和考试成绩来评判孩子的学术能力;对孩子在学术上某些不均衡发展表现出过度焦虑。
对照中加两国的教学方式,华裔家长经历的多是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注重知识的灌输与传授。教师是权威,是知识的主要提供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学成果更注重知识传播。主要通过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记忆来实现知识的获取。教学手段采用工厂化、标准化学习。学习内容和进度由教师主导,学生按统一标准学习。同时轻视学生主动性。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较少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快速地传授大量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基础解题能力,适应应试教育的要求。但是较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对知识缺乏深刻的理解和应用,导致学生疲劳甚至厌学,不利于人格和思想的发展。
加拿大的教学方式多采用灌输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的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教师以提问为主导。教师通过设问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发现问题。这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式以引导学生探究为主。教师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与发现,而不是直接提供答案。让学生在思考中体会知识与技能。这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与创新能力。 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充当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主动思考与探究来建构知识,教师只起支持和引导作用。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启发式教学需要提供开放灵活的学习环境,课堂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不局限于教师讲授,还包括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给予学生自由探究与选择的空间。这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和个性化发展。教师有很大的自由度,根据学生反应调整教学。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反应,根据学生的需要与兴趣来调整教学方法、进度和内容。这可以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加拿大的教学更侧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但是,这种教学方法本身也有相当的难度与限制。教师本身需要有较高的授课技能与灵活性。课程安排需要较大的灵活余地,这可能面临一定的实施难度。不同的学科与学生可能不太适宜这种教学法。对有些学科来说,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也很重要。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也比较难度大。学生在gifted班级会接受到更多的启发式教学,在普通班级的灌输式教学会相对比重大一些。这种教育方式通常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技巧,不容易适应应试教育的要求。
华裔父母在看待孩子的本土教育上,一定要认清以下的现实。中国和加拿大在教学方法和方式上存在大量不同点。
1. 教学方法:
- 中国:传统上,中国的教学方法倾向于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灌输知识和记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比较常见。然而,近年来中国中心城市的部分优质教育机构致力于推进更多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批判性思维。
- 加拿大:加拿大的教学方法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在加拿大的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鼓励学生通过问题解决、合作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和理解。
2. 学生参与:
- 中国:传统上,中国的教育系统更加强调纪律、听从和记忆,学生通常被视为被动的知识接收者。
- 加拿大:加拿大的教育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学生被鼓励提问、合作、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扮演着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思考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3. 评价方式:
- 中国:在中国,通常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传统的教育系统更加侧重于对知识记忆和应试能力的评估。
- 加拿大:加拿大的教育更注重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包括项目作业、小组合作、展示和口头报告等。教师会综合考虑学生的多个方面,包括知识、技能、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
因为这两种教学方法代表了教学理念的两种截然不同倾向,前者注重知识传授,后者注重能力培养。如果华裔家长使用应试教育的标准化考察来要求加拿大的孩子,成绩自然无法与单纯接受填鸭式教育的学生成绩媲美。
并且北美不是华裔父母经历成长的环境(金字塔型的社会),不“卷起来”就要面临阶层降低的风险。北美的教育目标首先要将孩子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在成为公民的基础上具备基本的劳动能力。这些是作为一名北美社会人的基本。
比如说,作为一名北美人要具备如下道德品质:合格公民应具备尊重他人的权利、尊严和多元性的品质。他们应尊重他人的观点、文化背景和信仰,并以包容的态度对待不同的人群;合格公民应主动承担起自己的公民责任,包括遵守法律、参与社区事务、投票和参与选举、服从公共秩序以及尽力为社会作出贡献。公平和正义:合格公民应支持和追求公平和正义。他们应反对歧视和不平等待遇,并努力为所有人争取平等的机会和权益。合格公民应以诚实和诚信为准则行事。他们应遵守承诺、诚实守信,并遵循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合格公民应关心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和改善社会环境。他们应对社会的需要和问题负起一定的责任,并为社区和社会的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美10几年的义务教育中的很大部分内容就是为了能够将下一代塑造成为上述的成年人。这样的人在几十年前的中国也许被称为“楷模”,在北美也许只是普通人中的一员。
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或许具备了很朴素的善良、慷慨、同情或关爱。但北美已经用10几年的系统化将这些观念映刻在骨子里,并足以应付相当复杂的涉及道德伦理的局面。举一个很常见的例子:当北美的高年级课堂上进行涉及到“公平、公正、平等”这类具备深远意义的概念的谈论时,华人学生常常哑口无言,滔滔不绝的往往是本地白人黑人孩子们。这可能跟华人孩子们的父母有很大关系。他们的父母更关心孩子能够展示出的学术能力。他们的父母认为孩子的道德品质建设只要靠原生家庭的正面影响就足够了。孩子们用不着深入相关的理论建设,不用读卢梭、不用读杰斐逊。但是,不精熟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源流就从根本上断绝了成年之后进入社会文化领域的机会。华裔孩子或许能够凭借学术能力,成为一名很好用的“工具人”,但也仅此而已。
总之,教学方法与方式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方式有不同的优势和局限性,诞生于不同的社会土壤,适合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需求。因此,没有一种教学方法与方式是绝对的最好或最坏的。
同时,父母在子女教育中常常会运用自己在应试教育下的成功经验,并将其作为要求和判断标准。这是因为他们可能认为这种经验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关键,并希望通过相同的方式帮助子女取得类似的成就。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尽管父母的成功经验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从国情出发,将其直接应用于子女身上可能不一定适合。
在教育子女时,父母可以考虑以下几点:了解子女的兴趣和潜力,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优势领域,并支持他们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目标。尝试提供更多元化和综合的教育体验,包括艺术、体育、社交技能等方面的培养,以促进子女全面发展。鼓励子女进行探索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有助于他们在未来应对不同的挑战和机会。与子女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关注和目标。尊重他们的意愿和兴趣,并与他们合作制定适合他们的学习计划。
最重要的是,父母应该保持灵活的心态,愿意适应变化,并在子女的教育中提供支持和指导。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和独特的需求,关注他们的整体成长和幸福感,而不仅仅是应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