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50)
2019 (1)
我真是不适合在家闲着。尤其是几年前书籍出版后意识到写作从灵魂的出口变成倒贴钱的奢侈,这最后的精神避难所也坍塌,漫漫长日便成了需要艰难泅渡的河流。想看个韩剧解闷,还被领导抓包,批评我“低级趣味”,唉,让本就可有可无的追剧兴致彻底溃散。现在连每天早晨健身房归来后蒸腾的多巴胺,都撑不过晌午前就消散殆尽。
若是身在上海,此刻该跟着表嫂在静安公园的梧桐树下跳扇子舞了。她总说"人动起来才像活着",那些镶着亮片的绸缎在她手里能翻出十八种花样。但在这北方城市的地下室里,只有尘埃在斜射的光线里起舞。今天实在闲得无聊,终于对角落那张虎爪桌动了手。
这张小桌子是我早些年在跳蚤市场淘来的,当时就被它的老虎脚爪造型吸引了。尽管油漆已经斑驳,雕花之间积着灰尘,我还是把它带回了家。小时候曾经看爸爸做床头柜,光是雕那四个老虎脚爪就花了好几天工夫。那时候还没有机器模具,木头上的每一道细节都是时间的刻痕,雕花里藏着他们那代人特有的笨拙与浪漫
桌腿上的雕花和虎爪造型非常有年代感,一看就是精细手工活,确实是那种现在很难找到的工艺。即使只是简单打磨了一下再上色,但整体已经恢复了不少精气神。保留了那些岁月的痕迹,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很有味道的“修旧如旧”方式。
网上的翻新高手们用电磨打掉旧漆,再重新刷色上油,干净利落,效率惊人。但我这张小台子,如果全靠电磨处理,腿上的雕花实在太复杂、太费时间了。于是我选择了偷个懒——用手工稍微打磨,把掉漆的边缘磨平,然后直接上色。虽然简单粗暴,但被200目砂纸轻轻抚过浮雕的沟壑,陈年清漆化作细腻的粉沫簌簌落下后,那些被岁月包浆的纹路渐渐苏醒,在暮色中奇迹般地泛出蜂蜜般的光泽。
虽然看着不算完美,漆色也还没均匀,但整体已焕发出一种沉静的色泽。看着这张曾经蒙尘的小桌子一点点恢复神采,我忽然明白,翻新旧物并不是为了让它“像新的一样”,而是为了与过去建立一种联系。
这桌子上的划痕、木纹、岁月留下的斑驳,正是它最有味道的地方。而我用手工一点点修复的过程,也像是用时间在缝补一种情绪。尽管老爸如果看到,可能还是会笑我做事马虎,但他现在人在上海,天高皇帝远,我自然可以放心大胆地偷懒——也许他看到我愿意动手,也会在心里偷偷高兴吧。
明天我还打算再上一遍色,看看是否能让它再精神一点。可惜忘了在动工前拍张“前”照,只留下两张初步完工后的记录。说不定过几天,它就能真正成为家里一个亮眼的角落,承载的不只是功能,还有一段段被我从无聊中捡起、打磨、上色的时光碎片。
有时候你以为是在修家具,其实是在修一段旧日时光,一点一点,慢慢复原。
为你的巧手点赞!
晓青,你写错名字了:)
我也记得,冬日不是一般的能干,大大滴佩服,这小桌子很有风韵,给叶子先占个座,哈哈!
动手能力很强嘛!先赞后评,我觉得还是蛮提精神的,要保持一定的旧家具风韵,这样才有古色古香的味道。冬日做的正合适!!