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宋徽宗私访李师师之前,很有必要先介绍一下李师师究竟是个啥样女子,她的身世,性格,喜好,等等。据宋人所著【李师师外传】讲,她原是汴京染局匠王寅之女,刚出生就没了娘,她爹以菽浆(豆浆)代替乳汁给她喝,她很乖,安静呆在襁褓里,从不哭。依照那时汴京习俗,许多父母将婴孩抱到佛寺,求神佛保佑。王寅很疼爱女儿,便带她去了宝光寺。那时她刚刚会笑,一个老和尚对她说:“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你也来?”她这时忽然第一次哭了。老和尚抚摸她的头,她止住哭声。王寅心里高兴道:“这女孩真乃佛门弟子。”时人称佛门弟子为师,所以给她起名师师。师师四岁时,王寅获罪,死在狱中,师师无家可归,有个娼门李姓老太婆收养了她,从此她改姓李,虽然史书没有记载李师师成长过程,但从她年纪不大便已成名这点分析,足见李婆婆教导有方。李师师渐渐长大,出落得美艳照人,不但精通各种曲艺,尤以小唱最为独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李师师本角妓也。”角妓即歌妓,古时妓同伎,伎多指具有才智的女艺人,虽然地位卑贱,但与卖淫娼妓不同。【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说:“崇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小唱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诚其角者。” 说的是,自从北宋徽宗崇宁,大观年间以来,在汴京曲艺界,李师师等女艺人小唱已是独占鳌头。所谓小唱就是执板唱慢曲,声调重起轻煞,声音软美,又名浅斟低唱。由此推断,李师师成名应该大约在宋徽宗崇宁初年(西元1102年),另据张邦基【墨荘漫录】说:“政和间,李师师、崔念奴二妓,名著一时。”可见徽宗政和年间(西元1111-1118年),李师师已经艳名著世。而宋徽宗也就是在政和年间慕名结识了她。即便那时她已30岁,她成名时也不过芳龄十六七岁,甚至更小。从以上时间顺序上看,李师师在崇宁,大观年间虽然已有名气,但还只是在伎界名列前茅,同一些名角并驾齐驱,直到政和年间,她才脱颖而出,成为汴京花魁。也就是说,她从小有名气到名声鹊起再到一枝独秀,用了十几年时间,从这不难看出,她是凭借不断努力,靠着出众伎艺,一步一步走向歌妓生涯顶峰,并非一夜大红大紫,亦非借助权势一步登天。这也折射出当时北宋社会比较注重内涵沉淀,至少不似时下社风那么浅薄浮躁,大概这与人们生活节奏有一定关系,快节奏给人一种躁动感觉。那么她的性格又是怎样呢?张邦基在【汴都平康记】说李师师慷慨飞扬,有丈夫气,以侠名倾一时,号飞将军。每客退,焚香啜茗,萧然自然,人靡得而窥之也。由此可见,李师师当是性格爽快,乃女中丈夫,更以侠名著称一时,人送绰号飞将军。每当客人离去,她便烧香品茶,自得其乐,这一切都被潜藏之人偷看了去。她之所以能够赢得侠义美名,想必有过行侠仗义之举,只可惜史书没有记载,或轶事早已失传。又从飞将军这一颇具抽象动感又很有气派的名号可以联想出她是一个容貌秀美,心怀宽广,行事果断,作风泼辣,颇具将才,巾帼不让须眉之奇女子。 野史记载了李师师在抗金战争中事迹,清初【人烬余录注】一书说,金军逼近东京,李师师募集游勇,练习武艺,以应边急,并改唐代王昌龄【出塞】诗作:但使凤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燕山,因而自号飞将军。【汴都平康记】还说,宋徽宗曾把安南进贡的美酒赐给李师师,她又转赠给御边将士,让主帅梁师成把御酒注入泉井,使每个士兵都能尝到。当时有人赋诗说:九天玉露出禁苑,不赐楼兰赐勾栏。幸有凤城飞将在,甘泉宫酒入酒泉。但梁师成却独吞了那樽御酒。李师师又拿出白银三千两,让梁师成购美酒十万瓶,犒劳出征将士,又被梁师成贪污了。一怒之下,师师便以重金收买刺客行刺梁师成,虽未成功,梁师成却也奈何她不得。史学界有人考证,梁师成从未当过带兵主帅,因此得出结论,行刺真实性更是大可怀疑。这些故事是否真实,后人不得而知。但宋徽宗赐李师师美酒是完全有可能之事,从李师师侠义性情上看,招募抗金兵勇,将御酒送给边关将士,这些也比较可信。说到买凶刺杀朝廷命官一事,多少有些坊间添油加醋或以讹传讹之嫌疑。李师师毕竟只是一个名妓,并非江湖豪杰,更非实力枭雄。但她倒是有可能发出几声责怨,便有江湖侠士愤然前往除奸,未果,却被世人误以为是她指使,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