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书屋

有时间看看书,打打字挺好的。
个人资料
夏维东2015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文明的序曲》(三皇五帝到夏商)之八十二

(2015-11-23 17:59:38) 下一个

不管成汤有没有更改社神的LOGO,都无碍诸侯奉他为新朝代的新天子,“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之位,平定海内”,所有王朝的开始与结束都是相似的,难怪所罗门王说“日光之下无新事”,他老人家见多识广,又以智慧著称,说的话错不了。

成汤登基于西亳后,回到南亳,那一年是成汤十八年。这年阳春三月,成汤满面春风地在东郊召见各地前来参拜的诸侯,就像大禹当年在会稽山召开诸侯代表大会一样。会上,成汤做了题为“三月宣言”的重要讲话,内容提要如下。

“三月里,本王亲临东郊告诫诸侯:‘尔等务必要努力工作,有功于民,否则我下手很重,别怪我不客气哟(大罚殛汝,毋予怨)。尔等要以大禹、皋陶和后稷为榜样,多做对人民有益的事。他们三位正是有功于民,他们的后人才能立国(“三公咸有功于民,故后有立”)。反之,蚩尤和他的大臣祸害百姓,天帝就不给他天下,这都是有事实依据的(“有状”)。先代圣王们说得好,无道的人,不能让他统治国家’”,这篇讲话就是收入《尚书》中的《汤诰》,写得好不好,大家自己体会,反正当时的诸侯们一定要用心体会,并且热烈鼓掌,否则大禹时的防风氏和夏桀时的有缗氏便是他们的下场,用成汤的话来说,“你们别怪我不客气哟”。

可能怕诸侯们领会不了“三月宣言”的精神,伊尹作文《咸有一德》附议成汤,文章内容已不可考,但题目的意思很明白,“君臣同心同德”。伊尹的四字题目比《汤诰》更能体现成汤的心里话:若有二心,大罚殛之。“殛之”是成汤的口头禅,《殷本纪》里他至少说了三次,确实够威够武够烈。

成汤未能改变夏朝社神,于是退而求其次,愤然篡改了夏朝“正朔”,即新年的第一天,所以商朝的新年和夏朝的新年不是同一天;另外他也改了夏朝的代表色,以白色为商朝的国色,所以在商朝举白旗不是投降,而是胜利。《殷本纪》里有句很奇怪的话“朝会以昼”,意思是臣子们在白天朝见天子,那时没有灯(到战国时期才有灯具),当然只能白天上班,黑灯瞎火的去见天子,天子还害怕哩。

成汤刚跟诸侯宣布他受命于天,第二年老天就给他脸色看:大旱,第三年还是大旱……从成汤十九年至二十四年连续大旱六年!如此罕见的旱灾,史书倒是没说什么“十日并出”、“三日并出”之类的鬼话,可能那时文字正在萌芽,人们可以用简单的文字和数字记录事件了。鬼话没了,鬼很失落,我忽然理解了为什么《淮南子》里说仓颉造字之后而“夜鬼哭”。

尽管闹旱灾,生活还得继续。

旱灾那年,即成汤十九年,羌、氐“来宾”,这两个部落由西南和西北的蛮族组成,看来成汤的“三月宣言”传播得很快、很广。羌、氐一直没什么大名气,西晋末年才声誉鹊起,他们便是乱华的“五胡”中的“二胡”。

旱灾第二年,夏桀被流放的第四年,“卒于亭山”,我想妺喜当时一定在他身边吧?我愿意看到那一幕,就像我愿意看到舜的弟弟象为哥哥安葬一样,“人生已多风雨,纵然记忆抹不去,爱与恨都还在心里”。成汤听到夏桀死讯,做了一件颇为感性的决定:号召全国为夏桀默哀,禁止一切歌舞表演娱乐活动(“禁弦歌舞”)。子天乙与履癸,这两人到底是什么关系?履癸不杀子天乙,子天乙亦不伤履癸,并且给了前老板至高无上的哀荣,就差“三年之丧”了。

成汤挺能装的,但这次无论是装的还是真心的,他都很了不起,他是个大度的男人,起码不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我对成汤取夏桀而代之其实没有任何意见,我只是不喜欢那些泼在履癸身上的污水和强加在成汤身上的光环。我虽然读书不多,但是很讨厌被人明目张胆地忽悠。

有一种说法,说履癸之所以被称为“桀”,是形容其悲惨的死状。甲骨文里,“桀”字确实很吓人,胳膊、大腿和身体分离开来,意思是成汤以酷刑处死了履癸。此说明显不过脑子,成汤如果真的要杀夏桀,必定不会用如此醒目的方式来彰显其残忍,神不知鬼不觉让他在巢湖里淹死就好,用得着大卸八块吗?郭威对杀了他全家老少的后汉隐帝刘承祐都没有采取“德克萨斯电锯”的变态方式,何况“网开一面”的成汤?履癸对子天乙网开一面在先,子天乙投桃报李在后。
  旱灾第三年,成汤做了一件跨时代意义的壮举:铸金币。也就是,从公元前1595年起,中国开始“有钱”了!商人,只有商人,才是创造“商业”的主人公。

连续三年大旱,成汤都快被逼疯了,那时全国最火爆的职业便是巫觋:男巫和女巫,因为需要他们祈雨,不知道有多少女战俘被烧死于祈雨的祭坛之上。我无法理解巫觋们烧女人祈雨的理论根据是什么,不仅我不理解,成汤之后的帝王也越来越不理解,因为效果实在不明显,所以后来的人祭才会越来越少。

巫术的历史很悠久,早在五帝之先就有,在商朝到了顶峰。商朝出土的文物里有很多甲骨,甲骨上有卜卦,那些卦辞虽然有神神叨叨,不知所云的部分,但也有极其珍贵的史料,比如某年某人某事,正是这些卦辞让商朝成为一个坚实的存在,谁也无法否认。出土的夏朝文物里,骨制品很多,但龟甲罕见。

商之前的巫师装神弄鬼时用牛胛骨,到商朝,可能牛的成本太高,于是改用乌龟代替,于是乌龟们遭殃了。

巫觋们先用牛血把龟壳染红,然后用石刀把龟壳腹甲削平,再用石凿在腹甲上凿孔,接下来用火炙烤腹甲上的孔,因受热之故,龟背产生裂纹,发出“卜卜”声,“卜”卦之“卜”即由此而来。巫觋们根据龟背裂纹充分发挥想象,如何解读完全是巫觋的专利,旁人哪怕是帝王,都没有发言权,巫觋的隐形权力大到超越君主的地步。

很多乌龟献身了,很多女人献身了,旱灾依然不见缓解,接下来的两年,旱灾依旧。四年里,无数乌龟牺牲了,加上河流干涸,找到一只乌龟并不比要老天下雨容易。没有乌龟,该如何问天?

成汤这个君主当得实在憋屈,想做法祈雨连乌龟都找不到。成汤急得想骂人,但他又不敢拿首席巫师怎么样,只是问:“首席,你对找不到乌龟怎么看?”

首巫(不是何首乌)胸有成竹地说:“大王无须担心,等天下雨了,河里有水了,那时乌龟就有了。”

成汤点头又摇头,他被下雨和乌龟之间的辩证关系搞得晕头转向。(本节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