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静水流深-经营汇丰的秘密
我们知道汇丰是皇家特许银行。不光是它,丽如,麦加利,有利都有皇家特许状。特许什么呢?不是说自由贸易吗?有人有钱就可以开银行,丽如,汇丰都是先开业,后得到特许状的。[1]特许了之后你就加入了那个网。变成了加盟店,成了帝国财政部和英格兰银行的派出所,必须执行帝国的经济政策。一个,要垄断汇兑,这不难,没有英镑你根本汇不出钱去,而英镑只有这几家英资银行里有。二个,要无限制地供应英镑,所谓特许,就特许在这里。谁可以无限制地供应英镑,英格兰银行啊!那汇丰就是做了英格兰银行的中国分行。三个,由于中国经济的特殊性,白银短缺,并且外流,汇丰还必须阻断这种外流,努力向市场投放白银,这样汇丰又成了中国的中央银行。一个双面央行。
央行之称不是今天回顾历史才叫上的。1860,70年代在中国的外国人已经把央行桂冠赐给了丽如银行,因为它最大嘛。那时汇丰还是个小弟弟。后来丽如贪图商业利益,风险敞口太大,在1880年以后的金融风潮里屡屡中招,垮了。汇丰才跃居老大地位。1880年之前,汇丰的经营偏多商业利益考量,业务飘忽不定,有一阵子很艰难,有点撑不下去的样子。1880年左右天降贵人 ,汤姆斯,杰克逊执掌汇丰,从此一帆风顺,直达云天。[2]据说清末中国有二个长期执政并且影响巨大的人物,一个是慈禧,一个就是杰克逊。[3]这人店员出身,应该没受过什么良好教育。但是领悟能力是超一流的。在中国的外国银行里,他是第一个悟到央行的行为应该和一般商业银行不同。有所为,有所不为。他领导下的汇丰基本没有什么风险敞口。消灭了风险,汇丰才能一心一意将双面央行的事情办好,这可不是件容易的差事。有个数据,1880年到1901年20年间汇丰的资产收益率平均才1.04%,而且历年非常平均,没有大的起伏。即使是同期的净资产收益率也只有4.21%。那作为汇丰的股东你拿钱去让杰克逊经营,还不如存银行,汇丰活期利率还有3.5%一年呢。不但赚不了什么钱,还得年年倒贴。因为由于汇丰的巨大声誉,它的存款增加很快,1880-1901年平均增长20%[4],但是同期负债在总资产里的比例一直保持在75% 左右,就是说汇丰规定它的股东权益必须保持在总资产的25%。那你又赚不了什么钱,股东们为了保持这个25%的比例就必须年年增资扩股。所以汇丰能够成功,也不光是杰克逊一人之功,也多亏它有一群通情达理的好股东。这些股东都是各霸一方的企业巨头,本来也不指望从汇丰赚钱,人家赚的是汇丰股东这个声誉。再说股票身价这个虚名也值不少钱。
拉拉杂杂地说了这一大堆,就是要你明白汇丰的行为模式,它是没有仓位的。除了白银的多仓,这个它作为中国央行必须持有以外,其他任何仓位它都会及时平掉。即使是白银的多仓,汇丰也会在伦敦或印度买入英镑政府公债做对冲。Lucky Jackson, 其实没有什么高招,就是没有仓位嘛。所以利润率才会这么低。你明白了这些,就理解了为什么一样是搞汇兑,汇丰和其他比如中国银行,华侨和丰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不一样的地方。这些银行都是一门心思学习汇丰的,都没学好。因为汇丰的精髓你学不来的。你做汇兑都先要买入英镑不是,否则你拿什么去兑,去汇?而且你有买入英镑的天然冲动。从1880年开始英镑就对白银升值,从一镑四两升到1890年的六两,再到1910年的八两。那你就是买了保值都要加大英镑仓位不是,何况你天天要做英镑的汇兑。20多年下来,你对英镑多仓的危险性几乎不会有任何警觉,就算有一,二清醒之人也是没用的。那么你看看同时期的汇丰是怎么搞汇兑的。汇丰在汇兑发生之前是没有英镑仓位的。你白银来了,我就兑下,建一英镑空仓,就是说汇丰其实是凭空卖出英镑,特许在哪里,特许就在这里!
这样汇丰就有了白银的多仓,英镑的空仓。那边中国银行说了,这个我也会,无非就是悄悄卖出英镑空头,只要能悄悄收回,神不知鬼不觉,有何难哉。我们上海1850年代就有买空卖空的了。诚然,小数量上悄悄地干,谁都可以这么做。全部的汇兑都这么干,那就和大势作对了。多空二仓一天天地贬值,这况且不说,你巨额英镑卖超拿什么来平?平不掉的话你又将如何收场?所以汇丰的做法就是有人想得到也肯定不敢做。一开始的操作人家就不和你玩在一起,以后的归宿自然不一样。1918-1922年白银大升值,英镑反映的银价几乎退回了1860年,你的银行里英镑多仓这么大,还是做白银汇兑的,这个账面损失就足以抹掉你十几年来英镑多仓产生的利润,十几年白干不说,还亏了本金。哗哗倒下一批。好容易熬过来了,知道要将白银和英镑仓位保持平衡,白银对英镑又开始跌了,跌到1931年,大概12个便士一盎司白银。1920年的时候可是89个便士一盎司。你说你一个商业银行,要面对股东,要盈利,你怎么可能不加大英镑的仓位?你一边加大仓位一边还在心里对自己说:大英帝国总还是大英帝国,1920年那个事应该不会再来了。得,1931年9月21日[5]英国宣布退出金本位,英镑贬值40%。这下你可终于撑不下去了。那个时代本土做汇兑能撑下来的只有二家,中国银行,横滨正金银行,都有国家政策扶持,亏了也不要紧。[6]
发现这个打水漂真是历史普遍现象,
后来还有米国银行对拉美政府打了水漂,
TG银行对地方国企打了水漂,
将来一带一路也会打出很多水漂,
面对僵尸政府,僵尸国家,僵尸企业,
主事者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是后知后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或者本来就是制度的一部分?
股东不指望汇丰赚钱,因为股东自己已经赚到钱了,汇丰是维稳机器,
就好比TG不指望国企赚钱一样,国企是维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