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读书笔记:诺贝尔奖“ Never Let Me Go”

(2018-06-19 22:02:00) 下一个

 

作者石黑一雄,6岁时(1960年)随父母移居英国,1982年出版第一部小说,2017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Never Let Me Go2005 年的作品。

诺贝尔奖有没有偏爱这些有多种文化背景的作家?比如中国人郁闷的是,有无数传言诺贝尔文学奖要颁给真正的中国本土作家,例如沈从文,然而机缘不巧,第一个得奖的却是移居美国的华裔作家高行健。有多种文化背景总能带来新鲜的视角,但是也会被诟病写哪个文化都不地道。石黑一雄的头两部小说都以日本为背景,尽管那个日本于他也非常陌生,只是他在想象中构建的。但是之后他的作品就都以英国为背景了,我觉得他的风格很英化。

这本Never Let Me Go被列为科幻类,然而真的把它当成科幻又会觉得失望,因为科幻的细节不多,只不过是石黑一雄构建了一个虚构的荒诞时代,这个科幻故事发生在90年代,因此让人既觉得不可思议的疏离,又恍惚真的曾经发生。

书以第一人称描写,” Kathy,是一个照顾捐献者的人。Kathy回忆起八十年代他们在一个寄宿学校长大的童年时光。这个寄宿学校仿佛就是一个普通的学校,孩子们一起画画,做游戏,有时候欺负与众不同的孩子,小女孩之间也有各种drama。一段寄宿生活的描写让人想到呼啸山庄:北风呼啸,冤魂飘荡的原野上的恐怖夜晚。

然而当有一天孩子们说起自己的理想,一位老师终于忍不住告诉他们,他们将来不会实现梦想,不会去美国当演员,他们的未来早已经决定,就是捐献器官。原来这些以“A”“B” 26个字母为姓的孩子是克隆人。

虽然有这样的伏笔,他们的寄宿生活依然平静普通。Kathy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小伙伴Tommy,却和另一个女孩Ruth成了伴侣。这三个人有表面看来纯真却暗藏心思的关系,有心机,嫉妒,背叛,然而哪个少年不怀愁呢,这也仍然似乎是普通人的故事。

故事慢慢推进,他们长大,一起离开寄宿学校,一起在一个叫Cottage的地方,一起去看疑似为Ruth 提供原来基因的人,看到她在办公室里工作,那是他们一辈子向往,却不能企及的地方。

然后当RuthTommy开始器官捐献,一直平静的故事开始发生变化。有些人一次捐献后就会死亡,有些人能承受三四次捐献。这些人交流所见所闻,依然平静,说的好像是一头猪能贡献几次肉。

Ruth的健康恶化,终于向Tommy和Kathy忏悔,也希望他们能在一起。她听说原来的学校只要真心相爱的人就能被赦免捐献,希望TommyKathy能一起得到这种赦免。

Kathy哭着说太迟了。什么太迟了呢?因为Tommy已经经历第二次捐献,还是年轻的纯真眷恋已经不在?然而两个人终于决定放手一博,找到神秘的“Madam” 提出请求。

故事的高潮就在这里,洋葱层层剥开,越来越让人愤懑的现实都在眼前:他们过和普通孩子一样的生活,是为了证明这些克隆人也有灵魂,因此政客名流被感动,纷纷支持(原来提供器官的克隆人这个项目是被广泛支持的);直到一个科学家要研究出超级婴儿,大家觉得受到威胁才开始失去支持(克隆人的命运身不由己);Madam说你们不知道我们都为你们做了怎样的努力,别的克隆人的生活比动物也差不了多少, 而你们幸福太多(一个对生活没有自主安排的人,有灵魂就不痛苦?比猪生活得舒适一些就是幸福?)。在这样完全冷酷的对话后面,Madam似乎又有悲悯,她总是说你们这些可怜的“creature”creature这个词用在这里很妙。然而不管Madam流下的泪水,KathyTommy还是被拒绝了。

Never let me go(别让我走),就是Tommy所说两个人站在激流中,不管多么努力,也还会被分开。Kathy总是淡然接受命运这条河流的安排,她有洞察力和真切的同情与关怀,她没有未来也丧失了过去(学校已经不在,一起长大的小伙伴纷纷分离),即使命运屡屡不公,她也没有愤怒和反抗。让人想起石黑一雄在另一本书长日将尽里描写的管家,保持职业的尊严(dignity)到近乎丧失人性地步。那本书里石黑一雄说,最好的管家在英国,因为只有英国人能冷静自持,不受情绪影响。这样淡漠淡然,在命运里随波逐流的英国人,贯穿了这两本书。然而他们并不是盲从愚昧;在洞察世情之后,还能如此超然的逆来顺受,让人格外的被触动。

Tommy笑着和Kathy告别,说他小时候做游戏跑步的时候,总是想象自己在水里游泳。这或者就是他对Kathy的鼓励,面对命运的激流,只能用想象来麻痹自己。

只有最后Kathy独自在荒野中怀念Tommy,才能看出一贯被动接受命运的Kathy,对Tommy也有炙烈的情感。然而这情感只是一瞬,Kathy将要面对自己的早已被决定的命运。

红楼梦里说林黛玉虽不是号啕大哭,但越是这样无声的哭泣,越是厉害。这便是我看了这书的感受,也是石黑一雄的动人之处。于无声处听惊雷,细细体会看似平静河流下面的暗流汹涌冰冷,更觉惊心;先抑后扬的手法,石黑一雄用得如火纯青,也没有让读者失望。

更残酷的是克隆人的故事并不陌生,这个故事可以套在几百年的黑人和美国印第安人的身上,也可以套在今天的动物加工厂。那些规定养殖的动物必须有多大多大的空间,听起来和Madam一样虚伪吗?这些用生命给人类提供蛋白质的动物真的没有灵魂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五梅 回复 悄悄话 这本书十分悲剧,读完的感受与读卡夫卡的《变形记》一样难受,再不想碰一下。同时为作家的神秘莫测的头脑和创作力叹为观止。
cng 回复 悄悄话 这样的悲剧应该不会真实发生。因为可以把器官干细胞种植到动物身上,成熟后移植。但是这样的想法也遭到了政客的极大反弹,不过他们关心的不是动物的福祉,而是害怕出现耸人听闻的“人兽杂交”。
乐学乐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石假装' 的评论 : 希望村上春树能早日得奖。我也是因为他得奖才开始看他的书,才意识到好莱坞二十多年前就把他的书拍成过电影,长日将近( the remains of the day), 得了好几个奥斯卡,没准石姐也看过呢。
石假装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介绍。后面的评论更是贴切易懂。他得奖后日本才开始宣传他,以前很少有人知道他。日本的书店每年都等着村上春树得奖,每年都尴尬。石黑一雄和村上是好朋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