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照片中的四个人从左到右:徐诵明,陈君哲(中),郭沫若(开贞),夏禹鼎,时间应为1918-1919年,四人当时均为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院的中国留学生。 徐诵明(我外祖父)当时己毕业,留校做研究工作,陈是三年级学生,郭刚进校,如果没记错,夏是二年级学生。拍照地点不详,可能是夏禹鼎家。 四人均己成婚,夏和郭娶了日本太太。 徐是1908去的日本,先是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1942年7月7日,美国发行了第一枚带有外文字符的邮票。美国#906号是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五周年而发行的。5美分的面额当时可支付一封寄往中国的头等信。邮票描绘了亚伯拉罕·林肯和孙中山博士。孙被认为是中华民国之父,也是该国的第一任总统。他的三项原则(民族、民主和民生主义)的灵感来自林肯葛底斯堡演说的最后一部分,“Ofthepeople,bythepeople,forthepeople.”[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1-03-18 21:14:09)
讲故事讲故事。 汪精卫曾是国党左派,左到什么程度呢?李宗仁有描述。汪长相英俊,口才文才俱佳,又曾有荆柯刺秦之壮举,李宗仁们佩服得不行,只觉得是天上才有的人物。北伐前后,汪到广西视察,李随待在侧。行至某处,李说,汪先生请向右走。汪说,革命者岂能向右?李说,左边没有路啊。李向汪汇报各地农会工会闹腾地历害,政令无法施行,汪历声回答,谁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12-08 16:24:54)
什么时候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和那里听来的消息,已经记不清楚了,应该是1977年的九月底十月初吧。 这个消息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大的兴奋,我那时学徒期满,二级工,毎月38块大洋,和周围一帮子朋友一样,觉得很满足,毕竟比起在农村插队当知青几年,日子不知好到那里去了。上大学当然好,可我现在也不错啊。 可我母亲不这么想,周末回家,她就反反复复地说这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3)
(2017-12-05 12:51:25)
大概是68年吧,记不得了,造反派借助7.20事件和中央文革支持,把百万雄狮搞垮了,继而分为二派,争斗不止。不知何时,抢枪开始了。先是抢各单位武装部,发展到冲军用仓库,大抢特抢,但现在想起来,抢到的大部份还是些旧货,不是正规军队的新枪。 院子里大一些的男孩,也去抢了。记得他们在院子里的空地上放抢回来的高射机枪,枪声震耳欲聋,退下的弹壳有一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7-05-06 14:46:10)
那年我们系博士生共有5人,一位老中,我,一位胖胖的朴姓南韩人,拉土,印度人,一男一女两位老美,女的叫依莉莎白,男的就是马克,全名是马克。克劳斯。 马克是现役空军上尉,人长得高挑匀称,走起路来腰杆挺得倍儿直,留寸发,腮帮子随时都刮得铁青。平时穿着也就是体恤牛仔,偶尔也穿军装,打领带,一顶船形帽有时戴在头上,有时平整地扎在腰间。 马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2017-04-16 15:09:59)
四月春来,杂树生花,做了一个上午的yardwork,大汗淋漓,感觉好极了。太座时不时出来视察一下,她现在忙得很,维信参加多个群,只抓革命,不促生产,还说风凉话,说我个假劳动模范。 她这样说是有历史原因的,我这人爱流汗,动不动就流,且限于上半身,主要是留在脸上。这个特征曾给我带来不少的赞誉,在农村时人就说我”不舍力”,意思就是干活买力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3-29 13:51:45)
那时逢节假日联谊会常聚会,每家带盘菜,大家聊聊天还有节目什么的,然后就是一帮人跳跳舞。这样的聚会大伙衣着打扮比较随便,非常casual。有次有位女同学带了一位老头来,那老头当时大约六七十岁,头发上抹了油,向后梳理的十分齐整,穿一身挺括的白西装。大约事先打了招呼,他们一进来主持人就介绍说这位老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抗战期间曾到过中国。大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1-09 17:31:15)
那时节应该是冬天吧,我们,强和我,去余家湾知青奌串门。余家湾是个大村子,有好几百号人,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大队,这在我们那一带是极少有的。他们知青奌有四个男生,相互村子靠得近,又都是同班同学,我们时常来往。 玩得晚了,离开时天己煞黑,我俩上了山间起伏不平的碎石子公路就急急往回赶,说是近,也有十来里路呢。那天没有月亮,伸手难见五指,走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在工厂的时候,车间位于二条小河中间,形同半岛,半岛尽头是一块荒地,蛇特别多,不大,一般二,、三尺长,洗把棍粗细。小青工无聊,午间休息就去打蛇,打到后来都打出经验了,具体不讲了。 打到蛇没人敢吃,但蛇胆有人要,车间里有位技术员,姓熊,毛里求斯华侨,有胆必吃,说是可以明目。他把蛇胆用水冲冲,找一种野菜包着,一口吞下去。久而久之,我心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