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是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日(比圣诞节还重要),我就趁此机会写个宗教的话题。
我虽然不上教堂,但出生在基督教(新教)家庭,母亲小时受过洗礼,我的几个舅舅、姨妈,也赶在解放之前上过几年的外国教会学校。他们对神的虔诚度各有不同,有的根本不信,有的信得较随意,有的特别真挚,二姨妈就属于最后一种。
听我母亲说,文革高峰的那几年,基督徒们都吓得不敢承认自己的信仰,有的为了保护自己,甚至还公开宣布和基督决裂,并参与破坏教堂的行动。而二姨妈一直在家偷偷祈祷、读圣经,从未停止过崇拜活动。
文革结束后,政治宽松了一些,但宗教还没有开放,二姨妈联系了几个以前的教友,组织起一个地下祈祷会。
说是地下,其实是在楼上。姨妈家有个存放物件的阁楼,没有窗子,人都站不直。这就是他们聚会祈祷的地方。有一次傍晚我去她家,看见三、四个女人沿梯子爬下来,然后一个一个离开。
我那时还小,只记得她们的言行有一种神秘感,姨妈又嘱咐我不要向外人提起。多年后,我母亲告诉我,其中有个女子的丈夫刚出了车祸,头部严重受伤,她们专为他祈祷,愿他早日康复,并祈求上帝给予妻子力量,帮助她度过这个难关。
宗教开放后,姨妈和这些教友回到教会,可以正大光明地参加崇拜活动了。一次她给我看两本不同版本的圣经,都是解放前印的,文革中她家经历两次红卫兵抄家,她把这些圣经藏在花园的一个倒扣的花缸里,才让它们逃过一劫。
“米饭基督徒”这个词是我在一部外国传教士的回忆录里读到的。作者是个美国人,晚清至民初期间到上海农村传教(天主教)。
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一神的宗教意识,中国人崇拜多种偶像,如祖宗、观音、土地神、财神等等。要中国人放弃这些直接和生活有关的偶像,而只崇拜抽象的基督教上帝和耶稣,难度很大。
中国人是个讲实际的民族。基督教在中国开办的学校、医院、孤儿院等慈善事业,对当地人很有吸引力,教会就这样慢慢地扩大起来。回忆录作者写到,当时他的教会里雇用了两个半大男孩,都是农民的孩子,让他们在教堂里做杂务,并免费供他们读书。传教士希望通过他们的家庭,说服更多的农民来皈依基督教。这两个男孩的父母,为了保住儿子的工作和免费教育,起先还来参加布道,但渐渐地就不再露面,传教士“家访”的时候他们还躲藏起来。
为了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教会,传教士想出了一个办法:谁上教堂,就送他家里一袋米。教徒果然一下子多了起来,但这不是个长久之计,教会资金有限,停止发米后,上教堂的人数就又少下去了。
可见,这些农民并没有真正地获得信仰,而完全是为了实惠的原因来参加教会活动的,所以称他们为“米饭基督徒”并不为过。
尽管如此,清末民国时期的基督教传教活动在上海地区还是很成功,发展了很多真正的基督徒。即使是那些米饭基督徒,他们的子女由于上了教会学校,并受到上海租界文化的影响,也真心实意地皈依了基督教。
现在国内不必偷偷摸摸崇拜上帝,所以没有了阁楼祈祷会;中国百姓也不再挨饿受穷,所以没必要再做米饭基督徒。但我的表兄(二姨妈的儿子)对我说,他觉得现在国内的教会有点变质了,大多成了退休人员的社交场所,一些教友们似乎不是在追求宗教带来的精神慰籍,而是更热衷于交友、聚餐、郊游等集体活动,或想得到教会的帮助。有的教会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还引进了集体舞和流行歌曲。这是不是现代的“米饭基督徒”呢? 国内的圣诞节更是少有了宗教和家庭气氛,主要是年轻人赶时髦、吃大餐、看灯逛街和购物的节日。
每个时代和国度都有不同的基督徒,这也算是与时共进吧。
~~~~~
在德国旅行时拍的科隆大教堂。
无论你信不信教,你都会赞叹人类为宗教所献出的巨大财富。
你不必是个基督徒,却可以领略到古典宗教音乐的魅力。
正在播放的是《天使的食粮》(作曲: Franck) 。演唱者是我最喜欢的当代歌剧女高音之一,美国的 Renee Fleming.
*****
天主教在江南的乡下传教比较成功。
我是想说,人类为上帝贡献了多少金钱、时间和艺术才能,觉晓那边也有不少大教堂,即使不信教的,看了也会赞叹不已。
谢谢心言来访!
人是铁,饭是钢,总要先吃饱才能进行崇拜活动。
以前的传教士那才是真正的信仰,现在西方的基督徒人数日益减少。
韭菜好,又错过了你的周末大篇了吧?
连一些小说都有两个版本,大陆的和台湾的 :)
当年宗教传到中国很偏远地区,传教士的精神真的伟大,没有宗教支柱是不可能的。读到在台湾,当时也是过节给孩子礼物等来吸引。想起来了,琦君写过她小时候,教会里的修女和她母亲关系很好。是温州乡下。
所以呢,才有传教士愿意负这个米饭的轭 :)
-- 我也这种感觉。比如以前一直听说老蒋不让二十九军抗日,张自忠是抗日英雄。
后来读了点南渡北归,里面说老蒋一再敦促二十九军抗日,张自忠私下求和做汉奸。。。
我一下觉得好晕,不知哪个更真实的感觉。
好像在文学城看见过一篇有关方志敏杀害Stam的文章,又看见过有人“辟谣”,中国的现代史真是说不清,藏着掖着的太多。
是的,我曾认识不少人参加地下祈祷会,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信者。
写写好。“米饭基督徒”好像是江南一带特有的。
雪七周末愉快,节日快乐!
最早传教是从乡村和小城镇开始的,可能传教士认为农民比较容易说服,但实际上农民是最难说服的。
传教士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了中国清末民国的历史和社会,读来很有意思的,有的作者文字还很好,我也读过几部。
是的,华人教会实际上就是华人社区。问好!
知道东东也喜欢古典音乐,其中很多极美的音乐都是为宗教谱写的,我有个朋友常说,听了这音乐,不信也差点要信了 :)
健康也节日快乐、周末快乐。
我知道江浙一带乡下有信基督教的,因为Pearl S. Buck家就是去中国传教的。
复活节到了,祝所有教徒节日快乐!
古典宗教音乐确实魅力无穷!
是啊,菲儿可以忙起来了,做东西吃呀 :)
是啊,上海的很多高等学院和大医院都有宗教背景。
墨墨好。我现在也不是每天进城,这几天比较有空,也有兴致,超额发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