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人聪不聪明,中国人喜欢讲有没有“悟性”。其实这个“悟性”是一个很玄概念,它不同于“理解力”。理解力只限于一些可以通过讲解而理解的事物,以及可以通过学习而得到的知识。而悟性则是一种教不会学不来的能力, 就像人的聪明不是学来的,而是与生俱来的。
有些说不明白,讲不清楚的东西,就要靠人的悟性。虽然先哲们给后人们留下书卷浩瀚万千,但真正能读懂的,能够悟到先哲们想表达的却不多。不要说像老子的《道德经》和孔子的《论语》这样高深的著作,就连对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一百个人去读,也会有一百种不同的理解。
其实,所谓的“悟”和聪明不聪明根本是无关的,纯属个人的心理感觉和个人的心灵境界。本猫的悟对别人来说,有可能产生共鸣,但也可能什么都不是,甚至是笑话。而别人的悟对本猫来说,也一样。一个人在某个人生阶段,因知识的汲取,重大事件的经历,甚至一件小事,朋友的一席谈,一句话都可能触发你的一个飞跃性的认识。但无论是什么阶段,无论他人或你自己后来认为错了的“悟”,只要当时自己看来合“逻辑”,并“融会贯通”,能使自己心灵和谐,健康向善,那就是一个美好的境界。
和悟性非常有关系的是信仰。悟到人生真“道”的人才会有信仰,因为信仰不是建立在理论和逻辑上的,信仰的建立不是一定需要理解的,信仰是建立在悟性上的。信仰是个人的事!一百个人可以有一百种对上帝的悟,对菩萨的悟。如同对爱情,对生命,对生活的看法,人人各别,毫不奇怪。悟道之人,他的个人内心就会一贯和谐。
人们对于许多事物的看法,包括个人的信仰,都是可以交流的,但可能无法去做评判。要说服别人不是不可能,总会有人产生一定的共鸣,然而要把自己的观念作为标准推广则是大不悟的表现。真正悟道高僧,一定会肯定别人对佛的不同“感悟”而不设唯一标准。悟性高的传教士也会肯定不同人对上帝的理解,而不是他自己的唯一定义。
人心是软弱的,即使对于有信仰的人来说,信心也是会有时高有时低,有时强有时弱,而悟性的提升会对信仰有更坚定的作用。正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悟是没有止境的。对于我们思维能力有限的人来说,没有“彻悟”只有“更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