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中美复合,最后还是要靠孔子

(2019-05-14 06:23:26) 下一个

当然,标题里的孔子,是真正的孔子。孔子生活的时代,存在着市场,竞争,向上流动性,言论自由、迁徙自由这几样东西。孔子是殷人之后,商朝贵族后裔。商朝部落以善于交易闻名,我们现在使用的“商人”一词,即源于这个历史。孔子是很有商业头脑的。孔子又是儒,而儒又源于商朝神职人员巫师;巫师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专业行业。

三年多前我就对我的一个学生家长断定:中美之间的破裂不可避免。以后在不同的场合我都说过类似的话,那时很少有人把我说的当回事。现在中美进入了对抗阶段,但对抗不是目的,中美最后还是要和平相处的。而中国和世界的融合,最后还是要靠孔子。

有一点,日本是真正保留继承了很多孔子的原始思想和精华. . . (无语)

 

我为孔子办妥了美国移民():孔子,专业精神之父、市场经济的践行者

《论语》最早的英译本是James Legge在1861年完成出版的。像很多早年的经典文献的译本,第一位译者往往最下功夫,其翻译往往也最权威。时至今日,James Legge翻译的《论语》,仍是最广为发行的译本。

但James Legge的译作,有两个不足:第一,他的翻译是基于朱熹注解的《论语》。朱熹对《论语》加了很多自己的见解,暂不论其观点,朱熹这个人数学不行,一旦遇到量化的概念,就犯糊涂。《论语》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的“时”,是个和时间频率有关的副词,朱熹上来就搞错了;对他,20% 和80%没有差别。

第二,James Legge所处的年代。我有时想,如果James Legge今天才着手翻译《论语》,又会如何?这个感触是有原因的。孔子价值体系的核心概念是经他转变的“仁”。James Legge大多数时候把“仁”翻译成“virtue”暨“德”,有时翻译成“benevolence”,后者已成“仁”的一个标准翻译。但从一些翻译看(包括James Legge自己对“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这章中“仁”的翻译),显然,一些敏感的译者已经注意到,“仁”不是简单的慈爱,相反,它带有一丝权威、理性和原则的色彩。

其实,孔子之仁,真正对应的英文是“empathy”(注)。但“empathy”这个词,在James Legge逝世后的1909年才第一次出现,而且当时这个词的含义和现在常用的含义有些不同。

Empathy这个词,不少美国人将其作为“同情 (sympathy)”的同义词使用,这个词听起来好像更有档次,愈来愈多的人在愈来愈频繁地用它,呵呵。

在现代西方社会,“empathy”是人和人交往的行为准则,在专业行业尤其受到推崇。

Empathy是一种专业态度和情感,它要求专业人士能够推己及人,理解客户,也指望专业人士在和客户接触时保持一定距离(别和客户打得太火热了),以维护专业标准。后面一点,当然不会大张旗鼓宣传。

终其一生,孔子教育就是在打造一个行政管理的专业行业 (profession),与之相配,孔子借鉴儒的一些规矩,建立完善了一套从业标准和道德规范,即专业精神 (professionalism)。他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君子就是一个行政管理的专业人士 (professional);而“仁”暨“empathy”,是当今专业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

这是孔子之“仁”的又一层意义。

专业这个词,在中文世界已经用滥了,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的东西。但在美国,如果说某人是个专业人士professional,还是有很强的社会经济学的言外之意,这也是empathy这个词流行的原因。要知道,直至1846年,美国公认的专业行业还只有三个,其从业人员分别为牧师,医生和律师。

因为要作为一个专业行业,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以下列举专业行业的几项主要指标,并和孔子的“君子”标准作个对照。

1. 专业行业不只是谋生的手艺或职业,其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使命感。这点上,孔子晚年的学生子夏总结得很清楚:各种工匠呆在作坊做自己的事,而君子通过学习实现他的“道”(“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他把君子和工匠分开了,如同将“profession”和“occupation”区别一样。他和孔子所说的君子之“道”,就是英文的“使命 (mission)”或“召唤 (calling)”。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近年推行政治正确的结果,一些原来定位为“occupation”的职业,现在也被称作“专业行业”。但我是在比较中国早期历史的一个现象,按传统的定义进行分析可能更合适。以下同。

2. 从业人员需要完成正规的(往往长期的)教育、要掌握一套系统的知识和理论并用这些知识和理论提供服务。我们不妨看一下君子是如何造就的。 关于学习对成为君子的重要性,无需赘言。君子的学习内容(包括专业理想和伦理教育),孔子作了非常全面系统精悍的概括:“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里的“艺”,主要指当年的6个学习科目暨“六艺”。有一点很多人没注意到或不愿正视,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做实事的,不是书生。《论语》第一句话就是:学习知识,时候到了,运用知识,不是很愉快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又说:天性多过知识就显得粗野,知识多过天性就显得迂腐,天性和知识相称相宜,才是君子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所以君子不是皓首穷经做一辈子学问的,而是学以致用、做知识应用的,而这恰恰是专业行业的传统定位。

3. 专业行业有组织性和一套认证推荐机制,受到社会的认可。这点孔子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雏形。他晚年一些学生担任了重要行政职务或临危受命,都是经过孔子推荐的。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和一些鲁国人,在他墓旁居住,以后这里就成了儒生定期举行讲礼乡饮大射的场所,俨然是行业年度大会了。

4. 从业人员有自行决定的自由或自主权,换句话说,有权威性和独立性。这点稍后再谈。

5. 从业人员说话谨慎注重专家形象,既敬业又让客户放心。这方面,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子贡说:“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曾子说:“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孔子很反感卖嘴皮子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他干脆定了一条规矩:“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6. 从业人员和同行保持适当的专业关系。曾子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在尊重同行方面,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说:“君子思不出其位。”

7. 从业人员遵循一定的着装标准。这方面孔子自己就是最好的说明,他对服饰的讲究是一丝不苟。他的学生子路死前,也要系好帽子的带子:君子死,冠不免。

8. 最后一点,以前虽然回避,但现在学界已不忌讳,那就是,专业行业从业人员享受较高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可以这么说,这种社会和经济地位就是区分profession和occupation的一个实质性指标;有的甚至主张,专业行业的出现,一个作用就是保护从业人员的利益。关于这点,和后世人们对儒家的印象不同,孔子和他的早期弟子是追求个人名利的。孔子“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里的“诲”字,是指点教导的意思,没有指明时间长短或次数。孔子号称弟子三千,但大多数人估计就是提着一束肉干向孔子请教几个问题而已,这种情况下,把肉干解释成咨询费可能更妥当。总之,孔子明码标价,想空着手求教于他,没门。《论语》最后一篇应该是孔子的学生发挥创作的,里面有一段:周朝大封诸侯,让好人富贵。(周武王)说:“我虽有族亲,不如有仁德之人。百姓有错,我一人承担。”(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这是假托周武王,以“仁人”或“君子”自居的孔子学生向当权者的软性诉求:要财富要地位而且还要享受免责待遇。这是非常典型的专业智库咨询师的思维了。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孔子是在做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专业行业,他所谓的“君子”,按照现在的标准,实际上是专业人士,从事行政管理或政府咨询服务。鉴于孔子一生追求专业精神,并且提出了专业精神的两个核心概念暨“君子”和“仁”——分别对应于“professional”和“empathy”,孔子应享有“专业精神之父”的历史地位。

但孔子孜孜以求的行政管理职业最终并没有发展成一个专业行业,一个原因是,这个职业和专业行业的资格要求有内在的冲突。这是前面第四点我留下来要讨论的内容。

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不同,孔子生活的年代,国与国之间也好,一国之内也好,诸侯卿大夫之间勾心斗角, 竞争很厉害,而靠血缘继承的当权者未必有管理能力,这为行政管理和政府咨询创造了一个市场,也给平民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这是孔子办学得以成功的大环境。专业行业的一个特征是其权威性和独立性:在专业领域由专业人士说了算;这点在春秋战国时期,确实是有机会的。比如管仲,就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autonomy 或discretion),孔子当官的时候也爽过,后来苏秦六国封相,都是实证。孔子回答齐景公问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中“臣臣”就是职业经理人的态度。但在人治的政治结构里,行政管理要长期拥有自主权,是不现实的。 有利益冲突的。即使在西方,公务员或政府管理的职业传统上并不属于专业行业。

更广义地看,自商鞅变法在秦国开始,再往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其它行业在中国也没能发展成专业行业;专业精神在中国更没有成为一种真正被认可的社会价值观。(没时间再写了,以下省略几千字,有机会再补,懂英文的可参阅笔者论文,链接在最下面。)

然而,孔子确实给中国人赋予了追求专业生活的渴望和潜能,这点明显反映在美国的中国移民和他们的后代身上:他们中的很多人在美国释放了他们的潜力,活跃在专业领域。

专业精神,是一种尊严,是一种人道,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专业精神作为孔子的真正遗产,最终将帮助中国走出其朝代循环,并为其和世界其它国家的融合,提供一个共同的基础。

“仁”就是普世价值。

注:empathy这个词还在演化过程之中,有的美国人发现其原意后,觉得这个词有点冷冰冰,有点失望,孔子之“仁”,就温煦得多,恰恰是美国很多普通人对empathy这个词的预期。讨论见原文。

点击下载原文:Defining Junzi  and Ren:  Confucius as the Father of Professionalism (定义“君子”和 “仁”: 孔子系专业精神之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