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父母教育女儿: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咱小的时候家里没有厅堂,厨房被咱爹占领着:这里有我呢,女孩子嘛,下什么厨房,去,把桌子上的那几道算术题做了。导致到了叛逆的青春期,别人想的是吸烟喝酒早恋,咱心里琢磨着怎么到神秘的厨房变戏法出一盘红烧肉。
咱父母在那个年代还是很前卫的,从小就告诫我们人生一切靠自己,很为自己培养出来的两个独立自强的女儿而骄傲。从小学,中学,大学,F1,H1到GC, 一路走来,留下的都是独立女性坚实的脚印。
我们这一代的留学生,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到了美利坚以后才第一次坐在了方向盘前面。 电视里开车是独立女性的标配,在实际生活中却是在这个国度生存最基本的要求。 民间流传着亚裔,特别是亚裔女性,不会开车的说法。我对这种严重种族歧视的言论极其愤慨,同时也很无奈,我常常自责这种言论是不是就因我而起。
开车对我而言,最大的挑战就是认路,那时候抱着地图看的咱云里雾里的,刚刚过一个路口,曲里拐弯,五分钟后怎么又过了同一个街名的岔道?!哪里赶得上咱大北京,所有街道要么东西,要么南北,所有交口都是90度直角。有次公司送我到当地测试中心考证书,我就在前一天探探路,搞得咱前男友,也就是当今的老公,一脸的莫名其妙:这是试开吗?咱方向感智商为零,如果把我放在一个路口选择左右,我觉得咱选错的可能性超过了50%的随机概率,人生体会了一把天生愚笨的无奈,和上学时搞不清电荷守恒,等差数列的同学们心灵相通了。我很感恩,从小到大的考试从来没有识别道路这一门,否则就是扫大街的命儿了。
结婚以后, 独立女性的招牌依然打着,但开车就基本上局限于家,公司,孩子的学校和课外活动的场所。老马识途,熟门熟路,日子倒也过的顺理成章。偶尔会遇上一个莫名急刹车,违法U turn的车辆,开近一看,果然不出所料,是个华人大妈,不过平时急躁的咱遇上这种情况反倒挺有耐心的,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呀。
任何有老公同在的场合,我就从来没有面向过方向盘。 哪怕是八个小时的长途,也是老公一人开到底,从来没要咱换开,知道我不喜欢,我常对这种无微不至的呵护感动不已。不过,去年老公在滑雪场救人时伤了膝盖,但说啥也不让我开车,硬是靠着残腿开了两个小时回家, 我心里嘀咕这呵护的基础是不是对咱独立女性能力的蔑视。
人类的科技进步还是很令人振奋的,自从有了GPS,咱再也不用“试开”了。去年去加州看大宝,站在路边看着车流里的Google自驾车,感慨万分:咱独立女性最后的一个梦想呀。
完成了四年大学的二宝返程,周末母子两人决定出门大搓一顿,二宝拿起车钥匙:妈,我来开车。想当年咱载着两个儿子上小提琴课,竞赛辅导,公益活动,现在儿子要坐在驾驶座上了,真是榜样的力量无穷。一转身,二宝儿拉开副驾的车门,静静地等着我上车,咱心中震撼:这是升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