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onald Coase 是诺贝尔奖经济学得主,这本书2012年出版的时候,他已经一百零二岁了。所以有书评说,这本书汇聚了 Coase的百年智慧。转年他就去世了。其实再能干的百岁老人,又有多大精力写这本书呢。这本书很多翔实考证,内容有两百页,文献考据列了额外的六十多页,大部分功劳应该给Coase的学生,这本书的合作者,王宁。
这本书值得一读。我印象深刻的有几点:
1. 这本书是中国建国七十年的历史总结回顾。一方面惊讶于作者细腻的记录,有时候甚至觉得过于冗长;另一方面又感到这是难得一见直白的历史,让人痛心的是居然要读英文的中国历史才能窥见全貌。建国七十年来,很多不可说的事件,很多不可发表的评论,导致了思想的贫瘠。七十年来屡次社会巨变,历史和现实的激烈冲撞,文化伦理的剧烈变迁,本来应该是文艺巨著的土壤,也是学术研究的试验田。比如法国大革命,雨果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悲惨世界;夏天看“乌合之众” ,也是这样的群众运动总结出来的大众心理学名著。可惜的是,在苦难之后没有总结,思考,反省;没有结出思想的硕果,人民的苦都白受了。更有甚者,从来没有反省,没有斩钉截铁的黑白分明的论断,因此重蹈覆辙,也是計日可期。至今还能看到网上有各色人等为了大跃进有没有死人而争论不休。看多了中文书,有时候觉得更习惯中国人混沌一片的争论方式,忽然看见这书直陈论点,还真有点不习惯。而这论点是经过大量事实数据推断出来的,所以不是言之无物的主观,而是让人信服的。
2.在讲述历史之余,这本书也穿插各种经济学原理,还有经济政策的细节。比如改革开放后,提高给工人的incentive,才有干劲;比如改革开放中的各种价格,税收政策。过去四十年中国人的发展殊为不易,然而作为没有经历过苦日子的人,已经习惯了飞速发展,take it for granted, 没有意识到改革开放经过了多少沟坎。这些沟坎既有人们头脑的僵化所产生的各种阻挠;也有为天下先的不知所措。领导这样一个大国走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又能如此成功,幕后有很多努力辛苦。这本书给了邓小平高度评价,他是极端反对回到文革的旧路,说的很多话,今天读了有触目惊心之感。比如他说的要开放国门学习外国经验,不要封闭;要私营经济;要民主法制;要警惕左倾危险。。。
3. 书里面提到了改革开放之后的“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反反复复的拉锯斗争。这真让人惊讶,即使激进如邓小平,反复提醒人们不要走回老路,却也一直坚定不肯放弃奋斗一生的社会主义理想,虽然他有很多发言承认过去的错误。中国行的是资本家路线,打的是社会主义旗号。不论是毛泽东还是邓小平,他们都提到要实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奉行“实用主义”,好用的就拿来用。可以走资本家的道路,却不能承认资本主义,也是这一实用主义的反应。
4.中国为何被定义于资本家,还是因为私人经济和市场化。中国的改革开放相比于苏联东欧,就是因为中国一方面改革国企,一方面也鼓励私人企业发展,苏联东欧都没有那么蓬勃的私企,只能拿国企开刀才会造成今天俄罗斯沦为二流国家的困境。而中国刚一开放,一穷二白,急切需要资金起飞,蜂拥而来的首先是港台商人。商人都是逐利毋庸置疑,但是华人要是没有血浓于水的观念也不会回到大陆置产。大陆刚刚经历过荒谬的文革,有何信誉可言?还是靠了“自家人”的鼎力相助。这些港台商人带来资金,技术,先进生产力,培训工人,给大陆奠定了发展的基础。然而今天,大陆和港台也快成仇了,因为在富裕的大陆人眼里,他们就快沦落为穷亲戚了。
5. 除了金钱资本,书里面提到人才也是另外一项资本。中国的腾飞,得益于高质量的劳工。今天中国总是讲产业升级,要想进到下一个层次,人才需要更上一层楼。过去几十年间中国大学和经济一起发展,但是并不能满足下一个阶段的要求。这本书最后一章,谈到了中国大学受到很多控制限制,不能提供高级人才;因为人才的繁荣必须来自思想的解放。能带领中国进入下一个阶段的人才需要创造力和开阔的眼界。
就在今天,斯坦福科学家自杀的消息传来,新闻里说到这位科学家所看重的价值观包括“人人平等““自由”。而当年弃暗投明,报效祖国的钱学森,八十年代接待cal tech旧友,提到生活水平提高,但是人民不觉得幸福。温家宝最喜欢的经济学家Adam Smith,在谈论经济的书里的有一段话,关于什么是幸福,似乎把这本书又拉回了主题:不能单纯的讨论经济发展,衡量经济发展应该包括人的幸福感,而一个“幸福”的人,健康的人才能进一步推动经济。
然而考虑到中美两国人民思维方式的差异,巨如天堑,这本书的最后一章,是很难被红旗下长大的中国人民接受的,必然要被归为“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唧唧歪歪,或是一直唱衰中国的恶意论断。改革开放四十年,中美的隔阂越来越深了。各种不信任的前提下,已经分不清最后一章是善意劝慰还是恶意诅咒。
如果问今天大陆人民什么是幸福,我相信富裕的,民族自豪感爆棚的国人会用“买买买”,或者“厉害了我的国”来回答。在很多人眼里,有钱就是幸福了,谁让我们是信奉实用主义的中国人呢。但是扪心自问,钱买不到一切,钱再多,不一定有真正的幸福感。幸福与否,真的就应该是衡量经济发展的另一个标准。这本书出版在2012 年,再过20 年询问中国人什么是幸福,答案会不会不同呢?
这本有些敏感内容,只不过就是关于党的历史而已。读这本书本来只是和三五好友一起,然后在微信上交流读后感。无奈的是,这两年经历了微信上种种严格限制,甚至有朋友回国有很惊吓的经历,大家都纷纷陷入了自然而然的自我审查。邪恶的力量无远弗界。所以更要为这本书写一个书评。推荐,值得一读。
祝新年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