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书屋

有时间看看书,打打字挺好的。
个人资料
夏维东2015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上古迷思: 三皇五帝到夏商》之一百四十三

(2016-04-26 18:31:57) 下一个

十三 商朝小结

 

姬发出城,是为了准备第二天的进城,大张旗鼓地庆祝大周的诞生,庆祝自己登上天子之位。

关于姬发的庆典以及封赏盛况,留到西周篇再说,眼下让我们来看看和帝辛关系密切的两个人。

一个是帝辛的儿子武庚禄父,禄父是他活着的名字,武庚是死后的谥号,这个奇怪的名字把生与死都连在了一起。武庚完全是他父亲的翻版,文武兼备,很受殷地故人的拥戴。武庚没有得到父亲重用,也许和“三仁”尤其和微子有关,或者与妲己有关,妲己肯定希望自己的孩子继承王位,就像妇好一样。帝辛若是因为枕头风让武庚一边凉快,那真是他犯下的一个大错,他的先祖武丁也犯过同样的错误。武庚有多厉害,我们到写西周时再说,“武庚之乱”让孔子的偶像周公旦大伤面子、里子和元气。

姬发很忌惮武庚,姜子牙曾残忍地建议杀光所有与帝辛有关的人,并贡献了一个成语“爱屋及乌”,他说爱一个人,连他屋里的乌鸦都爱;恨一个人,那么连带他的仆人家吏尽数杀死,一个不留。姬发没杀武庚不是因为心慈手软或者大度什么的,而是为了面子上的需要,所谓“君子不绝人之祀”。这也是为什么尧的儿子丹朱和舜的儿子均在他们的父亲失势之后还有封地的原因,后来历朝历代更递,新朝的帝王总会给前任的儿子或兄弟一席之地(至于背地里是否捅刀子是另外一码事了,那不是面子,而是里子)。当年成汤放履癸和妺喜一条生路,那叫风度。

武庚被姬发封于商朝故都殷地,但只是名义上拥有殷地,叫做“存亡国”,按照爵位取名的规则,武庚那时可以被称为“殷侯”,商王家族一夜之间回到五百年前。姬发对武庚保持高度戒心,《周本纪》里说,武王因为天下初定,尚不和谐,就让自己的两个弟弟管叔鲜和蔡叔度“帮忙”武庚治理殷地。(“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初定未集”意味着当时并非”天下归心”,姬发不得不保持高度警惕。

事实上,姬发派了三个弟弟监管武庚,还有一位霍叔,谓之“三监”,武庚也不住在故都殷地,而是在朝歌城,武庚其实完全被软禁了起来。武庚后来谋反,是因为他太会审时度势了,抓住大权独揽的周公与侄子成王、“三监”之间产生的嫌隙,突围而出,虽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他是条汉子。帝辛地下有知,一定会为他的儿子自豪。

另一个人便是帝辛的哥哥、毛泽东眼里的“汉奸”微子启。姬发占领朝歌后大加封赏,很多人都提到了,《周本纪》偏偏对周的大功臣微子提都不提,实在令人费解。司马迁难道认为微子微不足道吗?当然不是,微子太“重要”了,司马迁直到武庚被杀之后,才轻描淡写地说了句“以微子开(启)代殷后,国于宋。”司马迁在《周本纪》里对微子的无视,犹如国画里的飞白,耐人寻味。

微子再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已经是《史记》第三十八卷的《宋微子世家》了,真是一回头已是百年身,镜头闪回到姬发克殷后的那天。

微子没有等到第二天姬发进城就匆匆赶往姬发城外的大营,当时他的POSE让商朝的先人死不瞑目。

那天微子手持自家宗庙的祭器,象征着国与家的圣物,微子恭候在姬发的营门口,等着人家赏脸来接受自己的最隆重的献礼。献礼那种场合,微子穿什么衣服合适呢?我不知道,微子大概也不知道,所以他干脆不穿衣服,袒露两点,还把手捆在背后。既然手被困了,还怎么“持”祭器呢?如果他没有三只手的话,那祭器只能是托在被捆的双手上,考虑到祭器的青铜质地,份量轻不了,背手持那玩意真不是件轻松活儿,比平板支撑难多了。微子的体格大约健壮得很,为了增加难度,他跪着向前行走!这还没完,微子令人在两侧配合他的跪姿:左边有人牵羊,右边有人举矛!如果你认为这是顺手牵羊的意思我也没办法,我见识浅,不知道左羊右矛有什么讲究,但我闭着眼睛都猜得出那是为了把装孙子进行到底。微子跟他的叔叔箕子相比,云泥之别,“三仁”里箕子当得起那个“仁”字。

微子的那幅贱相,让周星驰电影里的吴孟达和罗家英弱爆了。以上的微子行状无一字虚构,引自《周本纪》:“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矛,膝行而前以告。”这是个卑贱、猥琐得像只癞皮狗的男人,别说他会被他的列祖列宗唾弃,就是路人甲,比如在下都对他嗤之以鼻。微子其实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所谓“复其位如故”,这个位仅指爵位而已,姬发没有兑现他的“长侯”支票。这是意料之中的,哪有封旧朝故人为诸侯之长的?前无先例,后无来者。姬发不傻,傻的是微子。他后来在西周的社会地位远远不如当初在殷商的三公之位,他这个大周最大的功臣,连帝辛的儿子武庚他都比不了,夜深人静时,微子真的觉得很值吗?武庚出事后,微子捡了个漏,作为武庚的替补才捞到一个封国: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