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在文艺界的经历--我的知青故事3.0

(2015-03-31 15:50:26) 下一个

公社组织宣传队时,我还在水库上打炮眼,等我回到湾(村)子里,宣传队已基本组建完毕。隔壁湾子里的卫东和刘摸,以及我们知青点的芳芳均已入选。这么好玩的事情我也想去,但是我又没有任何技能和特长,怎么办呢?上面三位都是我同班同学,齐声说,那有什么关系,难道样板戏还不会唱吗?蒙他们三位竭力推举,我也就被录用了。

 说是宣传队,其实只有一个节目,革命样板戏《沙家浜》。卫东长的又矮又胖,嗓门大,演胡传魁合适,刘摸瘦瘦长长,留长发,刁德一非他莫属,这小子老是沾水抹头发,我们便叫他刘“摸”,本名现在倒忘了。至于芳芳,本来歌就唱得好,人秀气,自然演阿庆嫂,团长兼导演兼郭建光叫青云。其他还有十来口人,也都是各有所长,拉二胡,弹月琴,翻斤斗,打锣鼓,一应具有。我干什么好呢?大家说,你就演十八棵青松吧。当然扮青松还有好几个人,但除我之外他们都是兼职的。

 青云是个斯斯文文的人,长的也还体面,是文革前去新疆的支边青年,年龄比我们大很多,常披一件黄呢子军大衣,嘴上刁一只莫合烟。他老家是红安的,好像在外面犯有什么事,回乡来避风头。他是团里真正懂点文艺的人,一帮生瓜蛋子被他三下两下,慢慢就拨弄的有个样子。我那青松的几个光辉造形,也都是他手把手教的。他喜欢和芳芳一起交流演出的心得,被我们撞见,芳芳倒是落落大方,青云脸就红了。

 很快我们就开始巡回演出,很受人们的欢迎。一般情况下,戏台子就搭建在打谷场上,几块布一拉,前面挂两盏气灯,天一下黑,就可以粉墨登场了。我很愿意有演出任务,除了可以各个地方四处跑,做东道的湾子还会付给男女演员们人手一包城乡牌香烟,管一顿饱饭,虽然一般没有肉,但菜里的油水还是足的。记得还去我们湾子演过一次,四围的村子来了不少的人。由于主角阿庆嫂芳芳是我们湾子的,父老们感觉很是长脸。

 没有活动的日子,我们就待在公社旁的一间旧仓库里。那年冬天冷得狠,想睡个懒觉冻得不行,只好起来活动。就只旁边胖小子胡传魁卫东睡得呼呼的,我看了气不忿,想了个坏主意,上去把他的被子小心地揭掉,大家都在旁看,他还是睡,但赤条条的身体慢慢地由1变成了2。。。公社要求我们除去排练外,还要有政治学习,读报什么的。更多的时候就大家一起瞎起哄,练练摔跤,唱红歌和不红的歌。乌云散,明月照人来。。。我就是那时候学的,嘿嘿。

 这是我迄今为止,唯一一次从事文艺工作的经历。到后来看到老谋子,葛优们出风头的时候,我就想,没啥了不起的吧文艺工作谁没干过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石假装 回复 悄悄话 我下乡时已经没有文艺宣传队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