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书屋

有时间看看书,打打字挺好的。
个人资料
夏维东2015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的五千年”第二部《西风烈:西周篇》(四十七)

(2016-12-10 20:02:38) 下一个

孔子的学生子贡说了句似是而非的公道话“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意思是帝辛并没有那么不堪,为什么后人把他说得那般不堪呢?因为帝辛甘居下流,根据水往低处流的原理,恶名象水一样涌向帝辛。子贡貌似公道说来说去,仍然把帝辛定性为一个坏人,等于说帝辛的恶名实属罪有应得。

自春秋以来,污水一盆接一盆地泼向帝辛,似乎不泼点污水,“良心”就过不去,就不能证明自己和坏人坏事划清了界线。帝辛越反面,那些”作家”就越正面。没什么好奇怪的,三千多年后,我们不是还有过父子、夫妻、兄弟反目的革命时代吗?

顾颉刚先生写过一篇《纣恶七十事的发生次第》的考据文章,详实地证明“纣王”的七十大罪状都是各朝各代累加而成,所谓“千年积毁”是也。顾先生文中说

战国的书生抹黑二十项,西汉更上层楼,再增二十一项,东晋再涨十三项,那些罪状越写越有想象力,充满变态的想象力,其中经典的“曲目”有“大三里”的鹿台和解剖学的诸多示范教学。其实顾先生还少算了,抹黑帝辛不是始于战国,春秋甚至西周伊始就如火如荼了。比干惨死于帝辛之手的“记载”始于春秋,可考古发现,现存的比干墓碑文显示,他在帝辛自焚之后还活了十来年。比干的碑文证明了“记载”的虚妄,足见那位杜撰“史实”的家伙想象力有多么变态。

        我拒绝称帝辛为“纣王”,我没兴趣为他歌功颂德,但我觉得应该把他身上的污水洗一洗,尽可能还原他本来的样子。

        至于帝辛不重祭祀云云,前文已有详述。帝辛在殷商人的眼里绝不是“纣王”,他名叫子受德,死后谥号“辛”。帝辛死后,远征在外的商军将领仍然忠于商朝,在东南一带给西周带来不少麻烦,直到姬发的儿子成王时代才被周公旦率兵剿灭。河南淇县现在还有帝辛墓,朝歌的后人以帝辛为荣。

        现在我们回到朝歌城外再看看商人迎接姬发入城的盛况。如果那种盛况不是源于想象,而是真的发生了,那么欢迎的人群一定不是自发,而是被组织、被逼的,欢迎的人越多说明“周办”的工作力度越大。其实做到这一点难度并不大,不外乎利诱与威逼,朝歌城里讨厌帝辛的贵族应该不少,微子牵个头,再加上周军兵临城下,双管齐下,那些无助的老百姓只好去挥彩旗了。还有一点,很多人天性爱看热闹,一看别人都往城外跑,也便跟着去了。就像行刑现场簇拥的围观人群,并不表示那些人是去给死刑犯送行一样。

        我相信当时真有不少人在城外“恭候”姬发的胜利大军,但当时的气氛一定不是那么热烈、和谐,站在车上的姬发甚至都没勇气向人群发表讲话,一句“愿上天保佑你们”的话还要手下分头去说,太罕见了。按《周本纪》的说法,姬发当时一言不发,只象征性地做了个答拜的手势就心急火燎地冲进城去。

         姬发最着急的事要亲眼看见帝辛的尸体,虽然他已经得知帝辛投火身亡了,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万幸鹿台下的大火没有把帝辛烧成灰烬,否则姬发一定会再次失眠,他害怕那个男人到了极点,他有理由害怕:没有人能面对面跟子受德交锋。

         姬发如愿以偿找到受德的尸体,他站在车上朝那具尸体射了三箭才下车。他得多恨躺在灰烬中的那个人啊,民间演义对这三箭的名目了如指掌,第一箭替天行道,为天射;第二箭为民除害,为人射;第三件报家仇(父囚兄醢),为家射。我怎么觉得姬发是怕受德没死透彻,突然爬起来迈着僵尸的舞步跳上车把他给拖下去才射箭问路的。反正司马迁不好意思说姬发的箭射得多么荡气回肠,只是说“三发而后下车”。姬先生下车后干什么?

         既然受德的尸体很乖,挨了三箭后毫无反应,那么姬先生是不是应该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讲了?骂帝辛也罢,展望朝歌的可持续发展也行,反正他君临天下,说什么都是金科玉律,再也不用受窝囊气了,轮到别人受他的气了。

        姬发忘了台词似的,什么话都不说,按捺着久久难以平息的激动心情,跳进受德葬身的火坑里,拔出“轻吕”剑在尸体上戳了戳,再次确认受德真的死了。孔晁认为“轻吕,剑名”其实是错误的,轻吕并非那把剑的名字,而是特指某一类短剑,那种剑源于匈奴,又叫“径路刀”,算不上什么神兵利器。

        姬发收起剑,举起那把一路上一直抓在手上的黄钺砍下子受德的大好头颅,命人挂到大白旗上。做好这一切,照说姬发该站在火坑边,指着帝辛的尸体,冠冕堂皇地发表演讲了吧?

        姬发没有发表演讲,因为他还在坑里呆着。是为帝辛的无头尸默哀吗?当然不是,他正忙着寻找宝玉。帝辛死前把宫里能带的宝贝全都揣上,外套是数万颗宝玉穿缀的玉衣,反正他力气超大,可以携带很多东西,不用担心行李超重。

       姬发在坑里忙坏了,也乐坏了,据《逸周书》记载,姬发从坑里一共淘出高级宝玉一万四千余颗,佩玉达十八万块之多。这么多东西够拉一卡车的,如果帝辛没有三头六臂,那唯一能解释的就是帝辛临死前,在鹿台与王宫之间折返跑N次运输宝贝,以筹备通往阴间的旅资。《逸周书》里的帝辛“豪”气如云得匪夷所思,反正土豪帝辛葬身的火坑,成了姬发的聚宝盆。姬发从坑里爬上来,脸上被汗水与灰烬涂抹得面目全非,看着宝玉全被搜出来,姬发由衷地笑了:嘿嘿,这回额不差钱了!

    另说姬发是五天后听说火坑里有宝贝才赶回鹿台,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帝辛焚身以火是当时的头条新闻,身上又穿金戴银佩玉的,犹如天人下凡跳入冲天的火光之中,目击者众多。如果姬发五天后才寻宝,他至多能摸出一堆柴火棍。周原不缺柴火,所以姬发不是第五天才跳进火坑的。(第八章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