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华人lee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香港】农村人梦寐以求的天堂,穷人的“楼上楼下”

(2025-08-13 19:58:46) 下一个

【香港】初尝资本主义生活:我是广东客家人在家乡时最远没走出十里地,初到香港从农村人一下子变了城市人还真有点不习惯,人生路不熟什么都不会一切空白样样都必须从头开始,最基本的连香港话都不会说听也听不懂。那年代行街都要查身份证,没有身份证做什么都不方便,当务之急首先要搞张身份证。

成年人申请身份证要有亲人担保、保人还一定要有固定工作和住址,还必须本人亲自去申请、领取。由于避免烦杂手续我俩先申请儿童证,申请儿童证比较容易不用本人亲自去,所以托在政府工作的堂兄帮忙,堂兄是我伯娘读大学的养子亲哥哥,他们一家在解放前就移居香港,堂兄一家和老板娘经常走动,也经常在洗衣房出入。我俩最后每人搞到了一张儿童证,我做儿童证时虚报17岁,比真实年龄少报三岁,从此之后一切证件都少了三岁,如此算来我还不到八十呢。

我到了香港后第一感觉香港没有想象中美好,也不是农村人想象中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富人才能享受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穷人的楼上楼下只有笼屋了,笼屋也有楼上楼下,三、四层陆架床每人住一层。电话?在当年私人很少有电话,除非富有人家,当年要装个电话光排期就要排上几个月,两家人合用一条电话线的姊妹线就会快许多。电视就不提了,当年全港只有一个丽的有线电视台。

当年能有电视的家里非富则贵,电视离普通人有如十万八千里之远,那年代贫苦大众有个收音机就不错了。大约在六十年代尾才有无线电视,那时还出现过三用电视机呢。七零年我买了一架14寸三用电视机,三用是那三用?有线、无线、第三是什么我到现在还没弄懂,当年三用电视机是新产品,卖电视商店都大字标明三用电视机。

我在香港十一年亲身体会后,才知道香港是怎么回事,我亲见60年代香港住房条件之差,山坑小木屋到处都是,上下床位铁网围绕的笼屋大行其道,和我一起到港的兄弟父亲就长年住在笼屋里,那年代徙置区房子算是穷人最好居所了,我在大坑东徙置区姑姑家住了一年多。那年代住木屋要到街边排队轮水,我住了几年木屋,九龙湾木屋区和乐意山木屋区。从点点滴滴看起來,我没有觉得香港是天堂。

在当时等级浓厚的香港,政府对待大陆仔和本土人是分得很清楚的,就拿护照来说,当年大部分偷渡佬大陆仔是享受不到黑色passport的,要出国旅游只能拿绿色护照CI,Hong Kong Certificate of Identity。我相信当年大部分大陆仔是连CI都没有,更别说黑色护照了。也是,穷人要这些不能食又不能穿的东西有何用,两餐温饱都难解决那还敢想出国旅游,我个人觉得在任何时候出国旅游都是有钱人的玩意,穷人只有做做梦或者晚上梦游一下罢了。

我到英国工作也是拿绿色CI,偷渡佬大陆仔在港英年代只能享受三等公民待遇,香港殖民时代白人至上,天堂人〔原居民〕次之,天堂人能享受到黑色passport,偷渡佬大陆仔是否能算三等居民还不一定,还有阿差〔印巴人〕夹在其中呢?偷渡佬大陆仔想拿黑色passport做梦去吧,除非你有钱,老话有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