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近在网上看到的,国内真实的相亲经过:
- 男方和女方,在见面认识之前,先由各自父母把两人的照片、学历、工作单位、收入和财产情况交给中间人,也就是旧时代的媒婆。父母通过中间人,将对方材料评审过目。
- 初审通过后,女方的妈妈还潜伏到男方的公司楼下,偷偷地看过人。觉得不错,就安排了一个饭局,让年轻人见面。
- 年轻人交往了不到半年,双方父母又碰头吃了顿饭,商讨了诸如婚房、以后谁带孩子之类的具体实际问题,就决定可以订婚了。
- 接下去,双方父母各自做自己孩子的思想工作,希望他们年前领证,秋天办酒席。
- 这以后,办婚礼、生孩子、买房子等等人生大事,基本上也是双方父母说了算。小夫妻闹不和了,就回家找各自的妈撑腰。
以上的情况不知是个例,还是较为普遍?“新包办婚姻”这个词,现在网上经常看见。
“包办婚姻”的定义是,非当事人自己决定的、由别人代办的婚姻,但不一定是强迫的。
这个概念我们中国人最熟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几千年沿袭下来的婚姻制度,加上多妻制,不知在多少文艺作品里出现过。在近代,革命青年、文艺青年反对、挣脱包办婚姻的束缚,也有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包括党和军队的干部,都有很多离开农村包办的发妻,在城市里另找更年轻更有知识的革命女性结婚的例子。
解放后,政府提倡自由婚恋,可包办婚姻远远没有消失。一是偏僻的乡村仍有这种习俗;二是组织上的撮合,说不是强迫吧,还真难以拒绝,否则影响了政治前途。还有一种包办的,牵涉到高干子弟和女文工团员。五十年代初,有一批沿海城市的性工作者,在改造过后被集体送往新疆,嫁给在那里扎根开垦的单身兵团干部。都不是强迫的,但可以说都是变相的包办婚姻。
最近还读到:
“2012年7月,珍爱网对25-30岁的男女注册会员进行抽样调查。调查显示,98.2%的女性表示感受到来自父母对自己婚姻的压力,84.4%的男性也感受到这一压力,“父母之命”在婚姻大事上的影响依然明显。87.6%的被调查者父母都曾给当事人介绍过结婚对象,或帮助安排、寻找相亲对象,而82%的女性会考虑父母给自己安排相亲对象,这一数据在男性方面更高达96%。 ”
我个人,原则上是反对包办婚姻的。但四下里看看,不管哪种形式的包办婚姻,包括最传统的那种,都有不少成功的例子。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父母,也许就是包办结合的,恩爱几十年,白头偕老。
门当户对,似乎是包办婚姻最关键的理由和结果。婚姻是长期的打算,门当户对到底重要不重要?除了两人的感情以外,当事人及家庭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知识层次、习惯素质、居住地域,到底在成功的婚姻中占多少位置?
我不愿意隔岸观火,随便批评国内这种“新包办婚姻”的做法,因为每个社会现象都有其存在的更深层原因,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而当事者(年轻人和他们的父母)经常是被社会潮流所推动,身在其中而不能自主的。
我很庆幸自己和孩子不会遇上这个纠结,但有时不免杞人忧天地去作一些换位思考。国内这种新式包办婚姻究竟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这篇博文只谈现象,不作判断,所以只能以问号结束, 继续观察思考。
********
推荐两部最近读过的小说:1) The Museum of Innocence 《纯真博物馆》,作者为诺奖得主、土耳其人帕缪克(Pamuk)。2)Marriageable Age 《女大当嫁》(Sharon Maas),讲的是三个印度年轻人的成长和爱情故事:
它们有一个相同的背景:包办婚姻。第一部的背景是30-60年代的印度(以及生活在英属圭亚那的印度人);第二部描述的是70年代的土耳其。这两个国家,至今在某种程度上仍保留了包办婚姻的传统。
谢谢淘淘爸关注,以后给淘淘包办吧?:)
是的,毕竟到最后还是孩子的终身大事,不是父母的。这个事情掌握得好还真难。谢谢小声音。
ICMbian 说得很在理,父母起撮合、指导作用,靠年轻人自己去培养感情、了解对方。周末好!
父母撮合本身没什么错,但要顾及年轻人的想法,包括婚前和婚后的。南岛周末快乐。
谢谢东裕德关注,我在网上也看到人民公园的相亲情景,那个交易味道很重,不知成功率如何。
印度人懂得先结婚、后恋爱。spot 周末愉快。
噢,这个啊,热门了有一阵了,好像标准很低,哈哈。
+1 东东 ,二者兼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同意菲儿的观点:半包半自由比较好:)
嘿嘿嘿,谢谢jinhui 留言。
那当然,茉茉就是要自己找,这不找到了吗 :)) 我年轻时也很犟,不肯看介绍的。
你这个故事很有道理,印度人包办婚姻的有很多成功,但下一代在美国也只好自己去找了 :) 谢谢颐和园评论,周末愉快。
他的太太对两个小儿子要求很严格,要求儿子把衣物放整齐,不能像他似的到处扔脏袜子等等。他不以为然,告诉妻子不必fussy。妻子听言反驳他:“你以为你的儿子会像你一样,到时候有女孩子自己送上门?这是在美国,他们必须自己去dating。” 哈哈,这位印度女子太有common sense了。
包办婚姻好不好呢,对这位印度青年才俊来说,好!
婉妮说得对,无论包办不包办,感情还是重要的,也是可以慢慢培养的。
菲儿,什么升级?
是啊,自己碰不到合适的怎么办呢,只好靠父母亲友帮忙了。游士种菜快乐!
我想包办婚姻会一直有的,特别是对性格内向的未婚男女。
年龄越大选择就越少了,真不容易。梦梦周末快乐。
十全老人分析得很到位,要看你对成功婚姻的定义。谢谢评论!
是的,我也认识一些印度人是包办婚姻的,婚姻很稳定,感情不错。沫沫周末愉快!
很同意晓青,一定也有好的一面,否则这个现象不会存在那么长时间。
谢谢手拉手来,你说得是。我想社会学家们会去作更多的长期研究。
周末愉快!
我会的,谢谢 xiaomiao 的好心建议 :)
青荷,我看了你的留言笑得喷饭!关键还要看是不是个快乐幸福的奶奶,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