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一夫

废话俺就不说了,全在小说里^_^
正文

长篇小说《大明燕王野史》三十三,山雨欲来

(2024-06-15 06:23:07) 下一个

“你这是要三逼呀!不过,现在你还在惊悸期,需要好好做做心理准备,等你慌乱够了再说吧!万事要随缘而化解,不可操之过急。你赶紧起来,日后水到渠成时,我定向燕王举荐你!不过,等你咂摸甘泉时切莫忘了我这挖井人哦!”

“金忠一定没齿不忘!”

心魔暗道:` 秃驴,你是大傻逼,袁珙是二逼,这金忠则是三逼。你们仨全凑齐了,事情也该发生了!'

 

某日,当道衍急匆匆随三宝赶到燕王府时,燕王朱棣正在和他的三个儿子收拾行装,准备上路。

一见道衍,朱棣急忙将他引入密室。

“出什么事了?”道衍问。

“父皇身体不豫。据可靠消息讲,已然进入弥留之际,恐怕不日就要龙驭宾天。”

“那燕王打算如何?”

“赴京探视。”朱棣带着哭腔道。

“赴京?探视?带着三个王子一起去吗?”

“对!去早了还能见着,去晚了恐怕……嗨!”朱棣说不下去了。

“别介!”心魔急了,插嘴道:“燕王你可不能去,那样太危险了!”

“即使前途凶险莫测,我也甘冒此险!”朱棣坚定地说。

“图什么呢?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和三个儿子去冒险?你图什么吧?”

“不久前,父皇有诏谕到,命我总率诸王,得专征伐。他老人家那是要传位于我,如果在他弥留之际,我不在身边,万一有变,后悔莫及啊!”

“别做春秋大梦了!你凭什么认为总率诸王、得专征伐就是要传位给你?那是让你在外面好好统兵把守,替新皇帝打仗!”

“父皇在诏谕中说:‘汝独才智,攘外安内,非汝而谁?朕之诸子,汝实为长,尔其总率诸王,相机度势,奠安黎庶,以答上天之心,以副吾付托之意!’这不是要传位于我吗?”

“这是让你效法周公,带好弟弟妹妹们,好好保护侄儿皇帝,安分守己地过日子!并没有一句让你当皇帝……”

“一派胡言!”朱棣瞪圆双眼呵斥道:“不必多言!我走之后,你替我坐镇王府,不得有误!”

心魔继续抗辩道:“你,一入南京便会被抓起来,论你个擅离封地之罪!你还敢带着三个儿子去?你不怕人家来个全家一锅端吗?又叫一勺烩……”

“大胆!”朱棣怒不可遏了:“你敢对本王如此无礼?来人,给我拖出去重责二十大板!”

这时,内官狗儿抢进密室,伏地叩头说:“殿下,道衍大师对殿下一片赤诚忠心,望殿下法外施恩!”

朱棣平静了一会儿,说:“道衍,本王暂且饶你这一回,望你好自为之,戴罪立功!”

心魔也平静了一下心情,说:“殿下,你不记得洪武二十二年,你亲弟弟周王殿下擅离开封后是个什么样的下场吗?这是一计,你可千万别自投罗网!”

朱棣说:“父皇不会负我!”

“是,皇帝不会负你,可难保众大臣不会啊!你还记得洪武二十五年是怎么立的皇太孙吗?当时我苦苦劝你静心蛰伏,不要诱惑所动,可你就是不听!结果如何?变主动为被动!更何况现如今京师情况不明,如果圣上已经龙驭宾天,你在北平尚且需多加防范,难道还要送上门去挨刀?我对你讲过的预言,你难道充耳不闻吗?”

朱棣一下子跌坐在椅子上,半晌无语,呆若木鸡。

良久之后,他还是不甘心地狞笑着说:“就是龙潭虎穴,本王今天也要闯一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既然本王是天命所归。自然有上苍护佑,料也无妨!来人呐,快备马!”

心魔狂叫起来:“朱棣!你小子如果不听良言相劝,此去定死无疑!什么天命所归?死了一了百了啊!”

“把他给我轰出去!”

 

道衍步履蹒跚地往庆寿寺走,他刚才被燕王府的众卫士推推搡搡进而连踢带打轰出了门,现在觉得浑身疼痛,但他没有怪罪心魔,反而越加敬佩他的胆识。他调侃道:` 得,伙计,咱被人家轰出来了,你还有什么说的,都冲我来吧!'

半天,他听不到心魔的回答,奇怪地问:` 怎么了?只受了这么一点委屈就灰心丧气了?伙计你消消气,燕王的卫士们又没有碰你,他们推我、踢我、打我,我都不觉得疼,你何至于如此呢?'

道衍回到庆寿寺,小和尚们一见他鼻青脸肿,袈裟破烂,忙将他扶入内室,替他更衣洗面,擦拭伤口,忙得不亦乐乎。

道衍却两眼发直,任凭小和尚们摆布。他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呼唤心魔,可心魔就是没动静,仿佛离他而去了。

 

太子朱标对诸王子而言,无疑是个绝大的好人,因为他总是竭力回护兄弟们。久而久之,他成了老好人,好人不下地狱,但天堂的吸引力太大了,天堂之门只要微启,好人便被吸引进去了。

而皇太孙朱允炆,朱标的这个儿子,在对待朱棣问题上的好人态度比老爹朱标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在宫廷里,尤其是在朱元璋这个暴脾气家长的长期压制下,他和他父亲养成了顺从的习惯,他父亲只顺从朱元璋一个人就可以了,而他,除了顺从皇爷爷和父亲,还有其他叔叔阿姨,直到十五岁。十五年的老虎狗生活,令他这条龙见了蛇之后有抹不掉的恐惧阴影,尤其是朱棣曾不少次摸过他的头,这就意味着屈服。在屈辱中折服。

朱元璋在弥留之际,突然意识到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他以往只注重外部对皇权的威胁,几乎完全忽略了皇子们对皇太孙所构成的危胁,尤其是他对朱棣的偏爱,致使朱棣成为最强悍的藩王首领,只要他一死,就无人再能遏制燕王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痛定思痛的朱元璋,最后只得力保隔辈的幼孙而舍弃爱子了。他叮嘱允炆“燕王不可忽”,并为允炆安排下一条秘计,也是毒计:用他朱元璋的大行仪式做诱饵,朱棣不来则可,一旦朱棣来到南京,立即拿下治罪,至于是杀是囚禁,听凭朱允炆处置。他这也是无可奈何的最后一招。

=================

 不过瘾的读者可以在喜马拉雅上搜一下长篇小说《大明燕王野史》。11:23p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